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园两年的老母亲,亲述让孩不哭不闹度过分离焦虑的4个秘诀!纯干货!

邦主郭小蟹 郑州妈妈邦 2021-07-20

马上进入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了。


今年暑假放假前一天,糖妹幼儿园办了一场形式隆重的升班仪式。


▲ 糖妹、米姐和小伙伴们同台


看着两年前的小baby一转眼已经牵着同学的手,认认真真的宣誓。

班牌也从C2变成了D2(大二班),坐在台下的我内心有挺多感慨。


如果时间倒流回两年前,我和米妈正为了给娃们择园,带着挑剔的眼光一家一家实地探访。


终于选定了幼儿园,又为如何更好的让孩子适应幼儿园做准备。


大量翻书听课,还请来知名园长做了两场关于幼儿园分离焦虑的线下讲座。


两年之后回头看,虽然觉得当时做的都没错,但焦虑的情绪确实有点夸张。


▲ 第一天上幼儿园


糖妹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场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一进教室就和小朋友们玩的火热,糖奶奶本来准备了一眶眼泪,没想到根本没用上,最后尴尬的忍了回去。


第一天只上半天幼儿园。中午全家人兴师动众去接她,等来的却是班主任:糖妹说她不想回家,想在幼儿园睡觉。



所以,糖妹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回忆里,满满全是家长过度紧张的尴尬!


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融入新的环境,那些老师吵孩子怎么办、在幼儿园哭不停怎么办的被害妄想,也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直到现在,糖妹都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


今年9月,马上又有一批小豆丁要上幼儿园,后台关于幼儿园分离焦虑的提问有很多。

归纳总结,问的最多的是这几点:

1、怎么帮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2、如果孩子一直哭着不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3、孩子上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办?


今天就来分享分享糖妹入园前,我都做了什么,让我和糖妹都可以从容应对入园,希望对正经历入园焦虑的妈妈有所帮助!



父母的心态准备


为什么把心态准备排在第一位,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可能不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妈妈焦虑情绪的映射。

► 避免受害者心

如果你整天担心孩子上幼儿园,离开妈妈会不会很伤心一直哭呀,老师会不会体罚呀,其他小朋友会不会欺负呀,那就小心受害者心态了。

在和幼儿园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前,受害者心态的家长还是挺多的,包括我也难以避免。

在糖妹刚刚入园的时候,随便听到一个虐童新闻,心都会抖一下。

虽然知道受害者心态会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看法,还是会忍不住问糖妹:今天老师对你好吗?

在糖妹上幼儿园一段时间后,逐渐和糖妹的三个老师都熟悉起来。

糖妹的班主任不是善于奉承家长的老师,但跟她交流一些教育观时,能从她语言里感受到是一位张弛有度、真正懂孩子的老师,慢慢也就很放心了。

这是我踩过的坑,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受害者心态下的妈妈,如果每天追着孩子问:今天受欺负没有啊?/ 今天老师有没有吵你啊?

本来孩子可能只是觉得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略有不适应,然而从你的情绪里,孩子感受到了焦虑和不安,慢慢的她有可能真的不喜欢幼儿园了。

即使有受害者心态也要学会忍耐,不要问孩子负面的问题,试着选择相信老师,时间是化解焦虑的最好利器。


► 避免为我独尊心

唯我独尊心态,是个别家长的可能出现的心态。

我身边就有朋友总是对幼儿园的老师不满。

我问过原因,她说:“我家孩子天生睡眠困难,一个月好几千的幼儿园,都不能尊重下孩子的意愿吗?或者我家孩子今天裤子有一点湿,老师都没有及时给他换。”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

我说,不是幼儿园的问题,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送进幼儿园之后,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独一无二的照顾。

但现实情况是,现在郑州的幼儿园少则十几个孩子,多则三四十个孩子,老师只能尽力给到每个孩子关注,但绝对比不上家人给予的关注多。

而孩子第一次踏进幼儿园,也意味着她/他要学会处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

比如,其他孩子都在睡午觉,自己是不是一定要睡;如果不睡的话,应不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人。

