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多方力量 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空间
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与世界一起守护‘未来’”主题,深入探讨为未成年人搭建清朗网络空间的有效路径。
2023年10月24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这是中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被顺理成章称为“网络原住民”。据了解,截至2023年6月,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1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成长空间、变革未成年人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考验。如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不良信息侵害、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等弊端凸显,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已然成为社会广泛共识。为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的开展正合时宜。
法律要抓牢
构建数字时代儿童保护新机制
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释放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从《未成年人保护法》专章,到即将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面对网络环境快速变化及网络场景加速迭代,法律保障下的监管愈发重要。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政府、司法机关、网络企业、家庭、学校、社会组织都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以浙江省在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走深走实方面的做法为例,介绍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近年来,浙江制定了《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完善权益保障、网络保护、信息安全等制度体系,加大执法司法力度,确保“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深入推进“之江净网”“清网”“护苗”等网络生态专项整治,全面清理网络不良和有害信息,整治“饭圈”、直播等领域乱象以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滋生蔓延。
企业要负责
做好青少年的网络“守门员”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企业及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平台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的具体义务,提出了相关网络企业每年都要公开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向主管部门报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情况、公开发布防沉迷工作情况等,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企业,提出了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制定专门平台规则等特殊要求,这为中国网络企业更好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勇认为,在“如何更好地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方面,企业应该扮演好三个角色,即当好“雷达”,帮未成年人在网络畅游中避礁排险;当好“导航”,帮助未成年人把握上网、用网的正确航向;当好“风帆”,帮助未成年人在人生航行中行稳致远。
预防是一方面,引导也必不可少。中网联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业委员会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了全国青少年编程与人工智能计划,围绕“无障碍生活”“科技助老”“急救科普”“火星探索”“体育竞技”“天文科学”等具有社会价值和趣味性的议题,鼓励青少年发挥奇思妙想,通过编程创造创新解决方案;此外,两家单位还持续打造“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公益项目,邀请科学家、艺术家、历史文化名家等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人物,亲身为孩子们讲述知识、分享成长经历,鼓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不断成长进步。这些努力,不仅带动了社会各界更多优质内容通过网络渠道向青少年供给,更使得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库、给养站。
社会要协作
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需“合力”
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企业的严格管理,对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信息污染固然必要,但更长远也更关键的是,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其对各种网络风险的辨识能力。
对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单设网络素养促进专章,明确了学校、家庭、政府相关部门及机构、社会主体等的职责,并覆盖软件、硬件等方面,将对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起到指引作用。
网络素养是数字时代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不是要让未成年人在与网络隔离的环境中成长,而是要培养其适应网络环境、参与网络建设、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提及网络素养培养问题时表示,“培育网络素养不仅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内容,更是解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防治网络沉迷、强化安全保护的基础。”
对于提高网络素养,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斯拉木认为,我们要构建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生态系统。根据未成年人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以中小学基础教育为主阵地,形成政府主导,学界和企业共同建设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及创新实践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避免数字鸿沟和不平等现象加剧,创造更加包容、公平、开放的教育环境,让人工智能更好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服务。
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同样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介绍,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资源优势,发起建立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普查监测,连续三年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推出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公益系列公开课,培育了百余所网络素养教育示范学校,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动“乡村少年数字素养加油站”项目。一系列扎实举措为做好新时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素养教育提出了北师大方案。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守护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在数字时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搭建起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丨光明网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进入
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
✦
相关阅读
✦
✦
关注我们
✦
戳我~ 一键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