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望“馆”兴叹,何解?
《工人日报》近日调查发现,健身馆、游戏池以及其他运动场馆,普遍在目标群体上进行年龄限制。不让超过60岁的老人进去锻炼,几乎成为一个行业潜规则。
坚持跳水的天津大爷成为“风景线”
很多老人望“馆”兴叹:原本退休想锻炼,结果年龄“过了线”?
一
老年人存在急难愁盼的诉求、生活中遇到各类困难,都需要解决方案。
以管窥豹,老年人“健身难”的例子随处可见——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老人吴顺莲介绍,“我有‘三高’,退休后就想着好好健身,但附近好几家健身馆都说65岁以上的禁止入内。现在只能在街道、公园跑跑步。”
“家门口的游泳馆进不去。”喜欢游泳的上海市民钱少刚表示,“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健身房、游泳馆开到了家门口,一年四季都能游泳。但不少场馆却对入场年龄有了限制,我们退休了却碰上麻烦了。”
……
一些健身场所限制老年人入场,原因不难理解。
一是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健身锻炼过程中受伤、犯病等风险本就高于其他人群。作为营利性机构,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就要尽量避免因老年人发生意外所带来的纠纷。
二是既有的运动场馆适老化改造做得不到位,对老年群体不太适用。比如厕所没有严格的防滑措施,如果老年人不慎摔倒,即便双方签署了健康完全免责声明,也容易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中。
因此,不少健身机构对于老年人“宁可全限制,也不放进一个”。
有调查数据显示,8.7%的老年人闲暇时前往专业健身机构;近一半老年人每周至少参与一次体育锻炼,约1/4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老年群体对于专业健身场所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如果健身场馆依然一刀切将老年人拒之门外,显然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不适”。
二
除了健身,老年人还面临着生活中的种种痛点。
我所居住的小区属于典型的“老破小”,小区道路过窄,路面坑洼不平;停车空间紧缺,车辆乱停;人车混行,老人出行多有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楼道还堆满垃圾,自从5楼的一位独居老人因在杂乱的楼道跌倒发生意外后,整幢楼的其他老人就轻易不敢下楼了。
此前,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这种情况下,各类健身机构不让老年人进入其间,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换个角度看,痛点往往也是经济增长点。
年过六旬的张亦兵坚持单板滑雪训练
于健身行业发展而言,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若能抓住并做好老年人市场,就意味着开辟了“第二增长点”。
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道义上的要求,更是经济上的良机。
养老经济又称“银发经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
解决老年人吃穿住行乐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让他们的消费不受限制,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适老化改造。换言之,要配套上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硬件保障,提供必要软件支撑。
从战略角度看,向老年人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充分做好适老化改造等基础性工作,就抓住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口,捕捉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潜力巨大。
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四个方面共26项举措,为“银发经济”实施了顶层设计。不过,要将善策变成善举,破解面宽量大的基础短板,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把适老化改造真正做好?需要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结合,在政府牵头下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就以健身场馆拒绝老年人为例,进行适老化改造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以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的方式,激活市场主体主动改造的积极性,在公益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时,要采取引进商业保险,设立风险防控基金等手段,开展完善的健康风险评估,合理科学划分责任界限,免去商家的后顾之忧。
顶层设计着眼于大,适老化改造则应着手于细。
从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窗帘报警器这样的小环节,到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这类的大系统,层层推进、综合施治,在政策引导、市场创新、齐抓共管、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积硅步以至千里,让“健身场馆式拒绝”不再成“老有所乐”之痛。
撰稿:唐伟
编辑:刘振 胡金海
————— 推荐阅读 —————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