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罗尔著、倪胜译|论黑格尔的《美学导论讲座》1

倪胜 象顾 2024-04-22

作者诺埃尔·卡罗尔系美国美学和艺术理论界的知名学者、讲座教授,美国美学学会前会长,在国际学术界尤以他对电影哲学的开创性的贡献而被认可。现为纽约城市大学杰出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 倪胜

中译文发表于:

文化发展论丛》,2021年1卷总第18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译按:2021年卡罗尔教授出版新书《艺术哲学经典》(Classics in the Philosophy of Art),讨论了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哈奇森、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托尔斯泰、贝尔等重要艺术哲学家的思想。他发给我原文并嘱我译出。这里发表的是其中论黑格尔一章。其中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一章我也已经译出,放在2023年出版的《卡罗尔论戏剧》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请注意本译文的术语与国内流行的略有不同,比如reflection我译成反照,而不是反思或反射。作者引用黑格尔时根据的是英译本,为避免曲解作者,本译文一律依照英译本译出,而不借鉴黑格尔德文原著或已有中译本。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于1770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他是康德最杰出的继承者。有人甚至认为黑格尔超越了康德。

人们经常听说在叫做“分析的”或“盎格鲁美国的”哲学与有时被称为“大陆的”哲学之间存在差别。但既然有如此多千差万别的哲学家被集合在这些标签之一的下面,那么很多情况下这些术语并没有多大意义——这些标签经常将哲学家们概括为相互之间截然对立。然而,按照经验规则,从分组来获取意义的方法看,大陆哲学家典型的思想家们会非常认真对待黑格尔,而分析哲学一般却不会(尽管其中有个别例外);有些分析哲学家甚至对他完全不予理会。

这并不是说大陆哲学家总是赞同黑格尔的。有不少人,像卡尔马克思和米歇尔福柯都强烈批评黑格尔。但那种批评恰证明他们非常重视黑格尔,因为黑格尔并不符合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教规。在所谓分析哲学系学习的学生并不被要求必须修习黑格尔课程或者要求通过关于他的考试。康德似乎是同时出现在分析和大陆哲学家的阅读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哲学家。因此,黑格尔代表了一个西方哲学进化过程中转向的关键点。

(藏于柏林alte nationalgalerie的黑格尔画像。倪胜摄)

康德和黑格尔

开始讨论黑格尔时一个有用的方法是将他与康德进行比较。黑格尔与康德主要的差别在于康德认为某些事物是不可知的,而黑格尔对此比较乐观。回想一下上一章康德伟大的主观转向,他自夸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他主张心灵过滤它得到的输入以便于我们所经验到的每个事物都经由某种形式和范畴所范型,例如空间、时间和因果性。但康德暗示说有些不可过滤的东西被过滤掉了。这些处于不可过滤状态的事物,康德认为是不可知的,因为知识都是被心灵处理(过滤)过的。于是就有一个本体领域,即著名的物自身领域,以及一个现象领域——诸现象的领域,我们用形式和范畴来经验的领域。

在《判断力批判》中,我们碰到这个本体领域即用红字标出的“超感性的”。康德认为我们可以知晓存在着一个本体领域,但我们不能知道关于它的任何特性,因为知识涉及到心灵对范畴的应用,而本体,根据其定义,是未经心灵处理过的东西。也许你知道一首大门乐队(Doors)的老歌“突入另一边”。康德说存在着一种“另一边”,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但我们无法突入进去。

(康德)

尽管受到康德哲学的部分吸引,但很多德国哲学家比如费希特,都不满意其结论,即存在某种不可知物;于是,他们创造出形而上学体系用来展现我们的知识并未按照康德所说的受到限制。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指出他们不能知晓某些事物那样更能激怒哲学家们了(除非说你可以知道某些能让怀疑论者苦恼的事情)。因此,许多康德的继承者,比如叔本华,发展出一些精心制作的哲学用于证明我们可以拥有某些康德不可知的知识。黑格尔的计划也许是这类徒劳尝试中最悲伤的一个。

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Idealist理念论者)。他认为终极实在是精神上的,我们可以通过意识接近它。也就是说,由于终极实在是可意识到的,我们就可以慢慢知道并理解实在因为意识是我们本性里的一种知性物。由此,康德和黑格尔之间一个主要差别就是黑格尔认为我们可以拥有对实在本身的知识。

两位哲学家之间第二个重要差别关系到他们对心灵的分析。康德认为范畴——心灵组织其输入的东西——是超历史的。我们的范畴——比如因果性——是固定的;它们不会随时间改变。新石器时期的猎手或采集者和我的心灵都应用同一个基本结构。尽管许多思想家落入康德的观念,认为心灵通过范畴组织了我们的经验,但很少人同意这些范畴在历史上和文化上不可变更。当我们讨论康德第三批判里的共同感意念(notion)时,我们就会碰到康德的范畴不可变结构的观点。然而其他思想家,说心灵使用来组织经验的范畴是主观上可变的。他们认为当你从一种文化或历史时期移动到另一种文化或历史时期时范畴就会变化。

毫无疑问你听到过一种断言,通常由文化人类学家所鼓吹,不同的文化按照不同的基本范畴看待世界或组织世界。这种观念是康德式的,至少从含义上讲它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经验是由心灵带给世界的,而心灵的结构由范畴带来。但这种看法终究不是康德式的,因为文化人类学家典型的思考是心灵所用的这些结构根据不同的人类种族而不同。

黑格尔是促成人们接受这种观点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即按照一种特定含义(经过讨论),心灵历史地变迁着。黑格尔主张,心灵随着时间而进化——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理解世界也不同。黑格尔认为心灵——人类意识——承担着在历史过程中变形的任务并且他作为哲学家的部分任务就是对这种变形作详细记录。

还有,黑格尔相信变形过程朝向某种特殊方向——即进化,即进步。尤其,黑格尔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心灵变得越来越意识到其自身的本性。像苏格拉底一样,黑格尔将生命最重要的命令视为“认识你自己”。然而,黑格尔将这种命令用于人类意识自身,而不是特殊个体。黑格尔觉得对自身知识的探寻——意识成为对其自身本性的意识——是人类历史的主要任务。大写首字母M的心灵Mind)的天职就是去理解自身,理解它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在其体系中如此重要,因为艺术在人类自我理解或自我意识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什么角色?艺术有能力反照(reflect)人类心灵并为我们展现,就好像镜子反照我们的脸一样,反照人类心灵的本性,以及心灵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化路径。

那么比较康德心灵不可变结构观点与黑格尔进化本性的概念就提示给我们黑格尔对艺术的意义的意念。因为心灵或意识(或用黑格尔术语,精神)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发生着变化,艺术所作所为——在人类意识进化的每一个点——都给予我们关于心灵的自我理解的尺度。

既然艺术与意识随时间的进化如此联系紧密,那么在黑格尔历史进程的完整概念中讨论艺术的角色就是有用的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