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缓释型”经济危机

李圆方 圆方你怎么看啊 2022-09-26
最近有读者反映,文章更新看不到,圆方我建议加个星标⭐,应该就可以及时看到更新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六年前,某位不知姓名的权威人士在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引起了市场巨大关注:《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文章回答了当时争议很大的五个问题:

1、经济形势怎么看?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2、宏观调控怎么干?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去产能,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准入、制度以及执法。去杠杆,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微观上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好非法集资。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降成本,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行政审批减下来。补短板,注重精准脱贫攻坚,推进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完善基建投资机制。


4、预期管理怎么办?
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让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5、经济风险怎么防?
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这篇《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布于2016年5月09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六年过去了。在这篇文章之前,2016年1月4日,还有一篇文章叫做《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大体上也表达了同样的思路。

文章的这五个回答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过在六年之后回看这几段话,或者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昨天,2022年4月17日,针对各方关切的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多方调研采访,从“账面”、“市面”、“人面”、“基本面”四个方面,全景式观察中国经济,发表了《中国经济面面观》


对比2016年2022年的这两篇文章,如果把时间周期拉到六年,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在坚定的历史使命下,在完善的整体规划下,在稳定的逐步推进下,过去六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极为创新的创造了一个“缓释型经济危机”

这个“缓释型经济危机”的历史功过,今天还不能完全的盖棺定论,但这个“缓释型经济危机”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未来10年,20年,30年的发展。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缓释型经济危机”。

想要知道“缓释型经济危机”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要知道“速效型经济危机”是什么样的。

1929年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暴跌13%。第二天,股票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经济危机拉开序幕,迎接人们的是长达10年的大萧条。

其实股票暴跌,房价暴跌什么的都只是一个金融问题,而真正可怕的是以下这些数据:

以英国为例,大萧条期的前三年

钢铁生产下降46%

农业生产下降34%

船舶制造下降91%

贸易总额下降60%

破产工商企业30%

失业人数接近300万,占全部劳动力25%


10年内,“发达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4%,失业率在30~50%的高位徘徊。

这个就是“速效型经济危机”。

如果单纯指标来看的话,大概一个“速效性经济危机”,可以这么定义:
3年内,生产能力缩减50%,失业率提升500%。


事实上,经济是螺旋上升的,新动能一定蕴藏在旧动能当中,新基建一定会变成旧基建。在这个过程中,产能一定是会出清的。

任何种类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看,是一个天大的问题,最终熬过去之后,也会发现这既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甚至失业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也为了未来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但是“速效性经济危机”的问题,其实在于,危机来的太快太猛,最后泥沙俱下,“泼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在经济危机下,好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新技术蕴含希望的企业也倒下了……在“速效性经济危机”下,好企业坏企业都倒下了……

原本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一些“坏企业”、“僵尸企业”疯狂杠杆、无序扩张、大而不倒,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为经济健康发展做贡献,但却占据了优质的资源。但当他们倒下的时候,却拉着一批好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一起倒下了。

所以,我们选择了“缓释型经济危机,通过定点爆破,逐步分行业的产能出清,让市场上的好企业活了下来,能够在更大不确定性的未来,穿越周期,穿越经济危机。


在前两天“政事堂”的文章《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中提到被改革掉的:“山东的地炼油,山西的地炼煤,河北的地炼钢,江西的地炼土,贵州的地炼茅台,云南的地炼电烟,还有浙江的地炼金融……”

这些“地炼”产能的出清过程,就是过去几年的核心逻辑,就是我们过去几年的“缓释型经济危机”。

环保上的产能出清,核心钢铁资源能源,完成了最大收益回升;
金融上的产能出清,核心银行证券保险,完成了最大风险切割;
土地上的产能出清,核心城市基建房产,完成了最大成本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型的手”做到了“无形的手”该做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那我们看看“缓释型经济危机”持续了六年之后的成果吧,在昨天发表的《中国经济面面观》中是这么说的:

截至2022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80亿美元,总体保持稳定。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0.7%。
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8%。
经过多年努力,资本要素从短缺变为宽裕,土地要素依然具有优势。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


事实上,很多人直到今天还幻想着经济会像2016年之前那样狂飙突进,在过去的六年,很多人一直在抱怨:“钱不好赚了,生意不好做了,竞争太激烈了”。

特别是这两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更多人抱怨:“太难了,不赚钱呀,活不下去了”。可能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中国从2016年就开始正式进入了“缓释型经济危机”。

那这个危机要持续多久?如果参照大萧条的发展过程,大概是1929年爆发有3年的快速爆发,之后又经过7年徘徊的低迷期直到产能完全出清,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

如果这一轮“世界范围”的产能出清也是这样,那大概也会走过10年的时间,只是顺序可能颠倒,在前7年缓慢释放(已经基本走完),然后再经过3年徘徊的低迷期,可能就会迎来新的更大的希望……


最后借用“权威人士”的六年前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听党话,跟党走👇

👇在这里,看圆方你怎么看👇

PS:
读者留言“想知道xxx,圆方你怎么看?”,会优先着重回复哟(股票咨询除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