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的意见》。据今天《安徽日报》报道,这次会议强调:“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行动。”
显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之举,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新之举,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示范之举,事关安徽高质量发展全局和长远。对于安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安徽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开放式创新型研究院,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三地一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从发现到发明、从发明到应用加速迭代。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高校、科研机构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9月4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其中明确:面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新平台,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
据悉,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安徽已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区域高等研究院,并开展研究生招生的两个省份之一。
可以说,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就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安徽省政府主办
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不只是“多了一个研究院”这么简单。按照安徽省的谋划,安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就是构建以实战实教、应用导向、市场检验为标志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新模式,建设集实践教学、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端平台,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开放式创新型研究院。“以有组织科研创新促进有组织人才培养,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三地一区’建设。”安徽省教育厅负责人说。据了解,按照教育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自2023年底以来扎实推进。研究院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目前已形成总院和合肥、芜湖、阜阳、淮北分院的“1+4”组织框架,后期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截至今年6月,完成首批735名硕博士研究生招生,共遴选71家企业、39所高校、207个项目。作为创新型高端平台,安徽高等研究院突出“实战”导向,努力让“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培育一批优质企业”这些目标“一个过程”完成。安徽省提出,安徽高等研究院要紧紧围绕省市主导产业所需,搭建校企协同攻关平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把更多科研活动从源头变成产业活动、经济活动。据了解,在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安徽省一直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贯穿其中。如聚焦主导产业和急需领域,引导头部企业、创新企业与高校共同凝练校企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依托项目建立研发团队,实行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推动研究生开展真研究、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高维认知+系统集成+务实推进,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起更大的发展合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的良性循环,安徽高等研究院一定能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上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上贡献更大力量。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声明: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