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全览「数字金融」重大政策及深度解读
对此,笔者思考如下:
一、 统一了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那我国的金融发展,包括其数字化部分,必然是国家政策的延续和落实,有人讨论“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一词的关系,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行为的概括,虽然“金融科技”有国际定义,但采用“数字金融”一词会更加体现与笔者前述介绍的政策的一致性,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范畴下,理应统一为数字金融,也是明确了金融数字化的内涵和意义,如笔者曾经讲过的,金融机构数字化做的不好会拖数字经济发展的后腿,金融是血脉,数字经济必然需要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发展也必须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称。
二、 仍然可以延展
“数字金融”最直接的解释通常会是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类似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提法,衍生为“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关系,通过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提升另外“四篇大文章”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也可以适度延展为对产业数字化的支持,“科技金融”本身可以侧重为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这也是金融机构已经在执行的一个业务方向,这样的理解可能在金融机构业务执行上更容易聚焦;
而“数字金融”则可以包括对企业客户数字化过程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业务融合,笔者经常讲,客户才是银行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服务好客户的数字化进行并将客户的数字化与银行的数字化更好地结合从而形成新型银企关系,这是数字时代才会真正具有的发展机遇。银行信息化较早、总体水平较高,也是可以输出数字化经验、能力的行业,笔者自身接触过的一些非金融客户,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整体设计、大项目群管理、架构师缺乏等问题,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具有支撑能力的,做好给“数字企业”的全面“数字金融”服务,也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所以,“数字金融”一词的概念其实可以延展,让银行将更多的能力回报给社会,银行也相继有成立数字科技公司,可以考虑此类公司的未来定位如何与“五篇大文章”有效结合起来。
三、 数实要融合
金融机构的实体部分要服务于客户的实体部分,金融机构的数字部分要服务于客户的数字部分,金融机构自己要数实融合,与客户更要数实融合,场景是金融服务的设计导向,不是金融机构的“战场”,是服务于客户的方式,是数字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争夺地”。
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中要多考虑数字能力体系的布局,如何协调总部集中开发团队与分支机构分散数字诉求的平衡、全代码大开发与低零代码一线开发能力的平衡、面向管理数字化与面向一线数字服务的平衡,必须将数字化视野放到机构之外,放到客户身上,无论是 C 端还是 B 端,业务和技术的能力融合要逐步到达一线团队上的融合,从一线延伸客户身上。
四、 配合业务模式转变
数字化理应以业务模式为导向,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关注重点的变化,金融工作重点也必须在充分理解“八个坚持”的基础上“顺势而为”、“稳中求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会要求改变过于关注量的增长,对“流动性”的理解也应逐步转化为对“流动”是否通畅、精准的理解,将 KPI 导向真正转向政策任务、经济需要导向,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任务目标而不是层层分解落实增长性 KPI,金融应该带头儿退出“卷”的行列,走向高质量发展,即便略“卷”也应该是跟着需求略“卷”而不是跟着指标“卷”,但这种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行业性共识,很难在商业博弈环境下形成,因此需要更强的行业引导力量。
这需要对经济全局有更好的理解,需要“金融一盘棋”的视角,而这种视角的形成离不开更好的数字化支持,真正指向跨行业互联的数字化支持、数据要素支持,金融之血要流向需要供血的地方,政策、需求、信息是最好的指引,而非指标。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规格之高、要求之实、改革之深,必将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革故鼎新的作用,也会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内容推荐11月19日-2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的首届 FCon 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以「科技 + 金融,激发创新力量」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金融龙头企业的数百名技术高管,掀起一场探讨新时代金融科技未来的高潮。经征得大会分享嘉宾同意,InfoQ 数字化经纬为您奉上精彩演讲 PPT!关注「InfoQ 数字化经纬」,回复「金融创新」即可获取 PPT,深度洞悉科技趋势,助您引领金融创新未来!关注「InfoQ数字化经纬」公众号,回复「抽奖」可以参与本周活动,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关注「InfoQ数字化经纬」公众号,回复「进群」加入数字化读者群交流。
今日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