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评茅台纪录片《大国之酿》

爱思考的予里良 予里良
2024-09-21


在一个投资交流群中,@大使 推荐了茅台纪录片《大国之酿》,并介绍自己是从这个纪录片中才知道茅台基酒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香”与取酒轮次无关,而与发酵时酒醅离窖底的距离有关。

这个重要的信息是我的知识盲点,抱着学习的心态我在优酷上找到了这个纪录片并仔细看完了。很可惜,整个纪录片有用的信息可能只有这一条。


(一)

茅台基酒的三种典型体

熟悉茅台的朋友都知道,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由茅台副厂长李兴发于1964年总结命名,是茅台酒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发现。曾经我也以为这三种典型体与七个取酒轮次相对应,却不想错得离谱。

《大国之酿》中有如下详细描述:

茅台酒的酒窖深达五六米,由于入窖的不同层次酒醅的制作要求不同,其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品种不同。

因此,即使是同一个酒窖的酒醅,产出的酒也有所区别。

靠近窖底的酒醅酿制的酒是“窖底香型”。

中部酒醅酿制的酒多为“醇甜香型”。

而由窖顶部和中上部的酒醅则可能酿制出“酱香型”的酒。


我们知道,三种典型体中,“酱香型”味道最好,也最宝贵。

描述中“多为”和“可能”字样,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说这只是大概的划分,中部的也可能酿制出“窖底香型”,中上部的也可能酿制出“醇甜香型”。

最终划分为何种香型的基酒,留待盘勾时确认。



(二)

 纪录片整体感受

这部纪录片现在已经找不到官方来源,优酷上面的版本只是热心网友上传的,原因大概很简单:

纪录片的男主角袁仁国现在身陷囹圄,是反面教材,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特别是他在片中还有那么多慷慨激昂的正面发言,反差过于强烈!

整体而言,这部纪录片对于不了解的茅台的人有很好的洗脑效果,而对于熟悉茅台的人则没有太大的价值。

特别是其中部分内容简直令人发笑,不知道这样的素材是如何通过审查出现在公众面前的。



(三)

低级红高级黑

纪录片中,某省军区司令员,C少将,满脸笑容慷慨陈词:

在我们解放军每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都有茅台人的背影。在解放军每一个高级将领的血管里,都有茅台酒的因素。

言语间,C少将作势要撸起袖子,似乎准备大干一场,可惜穿的是短袖衬衫。

纪录片的本意或许是想强调茅台酒的“红色背景”,可是如此高职级的军官,说出这样低级红高级黑的话,简直令人瞠目,管中窥豹,可知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

考虑到纪录片摄制于2011年,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前,大家并未觉得不妥。

也或许正因为此,纪录片出镜男主角袁仁国的结局已在冥冥之中注定。



(四)

无知无畏

纪录片中,袁仁国自称引用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健民的话,称:

生产茅台酒比生产原子弹还要困难!

为什么呢?

因为原子弹世界各国都可以生产,茅台酒只能在茅台这个地方生产!


且不说这样的话是对“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不尊重,单就描述本身,就毫无逻辑性可言。

套用一下袁仁国的逻辑:

五常大米只能在五常市生产,所以生产五常大米比生产原子弹还要困难。

感觉触碰到了智商的下限,这样近乎弱智的话语出现在纪录片中,只能说明茅台管理者们对于夸奖自己的话毫无抵抗力,也因此失去了判断能力。

大约人性都是如此!



(五)

又见无病呻吟

韩寒的《三重门》中有句经典台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骈体文。

这句话放在《大国之酿》也很适合!

片中袁仁国有佳句如下,逗大家一乐。

作为中国的国酒,茅台酒

是神秘环境铸造的

是独特工艺酿制的

是厚重文化积淀的

是卓越品质决定的

是历史贡献形成的

是开国元勋钦定的

是历届领导推崇的

是人民群众公认的


另有一位诗人这样形容:

茅台酒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

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

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

……


很遗憾,最后竟然没有蹦出个孙悟空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予里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