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中的光,去照亮世界
话说
距长沙150里路的地方,有个小山村
村里有户人家,因为祖上略有积蓄,也算是小有产业
这户人家的儿子,已经17岁了
从两岁到八岁
孩子都在外婆家呆着
这个年岁的娃娃
大人哪有那么多的心思来管束啊
那时的农村
倒也没有什么车马
不用担心走到路上出什么风险
真遇上小孩天黑还不回家
家里长辈一般都是去村边的小溪或村里的水井寻找
找到了
自然也就没了
没找到
过一会应该也会回来
领一顿打也就过去了
这个孩子也不是个省心的主
外婆看着难管
就把他给送村里的私塾里去读“之乎者也”了
读书这东西
被古人捧得很高
在文盲人口占大多数的旧中国
有文化就有了见官不跪的资格
这么一读
就一直读到了17岁
这期间
先生换了四五遭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
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但实际上
心野了
不一样了
外界的天翻地覆
对于躁动的青春
那都是一贴强效的兴奋剂
听说隔壁地方开了新式的高等小学堂
孩子就跟父亲说
爹
我要去读书
爹爹睁大了眼睛
像看一个怪物一般
17岁了
多少人都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还谈读书
难道人不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适合自己的事吗
但读书是个大课题
断然拒绝的话
不单伤孩子的心
更是会给四乡八村留下一辈子的话柄
那总得有个能说出口的理由啊
爹爹能置办这份产业
自然也不是没有见识的乡野村夫
“你长大了,家里就不用请长工了”
劳动力历来是能够用来说事的
孩子显然是没想到得到这个回复
不死心的他问爹爹
请个长工要多少钱
爹爹也没坑孩子
说了个实在的数字“12块大洋”
在爹爹想来
这个数字足以让一颗稚嫩的心望而却步
没料到
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外婆、舅舅、私塾的教师
硬生生借到了12块钱
当他把钱交给父亲的时候
拒绝的话
父亲已经无法从口中吐出了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孩子离开家乡时给父母留下的
17岁
还是个大个子
但对于外界
眼前只有未知
任何动物
到了黑夜都会恐惧
人也不例外
很多人
因为恐惧
呆在自己的舒适圈
一辈子未曾移步
也有很多人
他们也怕黑
但心里有光
那束光
能照亮前路
甚至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
照亮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