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西班牙队庆祝夺冠 来源:FIFA国际足联
围绕这两大足坛赛事,有的球迷在一次次熬夜中欢呼过、兴奋过,或也悲伤过、郁闷过,但更多的人对这些“盛宴”逐渐丧失了热情。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欧洲杯,没人看了?》的文章提出,近年来,4年一届的欧洲杯似乎逐渐在失去往日的光彩。
社交媒体上,曾经无比高光、一两个进球都能“刷爆全网”的赛事,如今已不再是流量宠儿。当我每天刷朋友圈,转发两大赛事的朋友变得屈指可数。
是足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不容置疑的是,足球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有所降低。2021年的春天,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曾直言:我们必须分析为什么16-24岁的年轻人里,有40%对足球不感兴趣。他警告说:“ 如果我们按现状继续下去,足球会消失,到2024年我们就都死了。”
所幸,3年之后这个“预言”没有实现,但也不能就此感到乐观。放眼日常生活,当下踢球的主力通常是一帮中年人,年轻血液越发稀少。年轻人不仅踢球的少了,看球的人也少了,这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第一大运动,为何正遭遇冷场?
一来,足球赛事是否够精彩,往往离不开球星的成色。
蓦然回首,还依稀记得那些年我们如数家珍的一代代巨星:从“上帝之手”到“外星人”,从荷兰“三剑客”到桑巴军团“三叉戟”,从银河战舰“七大巨星”到蓝军“五大传奇巨星”,他们亲手缔造了一个个“米兰王朝”“红魔王朝”,让三狮军团、日耳曼战车、高卢雄鸡、太极虎等绰号家喻户晓。
本届欧洲杯、美洲杯的星光之所以黯淡,便同球星的青黄不接、表现平平密不可分。C罗、梅西等巨星已是暮年叙事,小将亚马尔固然让人眼睛一亮,但其他年轻人的闪光点寥寥无几,中生代的姆巴佩没了世界杯的神奇,他的糟糕表现成为法兰西未能更进一步的注脚……
伤退的梅西庆祝球队夺冠 来源:中国体育
看到C罗、莫德里奇、克罗斯等传奇逐渐老去,我们知道一个时代即将过去。
二来,足球盛宴的魅力也取决于战术理念。
上世纪70年代起,国际足坛出现了三大主流战术理念:荷兰的全攻全守战术体系、德国的自由人战术体系和在欧洲各国广泛应用的防守反击战术体系。
某种意义上,这次的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是战术理念的“大师”,无论是在小组赛还是淘汰赛中,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和精湛的技艺。
可惜,专注于战术理念、追求高质量比赛风格的球队在不断减少。无论是本届欧洲杯亦或美洲杯,一些球队高举“功利足球”大旗,比赛流程一板一眼,很多球员看起来如同是队友的“复制粘贴”(这也是“星味”不足的原因之一),观赏性大打折扣。
诚然,对实力较弱的球队而言,效仿2004年欧洲杯“希腊神话”那般的踢法未尝不可,毕竟赢球才是最终目的。可站在球迷、尤其是中立国球迷的角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比赛变得简单、枯燥、死板、功利,熬夜看球必然没了动力。
对现在拥有更多娱乐手段、时间愈发“碎片化”的年轻群体而言,如果一场比赛的观赏价值仅仅只有浓缩成一两分钟的“进球集锦”,何必耗费9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关注直播?
因此,不仅是本届欧洲杯和美洲杯,近年来西甲、意甲、德甲、英超、法甲“五大联赛”收视率下降同样令人担忧。
留给业界的思考题,是如何从改革赛制、强化比赛观赏性、发掘更多天赋异禀的“好苗子”等角度尽力吸引新的年轻球迷、留住更多老球迷。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之所以爱上足球多年,不仅仅是痴迷于一个个进球,更是对奋力拼搏、永不言弃、团结一心等足球精神的认可。这种认可代代传承,成为不同年龄段的球迷都能共享的审美密码。
伊斯坦布尔的大逆转之夜至今令人难忘,新加坡门将桑尼因拼尽全力而走红全网,岂不就是足球为何打动人心的最好诠释?
利物浦的“伊斯坦布尔之夜” 来源:网络
球星会老,球迷也会老,但只要足球精神不曾老去,人们对足球的热爱便不会消退。身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早已不单纯是赛事项目,而是超越了民族、地域、语言的世界文化。
但愿,未来的世界足坛,还能继续给我们更多定好闹钟、熬夜看球的理由,为了心目中所支持的那支球队而疯狂……
当然,还是先祝贺西班牙和阿根廷的球迷吧。至少在7月15日这一天,你们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撰稿:徐霞客
编辑:陈昌清 梅麟
————— 推荐阅读 —————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