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原来画了“少儿不宜”儿童绘本的作者,是他??
跟教材“毒插画”一起被挖出来的,还有好几本辣眼童书。
我们在瑞士的亲戚说,新闻里提到有一本“少儿不宜”是从德国引进的版权,
他想让我这个出版专业人士看到实物后给个真实评价,
于是在德国亚马逊上买了寄到我家。
他特意叮嘱我,千万别给布布看见了。
这惊吓来得猝不及防,但好奇害死猫,我还是拜读了一下。
按说我以前又做过图书编辑,又做过报纸和杂志编辑的,也算阅烂稿无数了,
却没想到网上爆出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这书威力之大,看完直接给我搞emo了。
书虽然是在亚马逊买的,
但发货方是德国最大的实体书店之一Thalia。
说明它来路很正规,排除了盗版书的可能。
现在亚马逊上这本书已经下架了,
可Thalia网店上还能买到。
这是一本中英德三语绘本,对家长们很有吸引力呐——
花一份钱买三种语言输入,赚了!
先来看看网站介绍是咋写的:
“万大姐姐有办法,是旅德动画艺术家万昱汐和德国动画大师昆特·国斯浩里兹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流淌出的绘本,
这套绘本不仅是献给他们的儿子马克思的礼物,更是献给所有孩子和大人的礼物。”
再看看内页照片:
好像……很正常啊,这能跟扁鹊的故事扯上什么关系吗?
是不是被张冠李戴冤枉了?
怀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三个医生》,
第一页就看到了副标题:
什么比表扬更重要?
这熟悉的说教味道,有点不“德国”啊。
进入正文。
前10页,讲了一个小女孩,很嫉妒因为收拾屋子而被表扬的……弟弟?还是朋友?
不好意思我判断不出来,
故事铺垫非常草率且模糊,故事结尾的画面也令人疑惑。
但目前为止,画面看起来还是正常的,故事逻辑也还在。
下面,突然出现的万大姐姐就开始安慰小女孩了,
她安慰的方法,是讲“扁鹊“的故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鹖冠子》里好好一个历史故事,魏文王变成了小baby。
注意画面左边那个在偷窥的女人,
“偷窥”这个元素在这本书里会反复出现,我也不知道画面这样表现想传达什么信息。
而且我深深怀疑作者根本就没分清扁鹊vs魏文王,和扁鹊vs蔡桓公的故事,这俩故事给画混了。
不管皇帝是谁吧,
扁鹊给小皇帝看病,为什么要这个表情这个视角?
如果哪个医生敢离布布这么近,而且一脸猥琐,
我肯定立马投诉+报警!
猥琐的“扁鹊”,开始给一脸懵懂的小皇帝介绍他的哥哥了。
我又开始黑人问号脸,
这幅配图和文字内容有一毛钱关系吗?
为啥衣冠不整的一男一女是画面C位?
是暗示“我大哥”的医术只配站在角落吗?
而且,这是个病句好吧。
什么叫“我大哥是一个最棒的医生”?
cosplay老外说蹩脚中文?
小孩子最开始练习写作的表达素材,都来自于他的读物。
我买书给孩子,可不是让他学写病句的!
我做图书编辑的时候,如果校对的人没改出来病句,被审核发现是要扣工资的。
现在对编辑的工作要求,看起来是宽松了很多啊。
再往后看,终于看到了网上被扒皮的少儿不宜画面。
介绍扁鹊二哥的部分,连着十几页,几乎页页辣眼,而且莫名其妙。
要体现二哥医术好,为啥非要画半裸女?
就算是想表现病人误会了二哥医术,画面角落里那个阴森又邪恶的偷窥者是怎么回事?
这个形象小读者看了会做噩梦吧?
紧接着出现了表现人之将死的画面,就更惊悚了。
背景又双叒画了偷窥者,
那仨大眼白,配前景大绿脸,我一大人都不敢多看。
赶紧翻篇!
然后就到了考验脑洞的环节。
扁鹊讲完两个哥哥的事迹以后,
一脸嫌弃留下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扔下小皇帝走了。
别急着懵圈,下一页会更懵。
故事回到了小女孩这里,
小女孩激动地表示,她从扁鹊那里受到了启发:
不管有没有人夸奖,我都爱整洁。
扁鹊治病-俩哥的故事-有人夸奖-我爱整洁……
书是少装订了几十页吗?这些元素是用啥逻辑串起来的?
咱也不知道,咱也没人可以问。
反正学生时代每次语文阅读都能拿满分的我,晕菜了。
在绘本的最后一页,作者用中文强行上了一段价值。
这段话我又想了半天,和扁鹊的故事有啥关系?
看完全部内容,再回想一下网站上的介绍:
“这套绘本不仅是献给他们的儿子马克思的礼物……”
我就想问问这万大姐姐,你真敢给你家儿子看这本书?
我咋100个不相信呢。
那这本在德国书店卖的中文书,到底版权属于谁?
我不说,你们自己看,看不清的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这是目前德国市面上的唯一版本,在德国原创出版物数据库里,也找不到它。
因此版权到底从哪到哪,就不用多说了。
出于职业病,无论看到特别好的书稿还是特别坏的书稿,我都会去查作者。
这一查不要紧,又吓我一身汗。
这个万昱汐和昆特·国斯浩里兹,居然也是常销绘本《小E》的作者。
《小E》我也买过,还特意背来了德国。
除了色调偏暗不明快以外,我还蛮喜欢这本书的。
再一查,还有好几本中国风绘本也是这个昆特·国斯浩里兹画的,
最近布布在看的《高山流水》也是他的作品。
还有这本,正躺在我购物车里……
我赶紧去书架上找出他的书,从头到尾好好检查一下有没有夹带少儿不宜的画面。
还好,没有。
这人明明能画正常的画面啊,还挺好看的。
本以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作者,画了本乱七八糟的《三个医生》,
结果发现是画出过畅销书的作者成心恶心人,
这就不太好了吧?
