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故事:从倒数到高考逆袭,孩子内驱力的爆发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邦主郭小蟹 郑州妈妈邦 2021-07-20


邦主有话说:今天,爱讲故事的郭小蟹又上线了。


勾起我讲故事欲望的,是安妈推荐的一套关于信的绘本。


一套乍一看有点普通,越品越有爱的绘本。


这本书里,藏着孩子给妈妈的信,读每封信,眼前会突然飘过某个已经被遗忘的珍贵瞬间。


除了和孩子的相处,我是实实在在被一封封有语言力量的信改变过人生的人,所以今天是听故事时间。希望这不只是一个故事,也能给大家在育儿上有所启发。





疫情期间,我在一篇文章里提过,我是如何在2003年非典假期里实现学业逆袭的。


后台有很多邦粉更关心的是,是什么让我突然这么努力。


那就写写我被一封信改变的人生吧。


写信给我的人,是我的学霸姐姐,就是糖妹的姨妈。


很多人问我,有个学霸姐姐是种什么体验?


还能是什么体验,就是人生365天,头顶都有块乌云笼罩的感觉。


我姐是从小自驱力就很强的那种人,从一年级开始每天学习学到晚上九点,寒暑假永远都在写作业、练字和读课外书,端庄大方,善解人意,标准的别人家孩子。


后来一路全校前十, 厦门大学本硕连读。


上大学期间,也是各种开挂,司法考试全国10%的通过率,她暑假学了两个月就过了;厦门这个海滨城市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国际展,她也总是被学校推出去,给各行业大佬做同声翻译。


毕业以后,进了全国五大律师事务所,几年时间就爬到了高级,如果不是后来因为意外怀孕,暂时收起了一颗向上的进取心,大概率现在已经是律所合伙人了。


即使现在不那么拼,也依然是上海某跨国公司的法顾,工作搞的风生水起。


而我呢,就不一样了。


我是从小自己给自己规划了快乐童年的孩子,平时上学疯玩,玩到晚上累了就睡。


暑假寒假用一礼拜连蒙带骗糊弄完作业又开始玩,无忧无虑的玩够了整个童年。


所以,“你姐是郭**呀,她很厉害呀”这句话也围绕了我整个童年,包括后面那句被咽下去的“你怎么这样”。


好在我也算是运气比较好的孩子,初中最后一年稍微努了努力,加上那一年中考题不太难,也勉强挤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但高中就不是仅靠运气就能生存下去的,经历过高考残酷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竞技场,每一场考试拼的都是真才实学。


入学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我就从前15名一路掉到全校倒数,虽然我一直都不是拔尖的尖子生,但也从来没尝过垫底的滋味。


几次考试下来,我的好运气用完了,还被踢出了重点班,只剩下一直持续到高二的一蹶不振。


在高中之前,一路顺遂的我,没尝到过不能翻身的打击,没变挫折为动力的经验,更没有什么合理的时间管理。


混沌的高中前两年,就像一个黑暗无窗的房间,里面装着脆弱的我。


直到非典假期,最先改变我心态的一件事是:我姐考上了厦门大学,离开家去遥远的南方上大学了。


第一次,我突然意识到因为不够努力,不够坚强,不够自律,即使是亲姐妹,我们将来也会有天差地别的人生。


以前我只是羡慕她收到了比我更多的夸赞,拿到了更多的奖状,而那一次,我感受到的是不能掌控人生的恐惧。


我姐去上大学之前,送给我一支笔,就是这支普通的笔陪伴了我整个高三的每一场重要考试。


然后,就是每月一封,来自厦门的信。


这些信里,写了厦门大学活色生香的校园生活;讲了好的大学带给人的种种成长。


这些描述给我树立了一个具体而有画面感的目标。


而更多的篇幅放在了激励我振作,教会我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上。


她告诉我,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即使是清华北大的顶尖学子,高中生活也依然像一个艰难的战场。



她知道如何共情我,即使很着急也忍住了责怪我。


停滞了两年,我像一台运转不灵的机器终于慢慢启动了。


我需要补的课太多了,整个高三都保持着每天四个小时的睡眠。


我试着用我姐教的方法,把一天的时间化成具体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做什么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并且严格执行。


早上起不来的时候,我把闹钟放在离床最远的墙角,这样为了关掉闹钟不得不起床跑到墙角,也彻底醒了。


当然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拿出那些信,她的信已经不再是一封信,而是我想象中的灯塔,让人觉得安全而动力十足。


没错,这就是一封信的力量,其实也是爱和认同的力量。


最后的结果,上次也说过了,我用超过浙大的高考成绩,报了北京科技大学,又以一分之差去了天津。


最终虽然有遗憾,但回头再看,很感谢这一段惊心动魄的人生,让我重新开始相信自己,也开始思考人生规划。



十年后,在我快忘了这些信的时候,有一次搬家,糖妹姥姥无意中翻出来了,再读一遍,我依然会为当年这些既振奋又温暖的文字流泪。


后来在养娃的过程中,我读到了《自控力》这本书,作者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hal。



她说:人采取行动所需要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正能量”的,对兴趣和人生目标的追求;一种是“负能量”的,对失败和无法掌控的恐惧。


重点来了:后者比前者更有效。


懂我当时读到这本书的心情吗?醍醐灌顶。


我就是典型的后面那种,我姐的成功给我制造了射程最短、冲击力最强的恐惧,然后她又适时的给我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还给了精细化的学习方法。


才让我在在最短的时间里,爆发了最强的学习驱动力。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你可能也会深有感触: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情商高的、有耐力、有目标有敢拼的人,除了天赋过人的,就是生活有过挫折的。


