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季季9分+,居然还没人看?

派爷 电影派 2022-05-17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322


两年前,一档不盈利、无广告的人文题材纪录片。


在一片不看好之中,热度逆袭


B站一千多万的播放、高至9.8的评分。





一向以严苛著称的豆瓣,也有7w+人平均出9分。





两年后,第二季如约而至。


6集即将完结,依然保持了9.5的高分。





同样的“无广一身轻”,同样俏皮可爱的后期风格,同样新颖的角度。


还有同样的胡歌——


两季的旁白都由胡歌包揽。


娓娓道来的声音不输专业啊!





流量时代,疯狂求“快”。


我们一次次立下看书flag,也一次次没能实现。


不知道究竟该怎么改变现状?


那么,可以先看看这档——



《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


 



书籍题材,不算小众。


但对于许多人来讲,“书籍”这个代表着大类的词汇,总是与深奥、晦涩联系。


好,但不日常。


而打开纪录片,你会发现它并不像《圆桌派》《十三邀》那类综艺,风格文艺舒缓。


《但是还有书籍》是有趣的


比如会用动画与特效呈现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还原《镖人》的动作场面。





里面的主角有时也让人忍俊不禁


98岁的图书馆采购员,列出“买书=女朋友”的公式、被朋友吐槽为了看《非诚勿扰》买彩色电视。


笑死个人!





或者是拖稿成瘾的复旦青年老师。


最久的稿子拖了7年,拖到编辑都放弃了。





还有强调自己是个“商人、只想着挣钱”的《读库》主编。


不喜欢当“理想主义”的人,却实在做着“理想主义”的事。


不仅站着把钱挣了,似乎还能来两句脱口秀。





你会觉得,这些“大佬”原来也都不完美、挺可爱,自然而然有了亲近感。


《但是还有书籍》里,其实没有太多“书籍”。


每一期一个主题,说的其实是三个主角的故事。


主角越是鲜活动人,与他们相关的书籍才越有吸引力。


派爷挑选了其中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书”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01

窗口



一座城市最庞大,却又最没有存在感的地方是哪里?


图书馆。


你上一次去图书馆,是什么时候?


庞大而肃穆的图书馆,书籍浩如烟海,旁观着人群聚散。


图书馆也是个“人间故事收集器”


这里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者。





有为了生活重拾课本的母亲。





也有浪漫的邂逅、携手的约定。





而顾晓军的故事从一篇帖子开启。


早在2013年,顾晓军就被人在网上寻问:


这个自学波斯语的管理员是谁,好牛逼啊!





9年过去,已经在国家图书馆当了12年"NPC"的顾晓军,早就没在学波斯语了。


工作“摸鱼”的这些年里,他自学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波斯语、希腊语等等十几种语言!


节目组采访到他的时候,他准备了一长串多语言自我介绍。


后期直呼翻译无能!






大秀特秀,为了镜头?


当然不是。


他的心态,更像是把自己珍视的财宝拿出来给人欣赏,直白、单纯。


顾晓军名校毕业,形象高大亲和,高薪工作机会颇多。


但在年近三十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图书馆的工作。


钱不多,但这里是他的“天堂”。


2022年了,在全国最发达的城市,还有人没用上智能手机?


顾晓军就是如此。


家、图书馆,两点一线,雷打不动。





除了日常的指引工作,顾晓军唯一在干的事,就是看书。


有读者专门跑来感谢他:


是顾晓军“扫地僧”般的专注力,给了当时准备考试的他很大激励。





学习多门语言,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小装一下。


而是为了了解每一本书最原本的相貌。


这种情感纯粹而热烈。


节目里很戏剧化的一幕。


是他前一刻秀了一段自己的翻译成果,拍手大笑。





后一刻,却在朗读法语原版《最后一课》时瞬间哽咽。





《最后一课》的故事,被放进了教科书里。


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珍视。





语言是文化的本源,更是一扇窥见世界的窗。


顾晓军不断学习他国语言,感同世界各地人民的身受。


谁说只有经历过苦难,才懂得什么叫伤痛?


一座图书馆,就是人类命运跌宕的记录者。


一座图书馆,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02

桥梁



如果说图书馆里浩瀚的外文书籍,是一个个看向世界的窗口。


那么让这扇窗户更大、更清晰的,则是翻译家。


罗翔曾经打趣,说自己曾经尝试过翻译,“惨不忍睹”。





要问原因?