这无形中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大局观的好时机。

如果家长是唯我独尊型家长,上来就指责抱怨老师,那孩子即将产生的一点点规则意识、全局观,会在家长的影响下慢慢迷失,在幼儿园生活中也会面临不能融入集体的困境。


► 避免过度焦虑心态


好多妈妈到送园那天,焦虑感爆棚,孩子还没哭,自己已经声音哽咽,眼眶发红。

看着孩子哭着进幼儿园,脑补的全是孩子在幼儿园哭也没人管,还可能被老师凶,被同学欺负,吃不饱睡不好,总之就是很惨。

前面讲了糖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还没到校门口,我已经悲喜交加,内心全是感情戏。


没想到,还没来得及上演母女抱头痛哭的戏码,糖妹已经挣脱我的手,飞奔进教室了,尴尬。



你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应对陌生环境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

虽然,大部分孩子还是会哭,但我从很多幼儿园园长那儿得到的普遍反馈是:

在妈妈怀里哭到断气的孩子,在妈妈离开以后不到五分钟十分钟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幼儿园的游戏里了(大部分孩子都是如此)。

这么一说,有没有觉得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也没那么严重。

纵然我们心里有万千不舍,请记得和孩子告别时,保持微笑,并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孩子,放学妈妈就会来接你。


孩子作息时间调整

美国的幼儿园,在孩子上学之前,园方会格外强调家长提前两周到一个月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尽量调整到和幼儿园同步。

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别看只是作息这件小事,它意味着孩子的入园焦虑中,少了很重要的一项:重新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这将有利于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糖妹在入园前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和晚上也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困了就睡,作息时间相对自由。

入园前两个月,我提前了解了幼儿园的日常作息时间。

把她的起床时间调整到跟幼儿园一致,比如早上7点,中午12点和晚上9点入睡。

连活动和加餐时间也基本跟着幼儿园的节奏走,甚至还演练了每天晚上提前整理书包,挑选衣服的小环节。

所以糖妹在入园的第一天,很自如的跟着小朋友一起睡觉,一起吃饭,完全没有不适应。



给孩子提前做心理建设


虽然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如果给他提前做一些入园前的心里建设,会减少他对未知的恐惧。

► 提前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什么,在幼儿园都干什么


我们都遇到过上幼儿园第一天或者第一周没怎么哭,但一周以后开始狂哭,每天都闹着不去幼儿园的孩子。

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提前明白上面两个问题,第一周对幼儿园还有新鲜感,没哭。

等到第二周发现还得上,不是像以前去游乐场一样去几天就行了,才开始抵触大哭。

所以,提前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什么,在幼儿园都干什么,每周去几天幼儿园这些信息至关重要。

下面是我用过的很有效的方法:

 1⃣️  多带孩子参加幼儿园体验课

如果有条件,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带孩子去幼儿园上体验课,提前跟同班的小朋友认识。


一方面让她熟悉校园环境,知道自己将来每天要去的地方长什么样子;另一方面,可以见到同学和老师,对他们没有陌生感。

糖妹在正式入园之前,幼儿园举办了一次让孩子们提前体验幼儿园生活的游园会,让她对幼儿园留下了非常令人留恋的第一印象。

▲ 糖妹幼儿园的游园会


后来我又带她去上了几次体验课,让她提前体验了幼儿园的日常上课流程。

刚开始她看到大胡子外教,吓得直往教室外面爬,几次体验课后不光上课很开心,和外教相处的也其乐融融。

2⃣️   拍幼儿园的照片

如果没有上体验课的条件,我从别的妈妈那里也得到了灵感,就是提前帮孩子去幼儿园拍下和她将来上幼儿园相关的照片。

比如校门、晨间大厅、教室、午睡的小床、经常玩耍的游乐区域,回来把这些照片,当成一次幼儿园之旅,按照顺序讲给孩子听。


►  通过绘本,了解幼儿园的规则

关于上幼儿园的绘本有很多。

比如《宝贝爱上幼儿园》,不只讲了幼儿园都有什么,还生动的讲了遇上各种问题,小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处理。

