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项投资增速全国第四,背后是一项基本的发展共识
“双线作战”的大工程
被人们称为“江淮大运河”的引江济淮工程今年6月迎来了调水“首考”。
今年入汛后,安徽出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的复杂局面,引江济淮开启防汛抗旱“双线作战”,一方面持续向皖北调水抗旱保种;另一方面根据长江和菜子湖水位变化排涝防汛,充分发挥了引江济淮工程综合效益。
引江济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分为一期、二期建设。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立足当前建设,着眼长远惠民,构建建管统一、持续经营、运转高效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充分开发利用工程的市场价值和发挥引江济淮工程的民生保障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位于长江下游、淮河中游、新安江上游。全省河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0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128个。
经过70多年持续建设,全省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其中已建成1级堤防1058公里、2级堤防1966公里,大中型水库128座,大型水闸69座,大型泵站27座,大型灌区11个,以及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重大引调水工程。
当前,安徽正在加快实施引江济淮二期、进一步治淮、长江干流治理、凤凰山水库、怀洪新河灌区等24项重大水利工程,谋划推进巢湖防洪治理、江巷灌区等6大类52项重大水利工程。
那么,安徽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水网?
其目标就具备“系统集成、多元融合、循环通畅、安全绿色、创新智能、调控自如”等特征,进而全面提升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修复能力。
安徽水网的建设路径,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持续优化水网布局,加快水网重点工程建设,提升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提升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将创新水网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拓宽水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形成“纵横江河担纲、交错水系织目、湖库闸站系结”的安徽水网总体布局。
“《决定》关于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的要求,我们将精心谋划推进基础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探索通过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安徽现代水网一体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安徽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鼓励市县地方政府统筹现有水利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地组建建设运营一体化实体企业,是安徽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工程“建管运”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
据介绍,这类企业将承担本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具体任务,进而发挥企业市场化运作优势,增强项目筹集资金能力,提升工程全生命周期专业化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转载本文须得到授权。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审核|王弘毅 终审|胡旭
[ 推荐阅读 ]4年引得630亿投资:安徽江苏省界上共建一个产业园
“夺”来的丰收:安徽正打响秋粮“保卫战”写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首发经济”,安徽做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