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人类文明史迎接新的信息文明

张志敏 张口说世界 2020-02-25



为防失联及浏览更多好文,请关注这个公众号


  我们都知道我们即将迎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信息文明,但是大家对于这个文明的模样的认识还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大家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去思想、构建信息文明。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工业文明,如果依然以农业文明的思维模式去思想构建,那么它还是工业文明吗?很显然,答案是否认的。工业文明是完全独立于农业文明的一套模式的,乃至于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给改造了而不是农业文明利用工业技术形成一个扩大版的农业文明世界。同例,信息文明也是这样的,它不是人类用信息技术让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一个扩大版的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它有它独有的一套发展模式的。
  现在我们有必要去从第一次文明形成发展去看起。我们从历史上了解到各个地区因为时空距离、交通工具、技术等的限制,所以世界也就形成了几个独立的农业文明,如埃及、印度、希腊、中国这么四个独立的文明,虽然这些地方农业文明在初始阶段是处于全封闭的状态,但是大家各自的文明形态模式却实一模一样的。而当古人从树上走下来,靠双手劳动的时候就必然逼得人类在逐步劳动实践当中发现农业文明了:当古人把吃不完的飞禽走兽圈养起来后就发现圈养是一种农业技术、能让生产力飞跃,让人不必靠自然捕猎而能够靠圈养去更好地生活了,而一点就通,如此也就让人飞跃了;当贪吃的鱼被人类用食物给直接拉上来抓住的时候,人类就逐步懂得了钓鱼;而陆地动物的圈养也启发了人类去圈养水中的动物了;在大自然的启发下,人类学会了用工具去捕鱼、去圈养动物,也启发人类种养殖作物了;人类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当中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作物,所以就有意识地学习大自然去把这些东西给留种种植起来并逐步学会了农业技术和管理了,就这样农业文明在人类的劳动实践当中被人类发现应用了种养殖。因为农业技术的应用让生产力相当发达,过去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平方公里只能够养一小众人,可是农业文明发展起来慢慢的就能够养一大群人了,而劳动实践,让大家发展了。有些力气大的动物还听话、能够替人干活,这样人类的生产力又上了一场台阶了,而人在农业的实践当中越来越聪明,也因此学会了应用工具去耕种、捕捞……
  确实农业文明是一个很长的、自然形成的一个过程,只要是在劳动中,那么这个文明就必然会被逐步开化的人所掌握发现,从而形成农业的一套文明发展模式,这就是上了道,道路会指引人往前走。而这些东西就是大家不交流也会因为人和自然的接触、学习而让人掌握了它,出现虽地方不同,可文明模式却一样。毕竟农业也就是人去学习大自然、有意筛选自然高产的动植物的一种主观的行为而已,所以不同的地方虽然不曾交流过,但是结果却是一致的,而后来的接触交流,也只是取长补短。农业的基本的构造,大家在未交流前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大势。对这个文明,马克思等人说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结果,这样说有利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是人类学习自然、有意筛选高质高产自然作物的一个结果,这是人类向自然索取和大自然合作的一个结果。当然,这样的一个文明模式还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就让大家陷入到了靠天吃饭的境界,而这样子过去的动物世界里的丛林法则、赢者通吃金字塔的结构还依然体现在农业文明当中,成为其最基本的构造,自然经济的封建、垄断性让精英制度、私有化一统天下,而这就形成了农业文明的基础,因此这个时代暴力也就垄断、主导利益分配了,而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陷入到争权夺利、内耗的恶性循环当中,也因此也就进一步让大家在技术难以突破了、在农业技术上除了去粗劣学习大自然以外就没有办法更加深入去飞跃了,也因此它就和农业文明的死循环互相促进、让农业文明的自我闭环更加封闭了、让大家迷恋于靠权力垄断、搞赢者通吃并去拥护精英制度,而越是农业文明的地区,那大家就越陷入到其中不可自拔、走不出这个内循环的怪圈。
  马克思说文明的变更的核心的动力是阶级斗争,但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变更的根本就是一直游离于农业文明的农业资源、短缺的岛国英国在大航海时代,给弄出了一个靠科技发展商品经济、做大蛋糕的发展模式出来,从而为人类探索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农业文明模式的工业文明模式出来。而阶级斗争并不是这个模式的核心的作用力。确实,英国农业资源短缺,因此英国只能靠贸易去养家糊口,因此英国的商品经济是很发达的,因此当其商品经济遇上了大航海时代就必然倒逼科技发展,因此其工业技术就得以发展了,而工业技术和商品经济一结合,因此工业文明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这一切也都是比较自然而然的。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在英国这边先发生的,然后大家在旁边学样。这比起农业文明发展大家不以交流学习为主、靠学自然发展而来是完全不同的。认清这一点对于第三次文明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接近于事实和真理了。
  工业文明主要靠英国的国家需要和适宜的时代(奥斯曼帝国封锁亚欧大陆上的丝绸之路迫使大家走向海洋,因此就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发生的,但是具体的人为部分也很重要。亚当斯密在工业文明发生之前对商品经济的深入思想所发现的分工理论是很重要的,分工理论是指导英国工业革命、现代消费经济的核心的指导思想理论,这个理论对工业文明、现代消费经济的发展是居功至伟的。虽然这个理论是基于私有化基础上的。讲究的也是个人利益至上,但是,但凡分工协作,也都带有大集体、大合作的特性,这同时也就带有集体化、组织化、社会化、一体化的特性的。总之,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对于工业文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工业文明的一种基本的构造性的东西。现代经济是借助分工理论而发达,而如果分工理论一旦遭遇到革命,那么工业文明也就玩不下去了。确实,这第二次文明和第一次文明不一样的地方是个人的思想理论对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而工业文明说白了就是让更多的物品商品化,而大家借助科技能让物品商品化而且还达到了成本廉价的目的了,而大家因为参与分工而得以就业,而人就业了就有钱赚了,人因此就有了消费能力去消费这些商品,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就业、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出来了,因此这个发展模式又比农业文明更进一步了,它是以工和消费为核心的。这比起以农业自然为主的农业文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因此第三次文明也只有比它更加优秀才能替代它。而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同之处在于精英制度、私有制等级制度这些东西和从前都一样的,资本主义的法权、等级制度还是刺激社会消费的灵丹妙药呢!而马列为我们设计的集体化、公有制、计划经济这些实际上也是对的,这些也是第三次文明核心的东西,因为也只有这些完全不同于第二次文明、更加优秀的东西得以发展,才能够让新的文明去替代旧文明。但是马克思所设计的这些还缺一样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先进的科技。过去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更替,它靠的就是有工业科技,其二就是有一个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如今,第三次文明也是这样的,有集体制度、公有制等文明的发展模式,还要有新的文明科技作为支撑。过去马列革命实践是生不逢时的,因为信息技术到了21世纪才有了支撑集体制度、公有制的基础,而且马列革命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惰性和人的贪婪对集体制度、公有制的巨大的损害,这会让新的发展模式无法比工业文明更加优秀的。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出现再加上更加合理的设计就能让集体化、公有制不再被人性劣根性所左右,更多的是被人的优良的品性给左右了。如此,那么一个新的信息文明也就必将立于人世。好,让我们现在就去瞧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集体制度、公有制成为等比工业文明更加优秀的新文明的。

打赏请识别下面二维码,谢谢!

点击链接,我的文章推介:

我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

我有关毛主席的文章

我的信息化文章

我有关历史的文章

我有关国际关系的文章

我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文化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哲学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科技方面的文章

我有关人性的文章

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若有侵权请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