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舌尖上的美林谷

风瞬作者团 风瞬
2024-09-05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内蒙赤峰美林谷,亚热带吹来的暖湿气流,在塞外国家森林公园茅荆坝的一线山脉中形成了原始次森林和亚高山湿地草甸。春季,万物萌发,庄稼的种子还未撒播到大田中,但大自然已备好各种野菜,105天的无霜期使得美林谷地区的春季总是姗姗来迟,然而正是这种气候的差异才酝酿出了各种鲜绿的美味,一旦大地开始解冻,各种植物就会疯长,这里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物满足了人们对味蕾的原始追求。



蒲公英,一种很早就存在的古老物种,在乡间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名字:婆婆丁。清明过后,地皮上最先破土而出的生命中就有蒲公英的影子,它是一种药食兼有的植物,在人们已经厌倦了冬季里的大鱼大肉之后,迫不及待地要去野地里寻找蒲公英回来吃。带上一个柳条筐,拿上一个小铁铲或者是轻便的小镐头,随便来到房前屋后或是河滩的野地里。初春,很多杂草还未褪去,于是只能在这些野草中去寻找蒲公英的影子,越是湿土的地方蒲公英的根扎得也就越深,吃起来也口感十足。挖回来之后,去掉泥根,用清水洗过两遍,装入盘中,然后与它的最佳伴侣——酱,一同端上桌,这种酱最好是农村勤劳的女人们用黄豆自己酿出来的大酱,但随着生活的变化,这种古老的大酱已经很难见到了,用豆瓣酱代替也很好。夹起一箸嫩绿的蒲公英,蘸着豆瓣酱送入口中,牙齿相碰间感受到的是那种甘苦滋味带来的味道冲击。于是,从蒲公英开始,人们开启了四季中对野生美味的最先品尝。



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不同的积温滋养出种类繁多的作物,美林谷的大山中也生长着特有的物种,从河滩的野地来到高山的密林,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美食总是让我们一次次地感知到造物主的神奇所在。


大自然就是这么美妙,在赐予儿童玩耍环境的同时,又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美的食物。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儿。又到了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了,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成串的榆钱就沉甸甸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着榆钱的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可以生吃、煮粥、笼蒸、做馅等等,每一种吃法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做粥,将葱花或蒜苗炒后加水烧开,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继续煮5-8分钟,加适量调料即成。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味美无穷。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就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笼蒸,先将榆钱洗净,拌以玉米面或白面做成窝头,然后上笼蒸半小时即可起锅,或将洗净的榆钱拌上面粉,搅拌均匀,直接上笼蒸熟,再放入调料即可食用。做馅,将榆钱洗净、切碎,加虾仁、肉或鸡蛋调匀后,包饺子、蒸包子、卷煎饼都可以,味道清鲜爽口。无论哪种吃法,都会伴有榆钱的清新之气在唇齿间徘徊,但最使人难忘的还是小时候爬到榆树或者坐在榆树旁边的墙头上,把摘下来的榆钱直接塞进嘴里大口吃着的情景,儿时来自乡间院门口或土畔上的野味总是诱惑着那张总也填不满的嘴,直到用榆钱把自己的肚皮撑起来之后才跳下墙头或榆树,与伙伴们打闹着又去野地里寻找下一种美味。



只要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总会得到甘甜的回报。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农历四月下旬,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人们带着希冀奔向了密林深处,寻找一种清凉去火、消肿止痛的食材——升麻,当地人叫它苦乐芽,这是一种能当作食物的中药,圆叶、茎的颜色略发紫色,株高20公分左右是它的最佳食用时间,它散落地生长在白桦林里的树荫之处。

经过一天的跋涉和寻找,采集到的苦乐芽成为了晚上餐桌上的独特美味。采回来之后,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焯熟,切段装盘,但这个时候还不能食用,一定要配上两种最重要的材料——腌咸菜的咸汤和小米稀饭,但是现在咸汤这种材料已经很难获取,退而求其次配以酱油也可,苦乐芽蘸少许的酱油,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最先感知的味道是苦的,这时再喝一口小米稀饭,顿时由苦变甜,丝丝带有大自然清新气息的甜味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的每根神经。没想到,中药也能这样吃,于是我们就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由食物到养生文化的转变。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有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目光再拉回到山脚,榆钱正当时的时候,山边、林缘的哈拉海也冒出了地面,作为每个家庭在春季里都要吃上几顿的野菜,哈拉海备受人们的青睐,它的学名叫做荨(音qian,二声)麻,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无机元素,是营养价值、保健价值极高的山野珍品。因为它的叶片上带有蛰毛,所以在采摘的时候一定要把手做好防护,采回来之后入热水焯过,蛰毛即可褪去,然后再过清水洗净。哈拉海最好的吃法就是与土豆一起炖,哈拉海切碎,土豆切成小块,与普通炖菜方法一样,但不放酱油等容易着色的调料,以保持材料的原味,在炖的过程中可以将土豆捣碎,待土豆中的淀粉已经与土豆分离,并与哈拉海充分包裹在一起的时候即完成此道美味,浓稠度可以通过加水的多少来调节。盛上一碗,未入口之前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放到嘴里之后感觉到的是土豆淀粉的柔滑和哈拉海自身草香之气二者充分结合之后的完美体验,每每吃到的时候,总是感觉这才是家乡的真正味道,每到这个季节总会念念不忘,虽然是一道普通的农家菜,但是却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诸多回忆。



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种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然而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



美林谷地区的大山总是赐予人们丰富的食材,亚高山湿地的气候使各种真菌在这里生长,随着季节的推移,各种野生蘑菇也相继出现,在这片广袤的山林中生长着上百种野生蘑菇,在这里有喇叭蘑、灰蘑、榛蘑、松蘑、肉蘑、羊肚蘑、云盘蘑以及好多各式各样叫不上名字的蘑菇,在乡下,这些蘑菇承担着人们一部分重要的副业收入,成为家里的经济来源,而到餐桌上之后,就能变成精美的蘑菇盛宴,笨鸡炖榛蘑、灰蘑馅饺子、蘑菇酱等等,这些美味都能在美林谷的山林中寻找到原材料。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而在四季变幻中中国人不懈地寻找美食的秘密,春江水暖,野菜最嫩;夏天滋补,蘑菇笨鸡;秋季肥美,碳烤全羊;冬日最爱,必是那热腾腾的农家火锅。尽管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在餐桌的方寸之间,也能通过食物的变化体察时间流逝,四季轮回。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自由,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作者简介


武宏波,喀喇沁旗美林镇人。曾在美林谷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任职,目前就职于赤峰市佛教协会。文学爱好者,在喀喇沁时讯发表《激情喀喇沁 奋进美林谷》,并获得第四届“康宁杯”文化大赛优秀奖。2017年曾获美林镇“优秀党员”,多次参加社会上的慈善公益活动。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