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这门行将消失的非遗手艺就隐身在狮山罗村这条小巷里……
穿过乡村间的小路和古巷,一栋灰砖青瓦、藏身于大片民居中的岭南老宅逐渐映入眼帘。它“低调”得连门牌都没有,却有着关于一家三代人对锻造金箔手艺传承和坚守的动人故事。这里就是狮山镇罗村联和金箔锻造厂的所在地。
办厂至今40年过去了,这里留下了无数荣光:省级非遗项目、全省仅存的仍沿用传统技艺和独有配方锻造金箔……虽然,像从前那样师徒成群的场景已然不再,但第四代传人吴炜全和父亲吴深全依然在进行“一场传承的文化苦旅”,在做一些努力和探索,让这门濒临灭绝的传统手艺静待重放光芒。
通俗地说,金箔锻造的过程就是让金条变成箔纸,最后贴在佛像等器物上作为装饰,让其更加熠熠生辉,长久保存亦能光亮如新。
锻造金箔的工序包含了十几道,复杂之程度令人咂舌,其中不乏需要拿着重达12斤的锤子连续敲打7个小时的慢工细活。总之,从1克黄金到变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至少需要七天。
像这种真金锻造的金箔至少能够维持70年,保持应有的光泽和闪亮。而如果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仿金只能维持三四年,就会慢慢变黑。
这门用传统技艺和独有配方锻造金箔的绝活,于2012年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吴炜全目前所经营的罗村联和金箔厂,便是广东省唯一的传承单位。自1977年成立至今,金箔厂走过了40年的光景。
吴炜全的爷爷吴宝光,正是这间厂的创始人。吴宝光是原佛山“昌盛号”金箔行的老艺人,师承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第一代传人黄权成。在当时,为了让金箔厂运作起来,吴宝光亲力亲为地去寻回以前的老师傅,把大家组织起来。
而吴炜全的父亲吴深龙,18岁就跟着爷爷习艺。在多位老艺人的指导下,成为了全行业唯一一个掌握全套金箔锻造技艺的人。他锻造的金箔不仅出口至港澳台、东南亚等地,还被广泛运用于广州大佛寺、光孝寺、佛山祖庙等国内上百家寺庙佛像的装饰,辉煌一时。
如今,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接力棒来到了第四代传人——吴炜全身上。这位颇为年轻的传承人和父辈似乎“不太一样”。为了使这门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重焕光彩”,他萌生了很多而且也正在努力做的“创新传承”:打造工艺品牌、发展观光旅游点……
吴炜全第一次接触这门手艺是在初中暑期,却只是为了“一台手机的奖励”。那时候,他从较为简单的工序做起:装匮(用鹅毛将非常薄的金箔片从10×10厘米的乌金纸,移至20×20厘米的乌金纸上)。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他足足重复了一个月。
或许正是这样单一的枯燥乏味,让这位年轻人起初会有些抗拒和排斥。直至2009年,吴炜全才决定正式承接这门几近灭绝的技艺。他付出了常人难以经历和想象的努力:在练习溶金时,曾在1280℃的炭炉旁呆了五天;由于工序多为手工,需长期定住姿势,颈椎发生了移位;深深的灼伤纹路也布满手上……
现在,吴炜全已掌握了全套的金箔锻造技艺,成为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市级传承人,这也让他愈发感到这门技艺传承的紧迫性。且相比鼎盛时期厂里有40多个工人,目前只剩下零丁几人,一年下来也仅生产七八万张。他开始在默默做一些探索和出路。
去年年底,吴炜全参加了清华美院的非遗研修班,领悟到唯有以创新的理念来打造品牌,金箔技艺才能继续存活。他尝试生产了小件木雕金箔装饰品,由于价格适宜,加上精巧可爱,已获得市场好评。
为了让自家生产的金箔更具品牌知名度,他推出自创的“吴氏金箔”工艺品品牌,并用精美的礼品盒把产品包装起来。
他还参加了“大手牵小手·大城小工匠”非遗走进小学生等社会活动,通过给小朋友们讲授金箔锻造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佛山非遗。今年的秋色巡游,吴氏金箔也将会首次进行亮相。
他还希望把金箔锻造厂变身为具有观光性的旅游点……关于未来,吴炜全还有很多待探索的想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份执着和坚持,让把这门技艺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希望金箔锻造这张佛山历史文化名片能够传下去。
一门传统技艺的生产过程繁琐而又要求细致入微,丝毫不得马虎,用千锤百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件成品要用经验堆积出来,这承载了几代人的坚持,需要可贵的匠心精神。
而吴氏一家正好诠释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匠心,他们那份对金箔锻造技艺的执着与坚持,那份对非遗的传承精神,在如今举步维艰之时,尤其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期待,在新一代传承人的不懈坚持和追求下,金箔锻造技艺能够重放光芒。
采写:佛山新闻网黎小文、吴少娟
摄影:吴少娟
整理:狮山孝德罗村微信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