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了30年,我才与自己“高敏感”的身份和解

小熏 布妈有宝藏
2024-09-04
 
前几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
高敏感自闭症谱系障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看到这句一瞬间,我感觉心被狠狠扎了一下。
天,自闭症好歹有个“症”字,一看就是一种病的名字;
而高敏感,只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类人的特质。
为什么这两个词会被混淆?
“敏感”这件事,被视为一种病了吗?
  

01


这个问题会扎痛我,不光因为布布是个典型的高敏感孩子,
我自己,正是从高敏感小孩长成的高敏感成人。
一说到一个人“敏感”,你会不自觉联想到什么?
我来猜猜:
内向、害羞、挑剔、玻璃心、事多、爱哭、开不起玩笑、矫情……
对不对? 
这些词,也是我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童年时被贴上过的标签。
这些形容,今天认识我的人恐怕没人会认可。
但在小时候,它们从不少人口中射向我,让我困扰。


小时候见到不熟悉的人,或者去到不熟悉的地方,
我总是感到压力,没办法一下子就适应。
让我对第一次见面的人热情打招呼?
对不起,不是不想,而是瞬间紧绷的神经让我做不到。
我的手脚和嘴就像被胶带绑上了一样,需要时间来缓缓。
于是大人就开始说了:“这个孩子真冷漠啊。”
我的父母会解释:“她内向,不喜欢热闹。”
老师也总结了:“她不善于和人打交道。”
偶尔还有长辈会加一句:“你这样长大后会吃亏的,得改改。”
他们惋惜、不满的语气和神情,让我只觉得这些是“缺点”,应该被改正,
从来没想过这些评价一点也不正确。
我的反应只是我的“特质”,别人无权评判对错。
那时候的我,
更没想过还有一大群和我情况相同的人,一起被陷于这种认知盲区里。
高敏感这个词出现得很晚。
直到1996年,
心理学家伊莲.艾绒(Elaine Aron)才在著作中提出了高敏感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的概念——
这一类人直觉敏锐、容易察觉他人的情绪。


20多年后,这个词终于在中国家长中普及开来,
普及的方式,还是让人觉得别扭:
各路育儿大V开始科普高敏感儿童的概念,
但是在描写这群孩子时,通常伴随着来自老母亲的吐槽和埋怨,
读完让人觉得高敏感儿童是很恐怖的存在。
甚至,我还看到过有文章总结高敏感孩子的“症状”(对,就是用这个词)。
于是,高敏感的概念被普及了,
但是与这个词捆绑的人,日子并没有更好过。
“敏感"甚至带上了病态的含义,总在不那么友好的语境里出现。
 

02


心理学家荣格说:
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
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现在的研究表明,高敏感人数量庞大,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
有多少高敏感人能逃脱被误解的命运?
敏感明明是个形容词,
形容一个人敏感,应该跟形容他“乐观”、“健康”、“有责任心”是一样的,客观而中性。

奇怪的是,现在依然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或者孩子“敏感”,
甚至迫切想要改变这种特质。
林黛玉也是个典型的高敏感人,
不正是她那些敏感的特性,才能在这几百年间圈粉无数吗?
为什么今天一说到高敏感,后面跟着的通常就没好话了呢?

作为一个高敏感人,我有段时间活得挺累的:

同学无意中开一句玩笑,我就觉得对方是不是话里有话,会翻来覆去琢磨好几天;

被老师无差别忽略了一下,我就觉得老师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感到很焦虑;
在跟别人说话之前,我会反复琢磨含在嘴里的这句话得不得体,会不会无意伤害对方的感受;
即使是对最好的朋友,我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宣泄,因为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他们
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
但这些算是我的缺点吗?
难道一个会揣摩他人心思的人,比一个不在乎他人情绪的人更差劲吗?
 

