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一位“学渣”爸爸在家长会上说:“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那边,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16岁女生因未考上985大学,遭到父亲家暴。同样是父亲,一个因对学渣儿子的欣赏而备受称赞;另一个,却因放不下名校情节而走向犯罪的深渊。站在两个孩子的角度,这一对比,可能会应验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爱孩子应是本能,可对有的人来说,为何成为一道超纲题?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承认孩子的成绩失败,就是承认自己的教育失败。承认孩子平庸,就是承认自己的平凡。我身边一对985大学毕业的父母,面对成绩倒数的孩子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我们都是高材生,为什么孩子却是‘学渣’?”于是,他们去做了亲子鉴定,当得知亲子概率99.99%,两人眼神里甚至闪过一丝失望。大概是觉得自己奋斗这么多年,配得上更好的娃。自己做到的事,希望孩子做到且做得更好;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孩子来替自己圆梦。你把孩子当什么了?他/她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私人物品,你想变来变去的装饰,你拿出去炫耀的财富。
正因为没有清晰的边界感,随心所欲对待孩子,一旦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就会“行星撞地球”,引发冲突,甚至造成严重的家庭暴力。有的家长挺委屈:“我想让她成为学霸,是为了她好,不对吗?”问题是,那是孩子的人生,当你不断施压,要求她成为“人上人”时,尊重了她的个性和权益吗?血缘,不该是束缚的枷锁、囚禁的牢笼,而应是一根红线,既牵起一世情缘,也让双方都有自由呼吸的空间。现实中,多少“关起门来的伤害”,父母毫无察觉,外人无从插手。请和我一起重温纪伯伦的话,“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几乎所有80后,或多或少有过被“鸡”的经历;而几乎所有扬言绝不“鸡”娃的人,在成为父母后,也把曾经被“鸡”的痛抛之脑后,像打了鸡血般,加入“鸡娃”的队伍。无它,社会竞争激烈,很少有父母能“稳如泰山”、无动于衷。可是,评判一个孩子乃至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学习成绩不好,难道就“低人一等”?大家都遵从这套社会评价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镜子。据我观察,那些不轻易被外界干扰、不被他人评价所左右的家长,更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众声喧哗、随波逐流中,有主见、不内耗,独当一面、心无旁骛,多么难能可贵。“榜上无名,不代表脚下无路。”“学渣”爸爸就是如此,任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些恶性事件报道中,变身“恶魔”的父母总有冠冕堂皇的托词:“因为我太在乎、太爱孩子了。”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对女儿有着极端控制欲的父亲,和对儿子无脑纵容宠溺的妈妈,都自认为深爱着孩子。沉默的爱,不被认可,不过是自我感动;舐犊的情,毫无底线,最终会酿成大错。说到底,“癫公癫婆”只是在扮演父母,并没有身为父母的觉悟和责任,更谈不上爱孩子。前天刷微博,看到一个认证名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徐海军”的大V写的值班日记:“凌晨,女孩,抑郁症,大量服药,洗完胃。母亲问,明天能上学吗?就像任何“深情人设”都无法为家暴行为洗白一样,任何“以爱为名”的伤害都不是真的爱。爱,对一些人来说,的确是道超纲题。
无法欣赏孩子,看不到优点,不是爱。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是爱。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对孩子进行PUA,不是爱。过度保护孩子,缺乏正确引导,不是爱。今年谷爱凌生日那天,谷妈妈在INS里连用了12个“最”表达对女儿的祝福:“祝我最美丽、最聪颖、最博学、最善良、最真诚、最体贴、最时尚、最勇敢、最执着、最博学、最睿智、最稳重的宝贝生日快乐!”再联想到谷爱凌开朗、自信、坚强的性格,我想,那些赞美的话,一定经常出现在她生活中,也一定曾帮她走过风雨、穿过乌云。“学渣”爸爸的视频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不仅是爸爸发自肺腑的支持和鼓励,更有他对孩子的深刻了解和准确认知。无条件接纳孩子各种模样,不是让孩子光明正大地“摆烂”,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的人生道路。我们常说,“父母的爱是此生唯一的安全岛”“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那么,前提应是,人人都努力当合格的大人,人人都懂得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