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文读懂|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
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三种,由于AMI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很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由于本病临床资料较少,本文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静息状态下胃肠道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10%,而运动或进餐后消化道血流量变化较大。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局部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等。
医源性因素有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
药物因素有可卡因、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导致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发生。
肠系膜动脉栓塞
CT平扫SMV密度增高
SMV栓塞
AMI:可见黏膜淤血、出血、水肿并有多量黏液附着(杨喜洋)
肠系膜血管造影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常有胆绞痛病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CT、MRI或X线胆道造影可鉴别。
有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下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
一、一般治疗原则
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应立即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菌血症。
二、药物治疗
◆ 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 应用血管扩张剂(罂粟碱);
◆ 抗栓治疗: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凝及溶栓制药,主要适用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尽早使用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1次/d,溶栓治疗;并给予肝素20mg,静脉滴注,1次/6h,抗凝治疗,疗程2周;抗凝治疗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能抑制血栓蔓延。
◆ 餐后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亦可禁食,给予肠外营养;
◆ 应用血管扩张剂(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
◆ 静脉营养;
◆ 用广谱抗生素;
◆ 积极治疗心血管系统原发病,停用血管收缩药;
◆ 应用肛管排气缓解结肠扩张;
◆ 应用血管扩张药(罂粟碱、前列地尔、丹参);
三、介入治疗
CMI支架置入后
(1)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阻塞、无明确肠管坏死证据、血管造影能够找见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者,可考虑首先采用介入技术开通阻塞,如果治疗技术成功(完全或大部分清除栓塞)、临床症状缓解,可继续保留导管溶栓、严密观察,不必急于手术。如果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即使开通了肠系膜上动脉阻塞,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2)存在外科治疗的高风险因素(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动脉夹层等)、确诊时无肠坏死证据。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3)外科治疗后再发血栓、无再次手术机会者,有进一步治疗价值者。
四、缺血性肠病的手术治疗
轻度肠系膜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内科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时于中重度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较差,往往需要借助外科手术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常无特有的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早期症状和体征特别重要。对于年龄大于70岁,诊断延迟超过24 h伴休克、酸中毒的患者,预后差。AMI患者90d、1年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43%和32%。IC轻症多为一过性,通常在1~3个月内恢复,并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经积极处理,约半数可在24~48 h内缓解,1~2周病变愈合,严重者3~7个月愈合。少数患者发生不可逆损害,如急性期快速发展为肠坏疽,甚至腹膜炎或广泛中毒性结肠炎。或溃疡延迟不愈进入慢性期.导致肠管严重狭窄。均需手术治疗。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避免医源性因素如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避免滥用药物如可卡因、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
往期推荐
警惕!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胰腺炎
炎症性肠病用药不要慌,这2张图全搞定!
奥美拉唑与这 26 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可不知!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与处理,一文全讲解!
这些天,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如果你没有将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分享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淹没在你的茫茫订阅列表中。
小编特别害怕会和亲爱的你失散,所以,需要你将消化新前沿设为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