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校长的这一席话刷屏了……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学界动态
邱勇表示,2020年,没有一个清华学生因发表SCI论文数量不够,而无法申请学位。


来源:募格学术整理自量子位、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报等


学生毕业、教师评价,不再强调论文数量!


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教职工大会上宣布的重磅消息。



邱勇表示,2020年,没有一个清华学生因发表SCI论文数量不够,而无法申请学位。



但,这并非放松毕业要求。


相反,对数量要求下降,就意味着对论文质量要求的提升。


邱勇认为,这是高校改革的目的所在:


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此前,清华已明确将学位论文及攻读学位期间的创新成果作为学位审议的主要依据 。




此前高校论文要求如何?

发文数不够申请学位被拒,曾有学生起诉学校






研究生和高校教师,苦论文数量久矣。


直到2019年以前,清华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论文要求都是:


就读理/化/生/力/材料方向的研究生,必须至少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数学/高能物理至少发表1篇;工学/医学至少在SCI/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建筑、哲学、经济、法学等学科还有更高的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2~4篇论文,至少1~2篇在重要期刊上。



至于硕士生,则要求至少撰写1篇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


事实上,这还只是学校的整体要求,实际情况会根据各学院的情况,再进一步调整。


例如,清华大学的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要求,是发表2篇SCI+2篇国内核心期刊/3篇SCI/1篇影响因子≥4.0的文章……



不止清华大学,国内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毕业要求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条件。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同样要求博士以一作或二作的身份,在核心期刊或SCI上发表1篇论文,方可达到毕业基本条件。



当然,如果有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经历,也能符合毕业条件。


但能达到这一条件的人数,并不多。


博士生以外,硕士研究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就有1篇SCI/EI一作的硬性要求。



此外,就连老师职称评定,也一直要求论文数量。


例如东南大学研究员的评定要求,理工医科需要5篇以上的SCI/EI,或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5/单篇大于10。


文科和管理学科,更是需要SSCI/A&HCI/CSSCI达到10篇以上,或是6篇+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延期毕业。甚至有的学生即使在学期间发表了论文(达到了学校要求),但因达不到所在学院要求的论文数量,也依然拿不到学位证书。


据媒体报道,2019年3月,上海大学博士毕业生柴丽杰因学位申请遭拒将学校告上法庭。


法院一审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被告仅通过学院秘书以微信告知方式驳回申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以纠正。



判决书显示,我国《学位条例》第六条规定,博士学位获得者除了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还应达到一定的 " 学术水平 ",而上海大学通过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将之具体化,并未违反上述规定。判决书最后提到:


通过规定发表论文数量和期刊载体的方式评价博士的学术水平,历来颇受争议,是否科学合理,各方意见不尽一致,但此属高校学术自治的范畴,法院予以充分尊重。各方期待能有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博士学术水平的途径或者多样评价方式,需要学位授予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和学子们共同推进。




清华逐年改进相关政策

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跟进






率先改进政策的,同样是清华。


2019年,清华大学官方就发布了一份名为《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文件,其中的学位申请条件改成了这样:


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


相比于对学术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新规定不再将论文发表数量作为申请条件的限制。


在这之后,清华大学进一步对学位申请条件做出了调整。


2020年6月18日,清华先是对研究生完成“学术创新成果”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在这期间,清华大学重点审议、并通过了25个分会提交的29份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的文件。


紧接着在6月23日,清华又对41个院系教师聘任标准的学术要求进行了完善。


调整后的直接结果便是:2020年,清华大学无一人,因为SCI论文数量不够,导致无法申请学位。


此前,在2018年,因SCI论文数量不够而被拒绝学位申请的人数,达到163人;2019年,这个人数更是上升到了171人。



但相对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评定上,清华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了。


2018、2019年,分别有78、81人未能获得研究生学位;而在2020年,这一数量上升到了156人。



邱勇认为,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以质量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学术文化。


不仅仅是清华, 其他高校也有开始打破这种评价标准的。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新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中,关于博士学位的评价规定有了三大改革突破,其中明确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规定》还明确:对于博士学位论文,建立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





未发论文而毕业

也有相关先例






事实上,国内也有过未发论文而毕业的先例。


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孙斌勇,就是其中一位。



2004年,他在博士毕业之际,一篇论文也未曾发表,直到毕业后的2007年,才发表第一篇论文。


而当时他问导师“毕业需要论文吗”的时候,导师是这样回答的:


不需要。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一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发表周期往往会相当长,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要求的降低。


比起对论文的要求,孙斌勇的导师对于其毕业的要求,放眼到了三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按照导师的说法就是:


只要做出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


换言之,是考验学生的能力,然后决定是否可以毕业。


后来,孙斌勇回忆自己的学业,他认为一直非常顺利,并表示:


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或许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搞研究方式(而非形式主义),让后来的孙斌勇在数学这条路上勇往直前。


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现如今,他还是中科院最年轻院士。


而对于“学习”这件事,孙斌勇也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迟到的正义!中国博士在美自杀控告导师学术不端后续:涉事导师被禁15年

硕士们进了BAT拿高工资,为什么博士却要挤破头进985高校?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