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性比较:人生模式的选择

日拱一卒的火山哥 无穷者游记
2024-09-20

我在《选择:人生模式的思考》一文中谈了选择之于人生的意义,从实现自由与超脱、定义成功与幸福两个方面梳理了自己面对重要路口时的思考,其中大多数观点偏向于哲学层面。成文以来,我仍难以下定决心作出选择,其间杂声不绝于耳,我也在绝决和妥协之间不断徘徊和思考,内心的纠结促使我不断去摸索做出明智选择的方法——理性比较。


唐师说“真知行不难”,我此时的“行难”皆因不够“真知”,如阳明先生所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难的原因就是存在一些应知而不知的东西。阳明先生还说“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若要知行合一,就需要明澈思路和笃定践行。穷极聪明智慧,我笃定了所要践行的是长期主义。

人生是一场长跑,追求和享受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一场短跑冲刺,其追求和享受的是一个结果。
所以我秉持的理念是追寻自己的热爱、终身学习、坚持不懈、享受生活、活在当下。

慧思书房


以下内容为本人个例,不具有普遍性(涉及个人隐私部分有模糊处理),其中观点也充满个人偏见,切勿对号入座。


定性分析:体制内外的得与失


如果人生是长跑,体制内就像在体育场内绕着跑道跑,安全、稳定、波澜不惊。但是,生命的场景只有那么一块地方,未免单调。命运的安排,我在场内起跑,积蓄了些许能量,习得了必要技能,很渴望冲出跑道,到外面自由奔跑,去欣赏沿途的那些美不胜收。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两条路:体制内和体制外。说明白点,体制内的我厌倦了这座围城,人到中年想换个活法。和普通公务员辞职不一样,我的情况是脱掉制服后还有一笔较为可观的经济补偿。在我看来,在体制内工作犹如温水煮青蛙,那么这个路口的抉择就相当于:命运之手将要把我从这口锅里面拎到另一口锅去,我要作出是否要趁机挣脱的决定,一旦执行,可能逆天改命,也可能落地成盒。


有人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部都要”,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不可能三角”存在的,稳定、长久、热爱全占的方案是极其稀有的,而追求完美是幸福生活的敌人!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理性是最重要的素养,事实上最近两年,跳槽的冲动在我体内萌发后,我就一直在作比较。


就个人而言,体制内的得:

❶收入稳定,旱涝保收,退休后有保障;

❷减少亲人之间因认知差距导致的不理解,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❸前两点的合力,能保证较好投资的投资心态。

其它诸如关系、人脉等一些“灰色空间”,我视之如累赘,弃之如敝履,避之而不及。


体制内的失:

❶也是稳定,穷的很稳定,我所在的四线小城年资十万左右,不足以致富,更像是慢性毒药,走的越晚代价越大;

❷失去了生命的多样性,人生犹如穿越原始丛林,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选择常人认可的大路意味着将错过常人不得见的生命风采;

❸埋没了自我,我是一个没有权利欲望的人,又是一个还算有点责任感的人,所以权利对我是负担,远没有自由来的有诱惑力。我也没有研究他人的欲望,更相信人本具自足,我在体制内创造价值的意愿和效率都不高,能创造的价值极其有限。


体制外的得:

❶用300万去换30年的身心自由以及一个1000万(经济补偿的复利结果)的可能,怎么算都是赚。

❷人生这场游戏,无限可能肯定比一眼望到结局要有趣。

❸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十年磨一剑,结果必定不会差。

❹勇敢迈出那一步,不论结果,我都将是儿女的榜样,给予他们追求幸福的勇气。


体制外的“失”:

❶失去了“单位”的保护,或是约束。

❷失去了“某长”的头衔,或是虚名。

❸失去了有“前途”的路,或者是坑。

❹失去了退休养老的前景,或者说丢掉了当下就养老的心态。

从此,只能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靠创造价值来获得他人的认同,不能再打着“正经工作”的名头摸鱼摆烂了。



不难想象,我如果走出那一步会令一些亲人感到失望和不理解,老一辈的人官本位思想还是挺重的,但我相信那只是暂时的,当你过的足够好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为你感到开心的。抱着铁饭碗退休这条路不适合每个人。整天工作的人也是发不了财的,因为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就我所知,财富的大幅增长总是伴随着认知和圈层的突破或者是好运气,否则多是在原量级打转。