这也让我在糖妹的教育上,特别珍视那些小的挫折,尽量的不去帮她包办和解决所有问题。


糖妹爷爷奶奶是那种看到孩子嘴巴瘪一下都要心疼的掉眼泪的人,但也在我的强力制止下,学会了等待,让她自己去面对挫折,引导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虽然我最后还不错,没有被我姐甩到十八里地以外,但我的逆袭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不值得作为正面材料。


用最近在育儿观上很火的张泉灵的解析来说:我这样的经历是极其偶然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幸运,有挫折,还有方法和支撑。


如果把热情和自驱力都建立在偶然性上,那这太可怕了,也太不负责了。


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富裕环境下长大的这一代孩子,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挫折,能促使他们爆发足以长久的保证能逆袭的驱动力。


那我们还要看看另一个重要手段:习惯


就是帮孩子把这种偶然性,变成必然性。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自驱力和热情。


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假期里,老母亲们最崩溃的问题是什么:孩子磨蹭拖沓,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本来母慈子孝的生活,一下变得鸡飞狗跳。


为了研究时间管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好的习惯是怎么养成又是怎么坚持的,陪着糖妹长大的这些年我上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也请教了畅销书《走过小学六年》《走过初中三年》《走过高中三年》的作者刘老师。


最后总结出很重要的一点:最完美的时间规划,时间工具使用的背后,都离不开两个字:心法


也就是所有的方法论,都建立在孩子本身的心理发展和性格特征上。


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只要了解过的父母大概都多少知道点:规划时间表,定时定量小训练,培养时间感等等。


但一切工具起作用的前提是:理解孩子拖沓磨蹭的心理原因


是因为父母包办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动力;还是天生性格里追求完美,一件事做不到完美就一直拖下去;或者是对所做的事情缺乏兴趣;


包办太多的父母,学会放手;天生性格太追求完美的孩子,父母学会调整期待;孩子缺乏兴趣,想想怎么激发兴趣和成就感,方法对了,工具才有可能生效啊


不管是鸡血妈妈,还是散养妈妈,让孩子拥有自驱力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更长久。



最后,故事还回到我和我姐身上。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两个同样的教育方式,它在我姐身上很适用,导致她现在还在非常鸡血的成长。


去年国庆小长假,我带糖妹去上海小住了一段时间,想象中假期生活应该是我姐陪我聊天、看电影、逛街、带娃,没想到真实的画面是,她和同样是学霸的我姐夫,一个准备申请美国的工作,另一个在准备MBA的考试。


看着埋头学习的两个人,我感觉瞬间回到了小时候的家里,那个看着姐姐学习,自己不好意思睡觉又困的忍不住的夜晚。


但高考前的挫折也给了我很多财富。


比如写作,我从上大学开始有意识的规划人生,因为被之前完全没有规划的巨大打击吓惨了。


我审视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意识到我瞎选的会计专业真的不适合我,但我的优点是可以写点东西,所以我整个大学几乎没有忙“正事”,而是加入广播台、学通社,当校报主编,去中国民航报实习,参加天津市好新闻评选拿了一等奖。


这些都为我的第二次人生转折,留了线索和机会。



写在最后


这不是一篇育儿干货贴,只是因为一套关于信的绘本联想到的种种,以及后来如何影响到我的育儿心态。


过去十年,我锅人民已经经历了不可预测的十年,未来十年将会更加不可预测。


我们一直在争论到底是应试教育好,还是素质教育好,因为还没有任何一种有力的证据证明哪一种教育是占绝对优势的。


而现在唯一值得被肯定的是,不管我们想让孩子拥有好的成绩,还是拥有健全人格,还是独立思考、随机应变、团队合作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成为自我驱动的娃。


作为学生,清醒的知道学习刻苦不是为了家长,长大工作认真也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我成长,他们是自我驱动的。


自主性这么强的娃,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既然不能让孩子继承家产万贯,就在精神上,做孩子遇到困难,迈不上下一个台阶时的那个推手助力吧。





最近好多妈妈催着我们推荐绘本,开头提到的安妈安利给我的这套关于信的真香绘本,真诚推荐。


▲ 安妈在上海童书展上被这套书的内容温暖到了


推荐理由1:这套书共有两本,一套是《亲爱的妈妈,我爱你》,一套是《亲爱的爸爸,我想像你一样》


如果立意只是粑粑麻麻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那就很普通了。这本书奇妙之处在于,它通过书信这种古老又有仪式感的方式,向粑粑麻麻表达爱的。


每翻开一页,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一封宝宝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每一封信,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里的小确幸、小瞬间,


花很多心思让宝宝爱上洗澡,陪孩子一起“猴胡闹”,真是琐碎又温暖。



这个假期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陪伴孩子最长的一个假期。试着用书信的方式记录下亲子陪伴的美好,用书信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


推荐理由二:这套书的仪式感做的足足的。除了让人倍感温馨的绘本内容,书里配有信纸、信封DIY、信箱DIY,邮票贴纸、内容配音和导读手册。



自从有了这套书,糖妹已经把信箱贴在我家墙上。刚开始还一脸蒙圈的问我:信是什么?为什么写信?发微信不行吗?



现在学会了“写”信,几乎每天都会画一封信给我,投进小信箱,还有带着一整天的期待等我下班拆信,当然我也会回信给她。



家有5岁娃的我,已经想不起来糖妹3岁的时候发生过的小事,但这些书信会帮我记住今年我们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


推荐理由三:除了展现亲情,书中还原了不少动物的生活场景,也让小欧鞥有可以仔细观察动物的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小百科。



📝文 / 邦主郭小蟹

📷图 / 邦主郭小蟹

💻 视觉 / akey


我是邦主郭小蟹,加我私信
guoxiaoxie03
也欢迎来郑州妈妈交流群
一起愉快地讨论育儿育己的那些事!

如需咨询或进群,请加专属客服微信:
zzmmb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