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学院联动(TRI02)|胡婉:打破信息翻译壁垒,走出自己的花路
嗨!浦小乐的朋友们~
本期学院联动栏目
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西浦文学与翻译系的
胡婉老师!
在她看来,
翻译的前路一片明光,
学翻译就像是提着花篮摘花,
一路学习,一路芳香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尽显翻译的真谛
西浦翻译领头人 打破翻译信息壁垒
学习翻译就像是不断往海绵里灌水
要用的时候挤一挤,发现自己好有文化
01
Intro
01
DR . Wan Hu
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生
诺丁汉大学博士毕业生
西交利物浦大学文学与翻译系系主任
西交利物浦大学翻译本科专业负责人
西交利物浦大学翻译研究副教授
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的《教育、翻译和全球市场压力》的作者
研究领域包括:
翻译教育,专业领域翻译,
课程设置与评估,
翻译市场与行业,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等。
胡老师把翻译过程比作海绵式的吸收,因为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始终是要在两种文化之间互传,甚至多语翻译,
可能要学习第三种文化。
01
01
01 口译—爱我所想 选我所爱
“翻译它不是一个纯粹脱离知识的一个产物”是让浦小乐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当谈起为什么选择翻译为职业,胡老师笑着说 ,就是因为翻译它带给我很多很多。
“我喜欢语言表达,喜欢演讲辩论,很多人觉得我适合做口译。于是我是通过口译这条路,走上了翻译的学习。因为除了我本身比较喜欢语言表达,我还对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十分感兴趣。”
胡老师强调 “我做的一切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在推动。”
在求学时期,胡老师对口译的学习很感兴趣。胡老师的口译练习材料一大部分来自于欧盟会议,老师也是受益匪浅。这段学习经历也让胡老师更加坚定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胡老师从业后可谓是学以致用,参与了欧盟和联合国的会议翻译。
胡老师在北京教书时,也曾与China Daily(中国日报)共建一门课:财经新闻翻译。
听到这里,采访的同学不禁问道:“您就没有厌倦过吗?就一直很喜欢?”
胡老师表示她对这个学科的热爱是没有厌倦的,尤其是去不断地精进课程和教育学生,去了解世界的发展。这对于学翻译和口译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你是否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你是否愿意去踏足新的领域,去学不同的知识,因为你要接触不同的东西,这很重要。” 胡老师再三强调。
01
01
02 任凭世界喧闹,口译仍领风骚
口语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01
随着AI的发展,焦虑情绪影响着大家对翻译的客观判断。
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
人工智能会取代翻译?
走翻译,路会不会太窄了?
看看胡教授如何匡正对翻译的质疑
01
面对这些问题,胡老师表示,口译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前不久西浦跟上海外国语大学做了一个联动,曾任联合国的中文翻译组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口译是无法被取代的。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你就没有办法用机器来替代。”
胡老师举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 “赫鲁晓夫联合国脱鞋敲桌”,1960联合国的会议上,赫鲁晓夫以脱鞋敲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01
01
01
胡老师反问:“你说在那样的场景下,机器能够识别赫鲁晓夫的内心吗?”
