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双一流”建设:甄选前沿学者 建设一流学科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学界动态

衡量一流学科整体水平的科学指标是它吸引、鼓励和保持一流人才的能力。因此,甄选学术带头人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益东


“双一流”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这对于扭转我国突破性成果偏少、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至关重要。当前,“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学科评估的A、A+标准,体现的是国内相对水平,不反映国际相对水平,同时还出现了“只见一流学科,不见一流学者”的情况。科技史等学科的科研特点充分表明,建设一流学科的决定性因素是学术带头人,但目前的学科排名与学科评估中反映的多是师资的平均水平,而没有突出学术带头人应有的权重。实际上,学科水平不是由师资平均水平决定的,更多的是由学术带头人等一流人才的前沿性水平决定的。衡量一流学科整体水平的科学指标是它吸引、鼓励和保持一流人才的能力。因此,甄选学术带头人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转变评价观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科技成就卓著,但是突破性成果偏少,人才“帽子”偏多,因此不能“以帽取人”甄选一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也不能“数数”(顶级期刊论文数、基金项目、头衔等)选人。以解决难题、做出突破性原创成果为己任的一流人才往往不符合这些条件,他们潜心研究、多年磨一剑,原创论文也未必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为此,2016年起,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但是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代表作评价高度依赖同行评议,会导致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以刊评文、以国际顶级期刊论文论英雄”的评价观念延续至今,代表作几乎等同于顶级期刊的论文,使得代表作评价制度推行不畅。实际上,顶级期刊论文不等同于顶级成果。但目前,以“帽子”头衔论英雄、以顶级期刊论文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仍然盛行,突破性成果偏少的情况仍然存在。


以突破性论英雄,才能回归学术本真。甄选一流人才需要在观念和标准上做出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流人才概念模糊,需用前沿学者的标准加以界定,前沿学者就是因当下做出突破性成果而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第二,用突破性成果作为代表作足以甄选前沿学者,在学术领域,越高端的人才越能够用代表作来衡量其水平。第三,公开规范展示代表作以表明自己居于国际学术前沿,而非仅仅罗列成果、基金项目、人才“帽子”、学术头衔等,并接受学术界及社会的检验、比较和监督。第四,一流学科评估的重点是学术带头人,在其他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学术带头人和前沿学者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其突破性原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科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新评价方法






要实现评价观念和标准的转变,进一步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需要评价方法上有所创新。因此,“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势在必行,它以评价公开规范展示的代表作为特色,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前沿学者的代表作就是突破性成果;第二,在网上规范展示突破性成果的突破点四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贡献,突破点四要素分别为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突破的创见和突破的前景;第三,对同行提出的异议进行把关确认;第四,将突破点录入“主题—前沿”数据库,确立突破者的前沿地位。


目前,我国急需扭转突破性成果偏少的局面,对真正的一流人才既有迫切需求,又有充足的经费和良好科研条件的支持,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就目前来看,一流人才分为国际已成名、国际半成名和尚未成名三类。国际已成名的学者数量少,而在学界占据绝大多数的其他学者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却很难得到及时公正的评价,因而导致人才评价陷入“一流人才僵局”。


“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同样也是破解“一流人才僵局”、甄选前沿学者作为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有效办法。在原有基础上,“互联网+代表作”的简明版更易实行。在网上展示突破点四要素,并与同类成果进行盘点比较,现行的同行评议也可继续沿用作为补充评价。同时,还应创制以前沿学者为首要指标、以人才为本的学科排名和大学排名体系,让国际排名这个指挥棒发挥正确作用。




设立学术试验点






实行“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以落实代表作评价制度并非易事。因此,可尝试通过设立学术试验点的办法,尽快实现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在学术特区里,凡是高层次人才和一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都需要公开规范地展示其突破性成果的突破点四要素与核心贡献,以表明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地位。


面对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建议施行一项新举措:对于申请或保持一流学科者,需在网上公开其学术带头人或高层次人才的突破性成果。同时,说明此代表作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并可能引领学科发展的理由和优势。此外,可在一些非“双一流”高校、民办高校、新兴创新型城市率先设立学术试验点,使得其可以在一流人才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后来居上。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2020年学术桥“视频云招聘”


高校关注:2020下半年“视频云招聘”4+1计划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视频招聘会已连续举办12年,因为疫情,2020年线上招聘更受重视——特殊时期学术桥人才服务不停歇,“视频云招聘”为高校和青年学者解忧。因学术桥人才服务以入职为核心,品牌实力打造好口碑,精准预约一对一服务。2020年上半年推出八场“视频云招聘”每一场都收获惊喜,点击查看精彩回顾——


3月13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3月25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4月09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4月17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4月24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5月08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5月09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5月15日学术桥"视频云招聘"回顾


延伸阅读

冲击国家实验室,9省份大比拼!谁将胜出?

超9成SCI论文发在国外!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