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流观察】2022地铁客流年报番外-轨交占比汇总

Metro Doves Metro Delta 2023-02-01

文/ DOVE


1月30日,交通运输部终于发布了2022年12月中心城市客运量,至此2022年轨交占比数据全部出炉,本期带大家巡礼一下各地的轨交占比情况。


01

城市数据简表

2022各月各地轨交占比如下图所示:



以上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官网。

大部分城市仍维持上涨势头,但全国总涨幅小于2020和2021。涨幅放缓一方面是因为体量大的城市2022年新增线路少,轨交占比上涨相对小,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对各地轨交占比都产生了一定压制-地铁客流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出租车、网约车等


02

第一梯队

第一梯队为沪、广、深、蓉、宁、杭六市,正常运营时轨交占比均在55%以上(上海4-5月封控,数据意义不大)。其中上海下半年稳居70%以上,继续领跑全国,未来应仍会维持稳定。深圳逐步上升,年底在新线助力下发力坐稳第二。杭州在1-8月随着新线开通而快速上涨,但9月后受疫情恶化影响而回落,未能坐稳第二名。广州、成都、南京相对稳定。其中广、深、蓉、杭四市车站和里程数量大体处于同一梯队,轨交占比也同在六成以上旗鼓相当。

03

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包含7座轨交占比在五成上下的城市。北京受疫情影响有所掉队,其轨交占比和线网规模并不匹配,也反映了其强大的公共交通客流底子。武汉、南昌、长沙、南宁开通大体量新线后均冲过五成大关。宁波、西安在五成线上下徘徊。全国均值也逐步逼近五成。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轨交占比相对落后于同梯队城市,武汉、西安、长沙相对正常,其余三市稍偏高-对于百万线下的它们来说,要想地铁客流站稳百万,更需要的是吸纳更多人口,同时引导他们培养乘坐地铁的习惯,否则只靠目前的公共交通存量,很难有明显突破,进而限制自身轨交发展。

04

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包含轨交占比25%-45%的8城,其中天津、郑州、合肥在40%以上,都是线网初具规模,市区线较多的城市,合肥有4号线开通进步较快,其余进步较慢。沈阳位居30%上方,有一定自然增长。重庆、石家庄、昆明原地踏步,昆明虽开通5号线后有过超30%的表现,但很快受疫情影响又掉下来,另外两座城市都遭到大规模疫情影响而出现单月跳水。青岛开通1号线南段后同样进步显著,因此也成为了疫情以来首个新晋单月日均百万客流城市。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青岛、沈阳的地铁客流排名和公共交通体量排名有较大差距,也是目前潜力较大的城市。


05

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常态化轨交占比在15-25%之间,仅长春有4条市区线,但3/4号线为轻轨,运力不足,加上疫情压制,轨交占比有所倒退。其余市区线数量均在2-3条,每条市区线开通后的客流净增量差不多,所以它们轨交占比多数呈现台阶型上升。对于它们来说,地铁客流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加市区线,增加公共交通体量相对属于“次要矛盾”-因为轨交覆盖面还是相对不足。


06

第五梯队

最后4座城市均只有1条市区线,因此其轨交占比也处于低位。对于它们来说,另一条市区线显得十分迫切,兰州的有望近期开通,其它的仍要加快建设速度。
非中心城市方面,长三角各地的轨交占比可以在未来的地铁客流年报中窥见,就不在本文赘述了。总体来说,非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量往往低于同GDP量级的中心城市,而且是倍数级的差距-地铁客流最好的苏州,GDP已是2万亿级别,领先南京、杭州等省会,但客流却不足它们的一半。究其原因,应是这些有地铁的地级市普遍没有中转效应,且多数县域经济发达,导致人口流动程度明显弱于省会。

07

2023展望

2023仍有不少城市的新开线路即将“大展拳脚”,可以预见的是总体轨交占比仍然会稳步提升,各地正常月份形态也会逐步体现。希望各地地铁新线能加快建设,让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2022年地铁客流总表即将整理完成,届时将在本公众号发布,敬请期待!

感谢各位关注Metro Delta!
Metro Delta将和大家一
见证2023年长三角地区
轨道交通发展的点点滴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