关键是,这么恶心的一本书,怎么还卖到德国来了?
我又去查了一下这个德国插图师的背景。
反正他中文简历上写的履历,我在google上都查不到(除了他自己注册的社交账号有一模一样的内容)。
大学官网公布的信息中,也没有这个“教授”存在过的痕迹,
只查到一个同名毕业生,但毕业时间也和中文资料对不上。
下面那个看起来像“抖音"的毕业头衔我也没看懂,
有懂Diplom学位的小伙伴给我扫扫盲吗?
他2002年硕士毕业,当年就成了本校教授????
我好歹也是混迹在德国大学多年的人,
还从没见过有人有类似的升职速度呢。
肯定是我见识太少了。
看完《三个医生》,我最大的感觉其实还不是愤怒,是难过。
害,我也没想到,我一日常不悲不喜的文艺女中年,居然被一本小破书伤了心。
因为它戳到了我的不甘心。
前几天在杜塞尔多夫举办了日本节。
这是最大的日本文化输出活动,除了疫情两年,每年都搞。
这个活动不光是日本人的狂欢,德国年轻人也非常喜欢。
年年举办年年爆,德国人自发蜂拥去学习和享受日本文化。
我虽然没有听说过德国哪里举办韩国节,
但是肉眼可见kpop(韩国流行音乐)在德国越来越流行了。
前几天法兰办了场大型kpop演唱会,7万张门票一扫而空。
这价格不便宜,但不影响有人抢着买。
我没去现场看,但是我看新闻啊,
照片里能看出来,绝对不是只有亚洲人在追捧。
也许中年德国女人对亚洲男人兴趣不大,
但是现在德国年轻小女生,对看起来干干净净的亚洲欧巴明显很热情。
我们大学里亚洲面孔不算多,可只要是看起来挺拔爽利的亚洲男生,
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身边都围着两三个一脸羞涩的白人女生。
作为海外华人,我特别希望德国人能疯狂热爱我祖国的文化。
哪怕不热爱,只要有人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都会对他多几分好感。
要说起来,中国文化绝对是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土壤,
可是今天我们是怎么推广中国文化的呢?
德国各大城市也有中国节,
我刚来德国时,每年都去捧场,最开始还带了外国朋友一起去。
结果,大街上自发驻足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同胞,
路人们在眼前来来往往,表演者在台上吹拉弹唱,
没有任何互动,舞台和展区也谈不上美丽。
至于节目水平……算了,我不想说。
外国朋友纯粹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站在那没走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感觉就像我在拼命给路人安利我爱豆,结果爱豆现场表演了个划水摸鱼。
坚持不懈去捧场了几年后,我发现演员都是同一拨人,节目也大同小异:
唱唱京剧、扭扭秧歌、打打太极、舞狮舞龙,还有中老年旗袍走秀。
确实说起来都是中国特色,但是……
我就想知道这些节目放国内,能吸引来多少观众?
如果搞个街头汉服试装活动,或者“大家来跳广场舞”,应该效果好得多。
不是开玩笑,我很多德国朋友都对中国广场舞有很大兴趣,和很高评价。
(下图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
本土火热的东西,输出海外才有可能受欢迎,看看抖音(tik tok)在国外有多火就知道了。
但专挑在本国都没啥热度的东西往外输出,就别想太多了。
如果说线下文化输出活动效果不佳,
那“走出去”立意这么好的出版项目,怎么也会搞成这样?
在德国精英阶层的家长,有不少都想让孩子学中文,
我有好几个德国同门师姐,日常会让我推荐中文启蒙读物给她们。
她们对中国并不了解,也知道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导严重失实,
所以她们很愿意从中国出的书上了解“真实的中国”。
如果,一个想让孩子学中文的德国家长买到了这本《三个医生》,你猜他会怎么想?
“哦,毫无逻辑,神经兮兮,而且色迷迷,这就是中国文化吗?”
写到这里我手都是抖的,真是好伤心好难过。
我根本不敢把这本书带去给我们大学,给其他出版学学者评价。
我觉得光是给外国人展示这本书,就已经是在诋毁中国文化了。
2018年法兰克福书展,刘慈欣带着《三体》来做讲座和签售,
台下座无虚席。
大刘讲座结束后,互动提问和排队买书的外国年轻人非常多。
真正的好作品不愁没人喜欢,
国内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国童书绘本,真希望大家在讨论的,是正面例子啊!
唉,来不及想这些了,
布布要放学了,我得赶紧把《三个医生》藏好。
这种精神毒草,千万不能让小朋友看到!
不过我还是很想知道,
2002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是咋在同一年就当上了本校教授的呢?
P.S.
以前的文章都迁移到新家来啦,不影响回看,只不过曾经星标过的记录都没有了
为了能及时看到我新挖出来的宝,大家请再去后台给新家点亮一次小星星哦:
END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提取资源免费乐高杂志,回复:乐高DK电子书,回复:DK儿童精读练习册,回复:精读DIY百数板,回复:百数板在家学习计划表,回复:计划零花钱管理表格,回复:零花钱财商培养玩具,回复:欧元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