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河岁月,怀梦向前|做“一懂两爱”的新农人

百年党史,百年辉煌,非三言两语所能描绘。今天,小编将以“三农”的角度,带你领略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感受我校独特的人文关怀,与你分享农学人的愿景与担当。




百年奋斗为人民
01农民运动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农民运动讲习所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首期由共产党人彭湃任主任,毛泽东则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为革命斗争作出重大贡献。





早在南昌起义之前,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更是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02土地革命与改革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决定。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土地改革简史】

1947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解放区搞土地改革,把被地主、富农圈占的大片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旨在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历史夙愿。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3年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被消灭,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终于都获得了当初中国共产党所承诺的土地分配。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

中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劳动,用工分计算劳动量,到年底按每人所挣工分多少分配粮食。这一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是,用固定标准计算工分,造成了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因此长期徘徊不前。


上世纪80年代初

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农村也开始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出现。这种方式是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集体将土地和生产资料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分给农户经营和使用,承包户向国家和集体交纳税费和公共提留后,剩余的可以归农民自己所有。


2006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实现人民群众“免赋”的愿望。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体终于摆脱了几千年来的经济、政治包袱,中国农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03乡村振兴

我国扶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020年11月23日我国摘掉了最后一个扶贫县的帽子,意味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


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如何?




今年年初,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国家扶贫办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近期各省级乡村振兴局陆续挂牌成立。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历史,我国正式步入乡村振兴阶段,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中国才能振兴,乡村振兴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让全体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而5亿多的乡村人口对发展有迫切的需求,广大乡村对振兴有迫切的渴望,如何让乡村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满足乡村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需求,必须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发展程度代表它的发展最高水平,那么乡村发展程度就代表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社会要保持高速、健康发展,乡村必须振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千年未有的巨变。亿万农民翻身做了主人,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农村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农业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农民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乡村人民会奋斗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艰难办学助农工
建校为农工



1927年3月,仲恺农工学校正式成立,校址(现海珠校区)定于广州珠江河南(孙中山大元帅府)旁。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成立初期得到了包括黄埔军校在内的广州各界人士、香港、澳门及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





学校发展历史

1929年

何香凝校长卖画募款共10万元,扩建了农工学校。学校大力发展蚕桑科学,成为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鼎足而三的广东蚕桑研究中心。


1937年9月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遭到日军的霸占、改造与破坏,被迫从原址迁移至佛山南海县西樵山,1938年8月迁至中山县南屏乡。


1940年2月

学校迁至澳门,同年9月坐落韶关乐昌西乡桂花村并在那里坚持办学长达3年9个月,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岁月。


1943年1月

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奉省政府令,迁校于云浮新兴县,在途中,新兴沦陷。同年10月,学校改迁云浮罗定县松朗乡,借一座大祠堂为校舍复学。


1946年1月

学校重返广州,并于学校原址继续办学。


1950年1月

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技术学校。


1954年3月

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


1967年

学校受“文化大革命”浪潮冲击,被迫停办。


1973年

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在困境中艰难恢复办学。


1984年8月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题写校名。


1991年

学校创建钟村实习农场(番禺教学科研基地)。


2006年

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3月

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09年

学校以第一完成人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年5月

学校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心系农工的仲恺人


梁红
个人事迹

梁红教授不仅是广东高校科技特派员群体的优秀代表,同时也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众多秉承“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校训、长期扎根一线服务“三农”的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其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20年来,对接广东省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潜心研究猕猴桃,致富一个村,带动一个县农业主导产业。


齐民有术真助农,廿载坚守成振兴

作为一名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梁红长期在猕猴桃育种研究、高效栽培以及推广示范等方面潜心钻研,带动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农业情怀深重的梁红,科研事业不仅停留在实验室的育种上,在全省各地的猕猴桃基地也经常能看见他跟农户交流经验、帮助农户解决难题的身影。“广东猕猴桃只有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实现猕猴桃产业的振兴。”梁红说道。




黄俊添 
个人简介

黄俊添,佛冈喜莱益肾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经理人培育培训班优秀校友。


个人事迹

黄俊添大学所学专业为港口物流管理,2010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2012年创立香港喜莱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国际物流业务,年营业额200多万。2015年与校友及朋友合伙在广州投资合生雅居旗舰店。2016年,黄俊添偶然从报纸上看到家乡种植的砂糖桔得了黄龙病,失收面积达17.6万亩,村民们的收入大受影响,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回家乡种植益肾子。并将广州的公司转型,以益肾子产品作为主营业务。

在黄俊添的带动下,周边地区近200户农户发展益肾子种植,目前观山村种植益肾子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以上,带领150农户实现年增收3-5万,帮助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近百年的办学中,遇到了数不清的挑战与挫折,也抓住了许多的机遇。历年以来,我校能屹立不倒,并发展壮大,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仲恺人牢记“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不断艰苦奋斗。仲恺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心系农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脚踏实地谋发展
01学史明理



回望中国浩浩荡荡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始终离不开关于生活着的这片土地的诸多变革与发展。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思想的火花在这片土地上得到绽放!如今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着实应该感到幸运和感激,因为我们正处于这片热土上最美好的时代,正享受着先辈们艰苦奋斗给我们留下的胜利果实!

(农学202参观广州博物馆)





(农学202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农学202的同学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明确乡村振兴、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02注重实践



REMEMBER田间劳动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新时代的青年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我们要向着红旗指引的方向,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农学人,我们脚踏实地做学问,努力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





扫码关注我们

排版 | 李观盛

文案 | 李观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