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用药,看看共识怎么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对于伴随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组织学改变者,被认为是重要的胃癌的癌前病变。
我国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较高,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改善症状、促进组织学逆转一直是医生们追求的目标。
西药治疗仍是目前常用治疗手段。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2017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建议如下:
(1)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
(2)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
(3)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目前该《共识》建议的药物治疗方法有:
1根除幽门螺杆菌:
研究表明,长期Hp感染所致的炎症、免疫反应可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还有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
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一线治疗,Hp根除率较三联疗法显著提高。
具体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可参考往期文章:是时候根除一下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了!
2.对症治疗:
根据临床不同症状常采用以下药物治疗:
(1)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2)伴有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用促动力药。
(3)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和抑酸剂。
(4)具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
(5)精神因素明显者可加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3.去除病因:
包括改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情绪、控制胆汁反流。
4.改善病理组织学变化:
研究表明,大蒜素制剂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远期预防效果。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平者,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目前西药尚无特定药物用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善,临床使用一些维生素延缓进程,比如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但它们的确切疗效尚在探索,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阿司匹林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也是被推荐的预防药物,但由于胃肠黏膜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的不良作用,让人们疑虑重重。也有研究表明,合并应用根除Hp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并不能增加预防效果
因此,如何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难点。
这些天,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如果你没有将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分享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淹没在你的茫茫订阅列表中。
小编特别害怕会和亲爱的你失散,所以,需要你将消化新前沿设为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