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于光驱动CO2还原的碳掺杂氮化硼中原子分散的铈位点:局部极化和机理洞察

梦醒时分 科学指南针一测试万事屋 2023-07-10

用于光驱动CO2还原的碳掺杂氮化硼中原子分散的铈位点:局部极化和机理洞察


郭老师、段彦栋等人(河北科技大学)

DOI:10.1016/j.apcatb.2022.122235

感谢河北科技大学郭老师对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的支持与信任!推介的这篇论文,希望大家分享转发、参考引用!



研究背景


化石燃料、生态失衡和能源短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光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可以产生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CO2的高化学稳定性和产物的多样性,CO2还原反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开发具有高效和选择性的经济高效的光催化CO2还原(PCR)催化剂仍然是一个挑战


研究思路及成果


段老师的课题里提出了一种单原子局部配位策略来解决C-BN光催化剂的上述问题。一方面,通过引入Ce原子形成Ce/B2N2局域结构,可以有效地诱导局域极化并形成局域极化电场,从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另一方面,引入了新的Ce活性位点,并显示出临界中间体COOH*解离的较低能量势垒,同时抑制竞争反应中CH4和H2的生成。Ce/C-BN提供CO形成速率为125.5µmol h-1 g-1,是该系统中最好的光催化剂之一,无添加剂。这项工作为高效光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结果与讨论

结果表征

作者对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如图1所示。Ce/C-BN中的Ce是以氮单原子形式在C-BN中存在,且通过同步辐射进一步证明通过引入Ce原子形成Ce/B2N2局域结构


图1(a)Ce/C-BN的TEM图像。(b)Ce/C-BN的AC-TEM图像。(c)Ce/c-BN的EDS元素图。(d)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相应的Ce/C-BN孔径分布曲线。(e)Ce/C-BN、CeO2和CePO4在CeL3边缘的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XANES)。(f) Ce/C-BN、CeO2和CePO4在CeL3边缘的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FT-EXAFS)光谱。(g-i)Ce/C-BN、CeO2和CePO4的小波变换(WT)。


作者对所制备得到催化剂的光催化CO2还原活性进行测试并进一步探究其机理,如图2所示。得益于局部极化效应和引入的孤立单原子Ce活性位点,Ce/C-BN对选择性CO2还原表现出相当大的光催化活性,产生了125.5μmol g-1 h-1的令人印象深刻的CO生成率。同时通过原位FTIR光谱检测了其反应中间体的存在,如图2e-f所示。


图2(a)C-BN和Ce/C-BN样品的光催化CO2还原性能。(b)CO、CH4和H2在C-BN和Ce/C-BN样品上的选择性。(c)C-BN和Ce/C-BN的UV-vis漫反射光谱。(d)分别基于C-BN和Ce/C-BN样品的光学吸收数据的(ahv)2与E的曲线图。(e-f)C-BN和Ce/C-BN上光催化CO2还原的原位FT-IR光谱。


作者通过DFT计算和实验证实了局部极化效应和引入的孤立单原子Ce活性位点能够显著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如图3所示,促进光催化反应。


图3(a)优化前后C-BN的原子结构。(b)优化前后Ce/C-BN的原子结构。粉红色、蓝色、银色和黄色球体分别代表B、N、C和Ce原子。(c)c-BN和(d)Ce/c-BN的平面平均静电势能。△Φ是势能差。Ce/C-BN的差分电荷密度(黄色区域表示电荷累积,蓝色区域表示电荷损失):(e)侧视图和(f)俯视图。(g) C-BN和Ce/C-BN的光致发光光谱。(h) C-BN和Ce/C-BN的EIS Nyquist图。(i) C-BN和Ce/C-BN的瞬态光电流密度响应。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表明,引入Ce改变了热力学速率测定步骤的能量势垒,从而与C-BN相比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如图4和5所示。


图4 DFT优化了(a)C-BN1和(b)Ce/C-BN4上CO2*、COOH*、CO*和CO(g)的结构。(C)-(d)通过C-BN和Ce/C-BN将CO2还原为CO的基本步骤的能量分布。“*”表示表面吸附状态。粉红色、蓝色、银色、黄色、红色和浅粉色球体分别代表B、N、C、Ce、O和H原子。


图5(a) DFT优化了不同位点上CHO*的结构。(b)CO*到CHO*在不同位置的能量屏障。粉红色、蓝色、银色、黄色、红色和浅粉红色的球体分别代表B、N、C、Ce、O和H原子。(c)C-BN和Ce/C-BN上H2O还原为H2的基本步骤的能量分布。TS表示过渡状态。


结果


总之,作者通过引入Ce单原子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极化策略,这大大提高了光催化性能CO2还原性能。得益于局部极化效应和引入的孤立单原子Ce活性位点,Ce/C-BN对选择性CO2还原表现出相当大的光催化活性,CO生成率125.5μmol g-1 h-1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表明,引入Ce改变了热力学速率测定步骤的能量势垒,从而与C-BN相比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光催化中电荷分离的理解,并为合理设计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策略。


通讯作者


段彦栋,男,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师,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Journal of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mal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总被引用2700余次。



往期推荐

【客户案例】第1期之结构优化篇(附常见问题说明)

清华《Nano Letters》:可用于原位TEM的石墨烯微加热芯片!

论文干货 || 科研论文如何找到研究空白(Research Gap)


扫码关注我们

科学指南针一测试万事屋

干货丨资讯丨教程丨视频

课件丨文献下载丨测试服务


点个再看,今年一作IF轻松>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