因为他英文不好,中文也不好





多少有点凡尔赛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罗老师这人就是很谦卑。


但不能否认,翻译所考验的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绝对是语言学习的顶峰。


马爱农,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的外文编辑。


更为80、90后所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哈利·波特》全系列中文版的主要译者


霍格沃茨、格兰芬多、斯莱特林、哈利、赫敏、罗恩……无数熟悉的名字在她的笔下被创造。





是她用一封封中文录取通知书,把中国的孩子们带进了那个庞大而奇幻的魔法世界。


而这份任务,马爱农在翻译之初就遇到了重重危机。


也许很多读者不明白。


通俗的、青少年向的小说作品,比起诗歌的韵律,比起文献的晦涩,难道不是简单的入门向翻译?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是完全不了解翻译了。


把一门语言写作的故事,转为另一门语言,绝对不止是词对词的替换。


文字承载着历史记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锻造了语言。

一句英文谚语,怎么来的,代表着什么,又能不能在中文里找到对应的情境,意译又是否会损害前后文的连贯性……


这都需要对两种文化深度掌握,是每个译者必攀的高峰。


在《哈利·波特》原著中的魔法世界,涵盖了日常所接触不到的炼金术、巫师传说等等“偏门”知识。


更别说,作者罗琳还会“生造”一些词语、景象,查都没地查!





魔法世界,有幻想画面的能力还不够。


魔咒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开始,马爱农选择了音译那些罗琳生造的咒语。





结果翻到后来才发现,很多魔咒都会重复出现。


对于读者来说,无意义的字拼凑起来记忆负担太重,且没有传达出魔咒本身的作用,理解起故事来也费劲。


因此,马爱农统一了咒语的翻译标准:


四个字、意思清晰。





不仅如此。


全系列结束后,马爱农又紧接着开始了修订版的编辑。


因为她也是直到完结,才得知整个故事的发展。


很多人物描述需要重新修正。


比如前几本里以为是反派的,后来发现是好人,那么最开始的一些形容、伏笔都要更改。





《哈利·波特》的故事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不少读者在最适合幻想的年纪,获得了广阔、美妙的魔法世界入场券。


这足以治愈成长中的所有难题。






03

阶梯



“纸质书会不会被淘汰”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件新鲜事。


信息技术发展、阅读习惯改变、天灾人祸降临……


我们看到一家又一家书店濒临破产,一个又一个求救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再往上游追溯。


书籍从写作出来,到被读者拿到手上,中间还要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出版。


读者在评价一本书时,可能完全不会去了解出版社。


有人点评,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赚差价的中间商吧


但你知道吗?


有的出版社,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往里贴钱。


乐府,一家位于大理的出版社。


涂涂,一个为了理想卖掉北京房子的男人。


曾经是《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的他,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优渥的都市生活,每天经手的都是文学大作,谈论的更是我等普通人听不懂的文学术语。


可这份工作涂涂越干越不得劲。


高楼虽好,但他更想听到土地的声音。





他豁出一切,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忽悠人家写书”


写的东西,也和曾经接触过的那些文学性作品不同。


摆摊画画的阿龙和他聊流浪狗,他:写,就写你们的故事!





从78岁开始学画画的奶奶,他邀请人家画绘本。





想要中国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格林童话”。


他费尽功夫去寻找那些搜集过民间传说的人,整理出版。





出版社创立以来,几乎所有作者都是素人。


内容不成熟,他们要花时间整修,一年甚至只能出个一两本。


更没知名度、没人愿意买,乐府一度濒临破产


涂涂有时甚至需要用自己的稿费来给员工发工资。


但还是咬牙坚持。


终于等到了《秋园》——


一部由八十岁的中国农妇写作的非虚构小说。





种过田、当过工人的杨本芬,在母亲去世时突然意识到:


如果没有人记录下母亲的故事,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就将被抹去。


于是,从来没有写作过的杨本芬拿起了笔,一张一张亲手写下了整本《秋园》。





而这次,涂涂和乐府出版社等到的是好评如潮,和销量爆发。


连带着,出版社的其他书籍都沾了光。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现代社会,出版社又何尝不是一道递给不知名作家的梯子?





这是个鼓励表达、鼓励创作的时代。


也许比起影像,书籍没有那么直观的视觉冲击。


但它拥有着影像所触摸不到的,更远的边界。


它能跨越历史与距离,感受人类共通的情感。


它能创造奇幻世界,拓展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它能记录记忆,让脑海里的故事与样貌永不退色。


这就是节目的意义。


不聊书籍本身,却让每一个观众懂了书





读书有什么用?


罗翔在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曾解答过。


读书没有“用”,成功从来都不是书籍的目的。


读书更像是在浇灌养分。


不必记住那些阅读过的段落,书籍依然影响着、塑造着我们。





星移斗转,世事变迁。


今日成功的,明日又走向失败。


今日流行的,明日又将被时代抛弃。


但我们还有书籍。


每个人总会经历迷茫的、挫败的、困顿的时刻。


好在,我们还有书籍。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