其实将退休作为终极目标的想法也是错误的,理由有两点:1、退休就是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你不喜欢自己在人生年富力强的岁月中所从事的工作,这样的牺牲完全不值得,退休后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就是扯淡,想和干是两码事,时间和身体不会等你。2、如果退休前的财富不足,随着通货膨胀,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会直线下降。从长远看,相对于养老金养老,我更相信自己投资养老。


假如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退休后干喜欢的事,那么我为什么不能现在就退休,这样立刻就能干喜欢的事,一直干,能多干30年。大家知道一个人带着热情干30年自己喜欢的事能爆发出多大能量吗?你会认为这样的人创造不了价值吗?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价值变现难吗?


以上,从定性的角度看,不难得出我倾向于体制外的结论。



定量比较:给人生模式估个值


(本段数据已等比例模糊处理,经核对不影响决策结果)


转换赛道最大的顾虑还是财务问题,担心赚的没以前多,价值变现的效率低等。从投资角度来讲,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家企业看待,尝试为两份生意估个值。这门生意的盈利模式就是价值变现加上投资收益,从三大前提看:

❶净利润为真?因为领导在体制内工作,待遇在本地中上水平,基本能覆盖家庭日常支出。因此我的收入及投资收益基本上可以视为净利润且含金量较高。

❷能否持续?这点体制内相对占优势,有稳定的现金流入。不过长期来看,预期12%左右的投资收益是具有逻辑闭环的,这部分占比随着时间流逝在复利的威力下会越来越大。

❸维持当前盈利状态是否需要额外投入?答案是需要,主要是预算中要加入保险费,因为现在我们一家老小生个病报销力度还是很大的,但以后这方面会增加部分支出。不过此项支出不大且其它支出基本靠领导工资覆盖,目前也没有换车换房等大支出需求,此项也基本满足。


接下来将选择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逻辑进行一个量化,列举一下财富三轮车的三条轮子:本金(投资资产)、收益率(投资能力)、时间(健康长寿)。估值不力求精准,只求个模糊的正确。因为不涉及到此刻出价,只计算终值即可。

❶本金。选择体制外的补偿金能达到总投资资产的25%,按50计算。

如果体制内本金200,每年新增10,那么体制外本金250,算是为自由买单吧,保守点估计个每年新增5,若有多的统一算作安全边际。


❷收益率。体制内的优势在于有个稳定的收入,对投资心态有帮助;体制外胜在有大量自主可控的学习时间,身份上的限制更少,便于资产配置。年化收益率:体制内12%,体制外13%。


❸投资时间。在体制外能够主动远离不喜欢的人,不做不喜欢的事,身心更加健康的情况下,毛估估在能高质量多活两年吧。存续年限:体制内60年,体制外62年。当然同一时期的比较才更有意义,因此时间统一按60年计。


计算得出,体制内的价值终值为254226,体制外价值终值为441318。


更保守假设一下,在体制外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变现,被迫成为全职投资者(保守起见,收益率不增加),每年新增为0,来看看在最需要花钱的15年后的数据。


因此,从财务和健康角度进行定量计算的结果来看,体制外并不逊色。以上理性比较的结果,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天平都显示向体制外倾斜,这将为最终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潜意识:尊重自己的内心


我的人生导师唐朝说“我觉着36岁的你,有点太过暮气,缺一点自信,缺一种气势。36岁啊,不是56岁,考虑什么养老呢?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不浪费大好青春,如何不白白在世间走一遭。去考虑做什么事情有前途,考虑做什么事情有激情、有乐趣。有兴趣、有激情的事情,败了又何妨?败了不过是鲍鱼换鲤鱼,又不是要饿死。就没想过,次奥,这次全力以赴,一定要赢,也不枉兄弟我人世间走一回!就你给出的两个选项而言,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放弃“适合养老,晋升无望”的前者,选择更有风险、更有机会的后者。”


今年我也恰好36岁,老唐的话就好像是对我说的,振聋发聩。


我深信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不可能两手空空,努力创造价值,财富都是附带的!


不管如何选,最关键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否则怎么走都将是死胡同。


人生啊,终究是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


终于要做这个决定了,我选择尊重自己的内心。


后记


以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本文只是记录近段时间自己的一些思考,距离最终选择还有段时间,很可能会存在不可抗力改变本人决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无穷者游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