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可自选研究方向、完成学分可申请答辩?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学界动态

天津大学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只要完成规定学分即可申请答辩。



来源:募格课堂整合自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教育发布、新京报、中国科学报等



当你历经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结果发现本专业的一些课程有些多余,或是想学的课程又不能选,苦恼该转专业还是再考一遍?如今,有这样一所双一流大学主动替学生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日前,天津大学施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大改革!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只要完成规定学分即可申请答辩,让学习进度完全适应每个人自身的节奏。


图源: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同时,天大也强调,将继续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的“新工科”建设。


“完全学分制”这个制度看上去较为新颖,到底是什么样呢?






据天大研究生院介绍,“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
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


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改革成了趋势 






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这也将意味着,扩招的同时,新一轮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就此展开。《意见》还强调,将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


地方或高校,正在实施改革举措






日前,天津市研究出台了《市教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研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加强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构建高校与社会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新型协同育人模式。
武汉大学
1月4日,武汉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校长窦贤康作主题报告,围绕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下一步重点工作三个方面展开,对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重点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严把入口关,解决谁来读的问题;严把研究生培养过程重点环节,解决怎么培养的问题;严把出口关,解决培养水平的问题。

四川大学
11月26日,四川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李言荣校长在讲话中围绕对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我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主要举措等三个方面做了强调。



他说,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和学术活跃程度的重要体现,研究生是大学知识创造的主力军、生力军,尤其是博士生的水平就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所以说博士生体现了办学的高度,硕士生体现了办学的宽度。
西南医科大学
近期,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张春祥做客新华网,畅谈研究生培养,提出了该校的创新举措:
“我校创新建立了‘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研究生招生与录取、培养与培训、学位授予和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的‘三个结合’,执业医师证、硕士毕业证、学位证和住院医师规培证‘四证合一’。”



分类指导,差异化培养人才。制定了《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和技术能力要求的暂行规定》,完善了以研究能力评价为导向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及以实践能力过程评价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
联合培养,多样化塑造创新人才。坚持科教、产教融合,加强校校、校院、校企联合力度培养创新人才。与澳门大学、泰国清迈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等举措。


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反映了什么改革问题?






中国科学报也曾就此问题,采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许纪霖,他是这样回答的: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思路是“优胜劣汰”,顶层教育叫“赢者通吃”,底层教育叫“末位淘汰”。它认为上面拔尖,下面惩罚,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采取“金钱奖励”“抽查”等方式来解决研究生培养的弊端,都是行政意志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改变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

管控严、砸钱买效益,这是公司化的管理方式。然而教育不是工厂,科研人员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培养人才必须在创造力上下功夫。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要在机制上多动脑筋,而不是把整个研究生培养绑在政绩工程上—出SCI,政绩工程很伟大;没有抄袭,政绩工程也不难看,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教育本身的逻辑。
因此,尽管当前去行政化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阻力,但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让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少一些行政干预的方向必须明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的改革,而不是采取今天的公司化管理、行政监督。
就此可见,各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改革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延伸阅读

作为高校教师,你会遭遇到的7种奇葩式职称晋升

每人每年15万元!浙江省大幅提升博士后资助经费标准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