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相信这直抵人心的力量

安徽时评编辑部 安徽时评
2024-12-30

今天,“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一周岁了。



初创时的踌躇满志、首发时的紧张忐忑、互动时的兴奋喜悦,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已经走过忙碌而充实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夜以继日、摸爬滚打。天天有新热点、始终有新挑战,我们不敢慢下脚步,总在极力奔跑,需要一个回眸,打量一年来到底干得怎么样,盘点一下,蓄积向前的力量。

一年来,我们交上一份沉甸甸的“作业”:微信公众号推出974篇原创文章,视频号、抖音号分别发布328条、306条原创视频评论。这份“作业”,是我们走出传统媒体“舒适区”、走向融合转型“深水区”的打拼成果

一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路,在评论选题策划、话语风格、形式表达等方面求新求变,努力打开更广阔的天地,让评论“好声音”直抵人心。


去年的今天,我们出发

“评论+”,向新而行。互联网时代,打破文体界限、适应受众需求,“评论+”呈现融合特色。评论+信息、评论+知识、评论+文化……提供更多信息增量、价值增量、情感增量。在这方面,我们探索出一条更灵活、更开放的路子:长短结合,不拘一格,既发紧跟热点、一事一议、干脆爽利的短言,也有洞察现象、深入剖析、融合创新的“评论+”之作。


改文风,打动人心。我们从公号创办之初就突出“言有味”,提倡讲真话、讲实话,推出有血有肉、清新活泼、有料有趣的作品。我们经常和创作者沟通:能不能多说说自己的话?能不能让文字再柔软一些?我们也下大力气推敲打磨,让文章娓娓道来,耐人寻味。一年尚短,来日方长,改文风转话风没有止境,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大家爱读爱听、入脑入心。

“面对面”,先声夺人。短视频时代,我们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推出视频评论,评论员“面对面”和网友聊聊天、论论理:多讲“大白话”“大实话”,真诚交流,晓之以理更动之以情。凭借有态度有温度的表达,我们的视频号、抖音号出炉一批爆款作品,塑造特色人设,“声量”越来越高。


正能量,涵养“留量”。一年来,我们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高扬主旋律旗帜,及时推出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作品,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面对民营企业被污名化、饭圈乱象、大学校庆舆情等热点问题,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在众声喧哗中,引导社会舆论、壮大主流价值;针对基层不合理考核、工作敷衍塞责、表演式值班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刀刃向内、深入剖析,发出一次次拷问,赢得一次次鼓掌……如今回过头再看,尊重受众、抵达人心,才有最大流量;热点难存、热度易逝,思想的积淀永远熠熠发光。



深挖掘,讲好故事。一年来,我们推出一批兼具历史温度与现实热度的美文:新徽商的强势崛起、好AI的合肥,安徽的崭新形象跃然“屏”上;徽文化的悠远韵味、明中都的丰厚遗存,传递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文房四宝的生生不息、黄梅戏的守正创新,背后是安徽文化的创新创造之力。用故事传达深意、以情怀穿越古今,每每让人有发现“宝藏家乡”的惊喜,也提升了安徽文化的传播度、辨识度。


破壁垒,以变应变。创办之初,我们从体制机制入手,重塑内容生产方式:打破内部藩篱,优秀采编人员齐上阵;开门办评论,让更多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得以施展拳脚;组建专家库,让专业素养赋能舆论引导;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让人敢想敢做敢拼;加强媒体间、多平台协同联动,让影响力尽快破壁出圈……实践证明,鼓起自我革新的勇气,因地制宜、以变应变,就能闯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我们还想说,感谢你一年来热心陪伴。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给我们的最大支持;每一次点赞,都让我们多了劈波斩浪的勇气;每一次批评,都督促我们进一步深思。唯有无畏无惧、全力以赴,才不负热爱不负君。

每天早上7:00,我们等着你!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推荐阅读   —————


今天,我们出发



星标☆“安徽时评”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时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