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知:您的孩子正在偷偷上号……

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09-07

‍‍8月13日午间,腾讯发布身份证关联游戏账号查询新功能,孩子使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充值,都能通过即时消息通知家长。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一家游戏公司的一项技术性举措为何能引起关注?还得从网络游戏的发展史说起。


从1991年小霸王学习机开始普及,游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禧年后,被称为网游“里程碑”的《传奇》横空出世,在当年即便绝大部分玩家还是拉着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条件下,依然势如破竹,吸引了一大批玩家。


随后,诸如《奇迹》《梦幻西游》等一大批多人在线、融合着社交属性的网络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一大批游戏公司在游戏市场捞到第一桶金。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甚至带动了书店、网吧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自此开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问题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一时间,网络游戏产业仿佛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成了“洪水猛兽”。


近年来,国家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也是操碎了心。


2021年8月30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出台,要求网络游戏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政策。不论是大型网游,还是小程序游戏,“防沉迷系统”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行业主管部门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尝试确实起到了显著成效。《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研究显示,自“830新规”落实以来,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量进一步降低,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针对未成年游戏超时的相关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成年人过度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即便如此,还是有“漏网之鱼”。有的孩子为了逃避防沉迷系统监管,用家长的身份证号登录“畅玩”游戏;有的过不了父母关,便求助于家里老人,用“隔代亲”瞒天过海;有的甚至用家长的手机或者银行卡号,在游戏里大量“氪金”,充当“游戏大佬”,等到家长发现时,财产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近几年,游戏企业针对解决未成年人冒用身份、大额充值等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此次“身份证关联游戏账号查询功能”虽是一家之举,但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腾讯的做法或多或少会形成“示范效应”,将其视为防沉迷系统的“加强版”并不为过。

这一新功能,很大程度上将解决未成年人背着家长偷偷登录游戏和充值的情况。尤其是家长未知的大额充值,在目前大部分网络游戏充值都是单次648元封顶的情况下,一天充几万的极端情况应该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对此,诸多网友表示支持,“很实用的功能”“这就准备查一下”。也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孩子用奶奶的手机玩怎么办,老人家看不懂,父母又不知道。”对此,腾讯方面回复称,可以在成长守护小程序上,将老人的账号设置“禁玩禁充+自我管理+绿色手机上报”。

话说回来,单纯依靠“强监管”,真的能根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网络游戏只是网络娱乐的一种方式,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也只是沉迷网络的一个缩影。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依赖于网络生存的条件下,必然不可能要求孩子隔离于网络娱乐之外、脱离网络成长。

相对于网络游戏严格的防沉迷举措,其他网络娱乐活动又如何能防止未成年人沉溺其中呢?

我们常说,未成年人保护要形成合力。如何形成合力?并非大家一起不让孩子接触网络,而是齐抓共管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即便是“史上最严”防沉迷条例,也不是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游戏,而是作为课余放松、劳逸结合的手段。对于游戏企业的导向更是如此。

正在打游戏的年轻人 胥冰洁/摄

近年来,大制作、精品化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许多游戏担负起了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重任。也许有一天,网络游戏会成为知识教育、体育健身、陶冶情操、舒缓情绪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网络游戏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工具,让这头“洪水猛兽”成为“坐骑神兽”,是需要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回答的时代之问,任重而道远。



撰稿:陈昱玮
编辑:蒙国锐 梅麟  

—————   推荐阅读   —————

浪漫经济过时了吗
外交部点赞的安徽“天路”是怎样建成的?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