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ience前瞻】汉阳大学Yang-Kook Sun和韩国科技研究院Hun-Gi Jung: 无负极锂电池中的类补偿效应
1. 以独特的角度总结了无负极锂电池中的优化策略;
2. 提出了负极缺失情况下的类补偿效应;
3. 系统地分析了无负极锂电池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在无负极锂电池中,锂的利用率一般较低,这与“死”锂的产生与聚集有关。如图1所示,锂沉积后NMR图谱显示出清晰的Li金属共振信号,并且在去锂化后此共振信号仍然存在。多次循环后,信号强度有所增强,进一步说明了“死”锂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多。
图2. (a) 四种补偿策略简图,(b) SEI层强化补偿策略及其电化学效应,(c) 亲锂性补偿策略及其电化学效应,(d) 三维锂沉积补偿策略及其电化学效应,(e) 富锂正极补偿策略及其电化学效应。
失去储锂负极后,锂离子在铜集流体表面的沉积极易导致锂晶枝的生长。经维度补偿策略,二维集流体扩展到三维后,Monroe等学者认为锂晶枝的生长与界面电流密度(J)正相关。因此,三维集流体具有较低的界面电流密度,可有效抑制锂晶枝的生长。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Cu集流体界面的不断的锂化与去锂化,界面层厚度变化巨大,特别容易造成SEI层的碎裂。为了补偿SEI层易受损的窘境,科学家们提出多种优化SEI强度的方法,例如研发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寻找替代性或者人工合成的固态SEI层等。另外,铜集流体和沉积锂之间的较弱的亲锂性,使铜集流体表面存在较高的沉积电势,非常不利于集流体的均匀储锂。鉴于此,各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开发出了四种亲锂性补偿策略,包括构筑金属纳米涂层、有机分子修饰、功能性盐层涂覆及石墨烯等含碳亲锂层。如图2中所示,大多数经SEI强化及亲锂性提升的无负极电池仍具有持续的容量衰减,说明仍存在一定的界面副反应。对于三维铜集流体,研究者们通常预沉积部分金属锂以补充因副反应中的消耗,这类无负极锂电池通常具有200圈以上的循环稳定性。富锂正极补偿策略是至今为止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其循环稳定性通常可以达到300圈以上,容量保留率可以保持在90%。虽然零星的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部分无负极锂电池可以实现稳定循环1000次,但是总体来看,现在无负极电池的研究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仍需大量的研究以提升界面稳定性及副反应抑制。
Quasi-compensatory effect in emerging anode-free lithium batteries
P. Li, H. Kim, J. Ming, H.G. Jung*, I. Belharouak, Y.K. Sun*
eScience, 2021. DOI: 10.1016/j.esci.2021.10.00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4172100009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英文原文
主页链接:
欢迎大家关注与投稿!
期刊将执行快速响应、公正严格、高标准的稿件评审制度。
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eScience微信公众号
及时了解eScience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