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印笔记(二)印度的宗教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关于印度的书,很少,书店里很难找到以印度为主题的书籍;


关于印度的书,很多,“印度洋之眼”为你打包几十本印度主题的书,伴你开卷上天竺……


在印度,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认同。印度是一个宗教性的国度,物以宗教定性,人以宗教分群,而我们中国文明则是一个非宗教性的文明。印度的无信仰者只占人口的0.05%。印度的主要宗教有:


1

印度教


印度教神明的三大体系:


(1)梵,不同于上帝、安拉和佛,类似“道可道,非常道”。


(2)三大主神及化身:

创造之神——梵天Brahma

维持之神——毗湿奴 Vishinu

破坏和再生之神——湿婆 Siva

印度教就好像一棵巨大的榕树,长出无数枝桠,各自生根,但又同母干保持着联系,即使像游丝一样。(冰心)


(3)神化的自然物:牛、恒河、菩提树……

印度教不是多神教,而是泛神教。一切即神,宇宙即神,但终极的神只有一个,一切的神都是宇宙“终极实在”的体现。

神牛,是湿婆的坐骑,也是大神的化身。


2

耆那教


白衣派:以孟买为主,着白衣。


天衣派:主张极端苦行,已天为衣,不穿衣服。


耆那教,名字的意思是能够征服感官的人。多数属于高收入群体,以慈善机构著称。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印度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影响十分突出。


3

锡克教


近代印度教与伊斯兰教融合以后,产生于印西北部。所有的锡克教教徒都姓辛格Singh,但并非所有的辛格都是锡克教徒。


4

佛教


佛教在古印度的兴衰,完全是因应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其兴,是因为反对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其衰,是因为婆罗门教衍生的印度教兴起,佛教无力抗衡种姓制度所致。


本质上,佛教是对古印度文明的一种离经叛道,因此最终在这块诞生地销声匿迹。


佛教在中印两国的兴衰对比,可见两国的本质差异:


中国:求平等、谋统一,基础思想是“和”;


印度:认等级、重自我,基础思想是“分”。


推荐书目


《玄奘西游记》

《玄奘西游记》作者:钱文忠,祖籍江苏无锡,1966年6月生。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季羡林先生研习梵文巴利文。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史、学术史、宗教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


著作有文集《瓦釜集》,译者《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绘画与表演》。古籍整理《尚书古文疏证》、《散原精舍文集》等10余种,另有各类论文100余篇。


《宗教与印度社会》

《宗教与印度社会》从宗教角度审视、分析了印度社会文化,让读者了解印度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在绘画艺术方面,阿旃陀石窟壁画当首屈一指。该石窟群建成的时间早晚不一,其壁画各具特色。大量壁画以宣扬佛教为主要内容,虽然是为宗教服务的,但其内容都以当时现实生活为基础,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表现技巧上,构图和谐紧凑,线条舒展,笔调洗炼,色泽鲜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为各国艺术家们所推崇,不愧为印度艺术的宝库,世界人类文化的奇迹。


《体验宗教》

《体验宗教:传统、挑战与嬗变》作者迈克尔·莫洛伊(Michael Molloy),美国宗教研究学者,现居夏威夷州的火奴鲁鲁。出生于宗教家庭,先后在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和夏威夷大学研习犹太教、基督教文学,以及印度教与佛教的神秘主义,取得夏威夷大学博士学位。家庭的熏陶、自身对宗教的浓厚兴趣驱使他游历世界各地,体验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他在此基础上著成本书。


张仕颖,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宗教哲学、宗教学和基督教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出版专著和译著各一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编辑:何岸

责编:眼妹



读印笔记(一)印度的历史

2022-01-21

21岁:印度提高女性的适婚年龄

2022-01-21

新华社专访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

2022-01-21

大寒:来自异域文明的寒寒之美

2022-01-20

雪山的女儿桑毛:在舞台上浴火重生

2022-01-20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