其中有一节是小兔子不遵守规则,霸占滑梯不让其他小伙伴玩,鳄鱼宝宝就张大嘴等在滑梯下面,小兔子再滑下来时,一下滑进了小鳄鱼的嘴里。

小兔子从此知道了,幼儿园的玩具是公共的,要排队按顺序来。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我们强调很多遍的事情,不如用绘本更有效。

我给糖妹讲完每一本,她都乐的哈哈大笑,并对其中的幼儿园生存法则记忆犹新。

►  如果孩子有带安抚物的习惯,提前跟老师沟通


有些孩子从小对某些东西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一个小毯子或者一个公仔。

安抚物某种程度上说,是链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桥梁。

如果有这个习惯,记得一定要重视跟老师的提前沟通。

之前很多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安抚物,现在随着郑州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对孩子安抚物的看法更加开放,通过沟通多数老师会特殊照顾。

糖妹同班有个小姑娘,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必须要抱着她的大兔子,一时看不到都会着急。

经过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她越来越独立,上中班的时候不再抱了。

正确的看待安抚物,也是让孩子慢慢走向独立的过程。

提到安抚物,我在后台留言里也看到了一些很聪明讨巧的做法。

比如通过读《妈妈心妈妈树》、《魔法亲亲》等绘本,妈妈叠了很多爱心放在孩子口袋里,想妈妈的时候摸一摸就能缓解思念的焦虑。

这些都是让分离焦虑得到缓冲的好方法。

孩子想妈妈是很正常的情绪,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孩子的情绪,疏导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学会和老师的理性沟通

孩子在幼儿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怎么跟老师沟通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的一大课题。

日常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方法,很容易发生两个极端:

孩子回家说被老师吵了,家长想想以后孩子还得在老师手里呢,忍忍吧。

另一种是孩子回家说被吵了,家长第二天就拎着孩子,气势汹汹去幼儿园指责老师不该吵孩子。

这两种方法都没有站在理性且平等沟通的角度来处理。

带着有色眼睛跟老师沟通,最多算发泄情绪,而不是理性沟通,更不能解决问题。

正确的沟通方式有一个大前提:不要预判老师!

预判相当于还没了解清楚事实,已经在心里对老师定了罪。

►  多陈述事实,不带情绪,不大吼大叫

比如孩子回家,脸上多了一条伤痕,先找孩子了解情况。

第二天再去跟老师陈述孩子的伤情,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描述,然后询问老师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最后,一定要真诚的表达,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  尽量用寻求帮助的态度来沟通

我们首先要明白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问题发生后,寻求老师的帮助,避免未来伤害再次发生。

当客观陈述孩子的情况后,专业的老师会给出很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如果遇到的老师不够专业,拿不出解决方案时,再抛出自己提前预想好的建议,这个时候老师通常会很尊重你的建议。


只有不卑不亢,理性客观的态度才能获得平等沟通的契机。


理性沟通是我在糖妹两年的幼儿园生活里,最有感触的。

刚开始糖妹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也有畏首畏尾,不敢沟通的时候。

后来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我慢慢试着多陈述事实,还原实情。

如果是糖妹做错的,我回家跟糖妹复盘问题所在;如果不是她的问题,我也会和老师讨论更合理的方式。

当你更冷静的陈述事实时,也更容易获得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有双赢效果的。



我懂你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会有万般不舍。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在这场旅程里,孩子终会独立,我们要做的不是抓住这段关系死死不放,也不是停在舍不得的心痛里不能前进,而是真正帮助让孩子拥有面对分离焦虑的能力。

换个角度想,入园不只对于孩子来说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也标志着妈妈终于从屎尿屁中腾出时间,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迈出舒适区,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去找回那个曾经更好的自己!一起加油吧!

📝 文 / 邦主郭小蟹

📷 图 / 邦主郭小蟹

💻 视觉 / 海星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