03

 
我在一个不太能容忍敏感的环境里长大,
这直接导致我在很长的时间里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性格很拧巴。
后来出国了,可能是多了独处的时间,加上新环境对我的敏感包容很强,
我突然有一天就顿悟了:
敏感是我自己的事,
别人误解敏感,我自己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想明白的一瞬间,我终于和自己和解了。

跳脱出来回看自己高敏感的特质,赫然发现,我受益于它远多于受困于它:
  • 能非常敏锐地感觉到周边环境变化,所以一向能提前远离危险。
  • 可以真实感觉到“气场”存在,所以在第一次靠近一个人时,能马上感受出这个人抱有善意还是恶意,省了很多麻烦。
  • 交友和恋爱路上,敏感雷达让我从来不会被骗。
  • 活到现在,几乎没有体验过什么叫无聊。哪怕独自呆在小黑屋里,我都能在想象中度过一段多彩纷呈的时光。
  • 善于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瞬间就能感受到身边人的情绪,超凡的共情能力让我特别受朋友信赖。

尽管敏感在我成长中带来了些烦恼,

却也让我体验到了更大的快乐和好处。


难怪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一种天赋》里写到:
高敏感性特征的确给人带来了痛苦,
但高敏感同时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04


高敏感特性有一定几率遗传,
所以当我发现布布有高敏感的表现,完全没有惊讶。 
高敏感娃小时候累人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布布刚出生时,如果在刚换的新尿布上尿尿了,哪怕只有几滴,马上就会大哭不止,要求换新的。
不给他换,能哭到天荒地老日月无光。
长大一点,
每到一个新环境,他都要站在边边角角上观察几小时才会放松下来。
就算是每周都去的好朋友家,每次新见面他都要适应半天,
适应好之前甚至会重重推开冲上来拥抱他的好基友……


但不管他再怎么折腾我,再怎么让我和布爸看起来“没面子“,
我始终没觉得他这样不对,也绝不认为这些特质是缺点。
我经常在想,
如果在我生命头几年,我的养育者知道并接纳“高敏感”这个概念,
是不是我也不用花30年去和自己的特质对抗了?
所以对于布布的高敏感,我完全接纳
也会告诉他,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和接受度不同,这很正常。
到了新环境,见了不认识的人,我不会强迫他打招呼和融入。
他愿意站在一边看,ok,就看着好了,看到他放心愿意走过来为止。
哪怕有时他观察好了,我们或者客人也该离开了,那也没关系,
顶多我会帮他解释一句:
这就是他的风格,他是个小小观察者,需要点时间。
带他去尝试新鲜事物,如果他临时改变主意,我也不会埋怨。
有一次他自己要求去骑矮脚马,票都买好了,
领他到了小马跟前,他突然就哭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靠近小马一步。
那一瞬间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好奇心再强,也敌不过内心翻涌的各种情绪。
我知道这不是胆小或者善变,只是那一瞬间他的神经承受不了了。
于是我就陪布布站在一边看着其他小朋友骑马,又问了两次他要不要上马,
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我就把票送给排在后面的小朋友了。
没有任何评价,拉着他的手去玩别的就好。

我一直采取这样的做法,

布布不用和自己的天性作斗争,从生命最初就可以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于是他渐渐长成了一个敏感但不难搞的孩子

现在,他可以非常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他“胆小”的人:
嘿,你又不知道我的感受,咱们感觉不一样!”
看他严肃的小模样,老母亲心里是有点自豪的。
 

05

 

最后我想强调,高敏感不是一种缺陷,也不是一种病

你不会说谁“患有”高敏感,就好像不会有人“患有”左撇子一样。

现在大环境对高敏感人不算友好,

但比起等待别人的善意,高敏感人更需要的是自救。

说起来做法也很简单: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爱自己

我们天生是很好的倾听者,

有创意、有同情心、有同理心、有更丰富的感知,

能看到生命和世界的更多细节,永远不会麻木。

这些特质理应让我们感到骄傲。

如果你自己并不敏感,但有一个高敏感孩子,那么接纳孩子的特性非常重要。
因为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接受自己的程度。
新的名词诞生,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高敏感”是一个人的特点,不是缺点,

人拥有不同的特点很正常,也很有趣,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


p.s.我找来了伊莲.艾绒发布的高敏感人自我测试,现在在后台回复“敏感”就能给自己或者孩子测一测。

愿高敏感人都能被善待。


END


🔽 娃迎来人生中第一次毕业,我哭得比他还大声


🔽 在音乐学校试了一整年乐器,儿子的最终选择让我心情很复杂……


🔽亲身实践5年,我用这个方法养出来一个爱学习如命的儿子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提取资源自鸡娃养成路线,回复:布布免费乐高杂志,回复:乐高DK电子书,回复:DK儿童精读练习册,回复:精读DIY百数板,回复:百数板在家学习计划表,回复:计划零花钱管理表格,回复:零花钱财商培养玩具,回复:欧元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布妈有宝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