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政务信息化领域的散文诗系列——地方营商环境建设路在何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写在前面的话
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等系列政策文件,来指导地方落实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同时,国家发改委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都相继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工作,通过评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前段时间一些国内知名厂商被罚,以及互联网巨头们相继设立数以千亿的专项资金,纷纷跟投“共同富裕”。有些人看到后就开始唱衰国内的营商环境,觉得企业的生存越来越难了,更有人戏称这是“杀富济贫”。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营商环境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营商环境的好与坏,以及我们应如何在国家提出“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来理解营商环境建设的内涵,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来辩证思考的问题。

其实如果通过所谓的营商环境优化让资本得到不受控制的扩张,最终伤害的还是公共利益,近几年一些互联网巨头和路边大妈抢卖菜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前段时间和一位业界的老前辈做过一次探讨,期间也聊起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了什么?政府是要服务于公共利益还是服务于资本?其实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涉及到的参与主体和因素很多,今天也只是想借助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    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好与坏的探讨    」
俗话说,凡事没有对错,但也还是会有个好坏之分,那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在内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都不断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做好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显得很有意义。是只要企业说好就是好的营商环境,还是只要能在相关的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靠前,就是好的营商环境?我认为,虽然营商环境建设是要为投资者和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但矫枉不能过正,如果是从“不忘初心”的角度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应该是要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最终打造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而非保障少数群体的资本利益。

过去一段时期很多地方的营商环境建设都过于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却缺少了必要的“监管性”,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再到帮您办,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各地政府要再这么内卷下去,服务企业的时候就差刀架脖子上要求企业必须“享受服务”了,这样以来反而又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而且,如果过度的服务导致什么事都是资本说了算,这样的营商环境未必是健康的,如果政府相应的监管可能会让企业感到难受了,但是能够对资本进行有效的限制,这样的营商环境也未必是不健康的。总之,营商环境不应是让资本越来越舒服,而应是让市场和企业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也当做是营商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准


「    开展营商环境评估的路径选择    」

营商环境评估是通过指标设计、数据采集、专家研判,最终识别各地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的一个过程。目前国内外开展营商环境评估的主流做法是从政府侧出发,参考世行评估指标进行指标体系设计,开展相关的调研和数据统计,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估报告,来对各地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打分和排名。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营商环境评估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应该主要从企业侧出发,通过调研来直接聆听企业的真实感受,只要企业满意,营商环境就算是好的,整个评估甚至不需要考虑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服务的流程、环节的设置等因素,这样便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其实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营商环境评估层出不穷,各类营商环境排名背后也都充满了博弈,今年世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取消发布着实让很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所以在开展营商环境评估的时候,也应平衡好这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评估工作经验,我认为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从政府侧和企业侧出发相结合,通过设置一定的权重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而且毕竟世行和国家发改委的营商环境评估作为当下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从政府侧出发设计的指标权重应该多一些。另外,除了满足考核需要所设计的一些共性指标之外,还应结合地方实际,从真正满足地方需求和引导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一些个性指标的设计。

从参与主体上来讲,整项营商环境评估工作也需要政府侧和企业侧双方共同积极参与。客观来讲,政府侧的人员对于各个评估指标所涉及的流程环节、材料数等相对比较专业的术语会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对相关的评估数据也掌握得更为全面,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指标的评估需要政府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或者佐证材料。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企业和投资人的实际感受,企业侧的人员可以重点从费用支出、时间花费和总体体验等方面对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做出一些评判。


「    如何做好营商环境优化    」

归根结底,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只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以如何做好营商环境优化才是各地政府开展工作的核心,也是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根本。做好营商环境优化的切入点有很多,在这里主要从以下三个点做下阐述。

(一)理性看待营商环境评估与考核

首先我们应该站在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和各地政府组织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估与各项考核工作,因为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各地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都系统地普及了营商环境建设的理念、内容和工作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地的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了企业和投资人的获得感。但是,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考核是一方面,实实在在的软环境提升和细节把握也是一方面,比如有些城市火车站前的出租车场所整治得井然有序,不仅有清晰的路线引导,而且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帮忙抬行李,给到访的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而有些城市出了火车站感觉就像到了屠宰场,不仅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而且一群出租车司机好像在挑选牲口去围猎一样,有时候这些细节才是最能够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对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营商环境建设追求的究竟是牌面上的排名提升,还是企业和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或者两者之间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平衡,这些才真正考验着一座城市主政者的智慧和抉择。

(二)用数据的思维做好主题服务优化

如果从营商环境评估的指标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开办企业,还是办理建筑许可,抑或是纳税或者是跨境贸易,其实大部分指标都可以看做是政务服务领域里的一个主题服务,那么如何围绕这些主题服务做好优化,其实就是营商环境建设的破题点。很多地方政府每年都做营商环境评估,被评估的相关部门每年例行填报一次数据,最终要么就是因为“考试的能力有所提升”导致营商环境水平有所提高,要么就是地方政府单纯以行政命令来强制压缩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限和办理流程,导致虽然企业满意而内部工作人员却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较为科学的方式应该是用数据的思维来做好主题服务的优化,通过对主题服务事项办理所涉及主体间的数据需求进行梳理,建立期相互之间的数据供需对接关系,真正实现通过数据代替人去跑腿,从而达到减时限、减材料、减流程,以及营商环境建设内外主体的共同满意。

(三)注重服务性和监管性之间的平衡

关于营商环境的提法,我们无法预知将来会不会有所改变,毕竟政府自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预测国家政策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比如在营商环境建设的不同阶段,也许国家对“服务”和“监管”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打造服务型政府只是党对政府的一个要求之一,除此之外政府的职能还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政府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如何平衡好几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当然矛盾永远都是存在的,但是矛盾也要分主次,不管何时政府都应该代表公共利益,所以各地政府应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来体会营商环境建设的意义。除此之外,各地也不应是为了营商环境建设而建设,在强调服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平衡好监管的职能,从长远来考虑营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这也是“做完工作”和“做好工作”的区别吧。


-作者介绍-

夏乐

国脉研究院数字政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智慧政务事业部总监

-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