答案不言而喻:当然不能。情绪是不能被机器察觉的,因此对于人际交往的精通也是译者必备的一项技能。
01
01
华丽的转身—翻译人的成功转型
01
胡老师认为翻译的路是越走越宽的,多种文化是能很好的被吸收和结合的。
很多口译做得好的人最后转型非常成功,胡老师娓娓道来一个有趣的例子:朱镕基总理的翻译朱彤,陪同总理参与一些经济议题,也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经济金融的知识。她离开翻译岗位后,则职业转型成为了德意志银行(中国)的行长。
01
朱彤
01
胡老师的一个学生就是翻译的研究生,现在也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N做项目的编导采访和财经记者,近期专访过澳大利亚总理。
胡老师解释说,其实翻译是她工作中的一个部分,同时要做新闻相关的采访和财经分析。这都是不同领域的结合。
当谈及设置TRI02 Group assessment的初衷时,胡老师提到:“翻译人成功转型到各种行业是非常普遍的。”
“我给你们设置的Group Interpreting Project (小组口译项目)就是考虑到当你们走出校园,需要项目式思维,系统性思维。”
胡老师能感受到初学翻译的大二同学认为课程有些难。
胡老师表示:“翻译和口译其实很具有多样性。因为在大二你们才刚刚接触翻译,课程设置可能只有一些比较初期的学习。如果同学之后选择继续深耕翻译,还会接触商业翻译,文化翻译,新闻翻译,法律翻译,那就不一样,你看待翻译的角度就是不一样的。”
01
03 翻译干货学习小技能
01
01
01
01
01
双语基本功是翻译最核心的技能
01
❗️胡老师认为的翻译最重要的技能❗️
🌟双语基本功
🌟研究能力
🌟通识能力--ready for unforeseen problem
🌟抗压能力
“双语基本功是最核心的技能”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进行双语转换时有障碍。如果觉得口译难,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听力没过关。
研究能力是在译前准备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翻译过程中任何一次译前准备都是你自己去做研究了解的。
讲到通识能力,胡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叙述道:读研的时候,遇到同传考试的topic 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整个圣诞节期间我啥也没干,准备了一个月,去了解所有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内容。”
“但然后你也不知道你当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而且联合国和欧盟那样的场合中,很有可能事前两分钟就临时换题目,所以你需要用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为这种猝不及防的情况作准备,“要时刻为意想不到会发生的事情作准备”,胡老师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积累新闻。
当谈及抗压能力时,胡老师道:口译人经过高强度的交传同传的训练实战,面对生活中的EMO,则更能云淡风轻的面对。
浦小乐问:“那您就比如说对于我们现在学 Translation 102有什么建议吗?”
“其实我是建议大家真的要坚持练习,就是哪怕你每天只用练 10 分钟或 20 分钟 。”
胡老师近期也在学习钢琴,她将学习翻译比作弹钢琴, 因为学习翻译和弹钢琴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都需要不停地练习。
口译和笔译不是一个速成的技能,而是春种秋收一点一点积累后来能结出的硕果。
多积累一些新闻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利用好西浦全英的教学环境,大胆地用课堂上的机会去练习英语。
老师笑到: 那个时候学习还专门去找英语角锻炼,现在你们天天都可以讲英语,多方便呀。
提及讲课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胡老师微笑起来,“看着那些低头的同学慢慢抬头和我有互动,有一股暖流涌入,讲的某一知识点打动了大家,这是我最感动的。”
01
01
01
01
最后,让浦小乐总结一下胡老师对学习翻译的建议吧!
🌟首先,是要培养强大的抗压能力。“合格的口译员,你会发现他的抗压能力很强大。比如联合国的翻译进程,长达8个小时的会议,基本‘0’容错率允许发生,那如果在学习翻译过程中习得这样的抗压能力,处理现代社会很容易EMO这样的事,是不是可以更云淡风轻的去面对一些不开心,更加自如淡然的面对自己。”
🌟其次,胡老师表示学习翻译需要深度了解两种及以上的文化,培养多元,包容的思维方式。
🌟再者,还应当有研究能力、查找资料、译前准备的能力,还有学会术语和译后编辑的能力。
“口译就有更高的要求,你需要有快速应变的能力,需要记忆好、语言表达好、双语言表达好、临场应变能力强、要懂很多的知识,还需要很熟悉人际交往。”胡老师补充。
01
04 着眼当下,其他交给未来
01
01
如何克服成长道路上的迷茫感,找到人生意义?
对此,胡老师表示:感到迷茫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成就感。
“我感觉这也是现在很多同学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已经在做一些事情,但是不太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同时做着做着又很无聊,然后就想放弃。”
胡老师在学生时代也曾遭遇过迷茫,她想告诉同学们,认真完成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是未来的转机。“有可能你花了很长时间用心完成了一个任务,从而收获了难得的体验,得到了好的结果,这或许就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是的,二十岁的这段时间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迷茫,各种各样的焦虑与不如意。但是你现在吃下的每一块面包,都转化成了身体里的骨与肉,你当下所作出的每一项努力,也终究会成为成长的养分。当陷入困境的时候,请更加耐心一些吧,或许你此刻听到的一句话,完成的一项作业,亦或是遇到的一个人,都会塑造出更加优秀的自己,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改变你的命运。
所以,请耐心等待,并继续怀揣着热情继续前进吧!
01
01
01
采访:徐嘉蔚 赵梓清
文案:徐嘉蔚 黄依然
排版:褚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