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四个飞跃”:空想到科学、理论到现实、一国到多国、传统到现代





《社会主义发展史十二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哪些关键节点?



社会主义五百年不是匀速也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以几次飞跃为关键节点实现上升、质变,从而大发展的,理解社会主义的飞跃,是总结社会主义经验和规律的重中之重。

(一)何谓社会主义的飞跃


所谓飞跃,应该说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时代提出了问题,提出了要求。时代没有变化或者时代没有提出问题,就是说时代条件还不成熟,就不可能有飞跃。二是理论上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基本问题、主要问题。时代提出了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了,也就是说你对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基本方略没有科学判断和回答,你肯定会裹足不前、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当然谈不上飞跃。三是在实践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大发展。


从这三条标准,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发生四次飞跃,这四次飞跃构成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关键节点,分别是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到现代。


(二)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回头看看,为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时代条件上。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北美已经成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机器大工业已经成为主流,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时代提出了对科学理论的需要。


理论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系统科学回答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机器大工业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


实践上。现在我们习惯把马克思恩格斯称为经典作家,他们确实是经典作家,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忘记,他们首先是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恩格斯晚年还指导建立了第二国际。在他们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893年8月12日,第二国际苏黎世代表大会上,会场高悬马克思的肖像。恩格斯作为大会名誉主席用英法德三种语言致闭幕词。他说:


“你们对我的这种意料之外的盛大接待使我深受感动,我认为这不是对我个人的接待,我只是作为那个肖像就挂在那上面的伟人(指马克思)的战友来接受它的。自从马克思和我加入运动,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头几篇社会主义的文章以来,已经整整五十年过去了。从那时起,社会主义从一些小的宗派发展成了一个使整个官方世界发抖的强大政党。马克思已经去世了,但是如果他现在还活着,那末在欧美两大洲就不会有第二个人能怀着这样理所当然的自豪心情来回顾自己毕生的事业。”


(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为什么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时代条件上。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提出的一系列尖锐问题,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可不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理论上。列宁深刻地把握了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思想,包括帝国主义理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一国胜利理论、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理论,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有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主义就是这样的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上。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通过新经济政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四)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飞跃。


有人会说从一国到多国只是个量变,并没有大发展,更不是飞跃。如果单纯只是量变,如果只有苏联和其他华沙条约成员国,确实可以这么说。但是,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不仅仅是量变,还有很深刻的质变,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有可能只是量变,但是一种模式到多种道路肯定是质变。


时代条件上。二战后,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开始兴起,旧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地半殖民地如何实现民族解放,新独立国家如何进行经济社会建设,成为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理论上。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共产党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和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践上。二战以后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被苏联红军解放之后,由苏联帮助建立的,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翻版,是一种外生的社会主义。另一种是中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是由本国共产党领导本国人民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虽然在建设时期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与苏联有很多不同,与东欧国家差异更多,意味着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比如说,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跟十月革命就具体形式而言完全不同。越南、古巴等国的革命道路跟十月革命也不一样。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三个“自己的许多特点”说得很深刻,连起来理解就是道路不同。不同道路在历史关头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


苏联模式既是样板又是巨大壁垒,敢不敢、能不能突破苏联模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巨大挑战,如果这一步走不出来,社会主义国家就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事实是,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与苏联有实质区别,革命道路也与苏联有实质区别。


这种情况下,新中国、越南、古巴这样的内生国家等迅速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虽然历经曲折,但是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性考验,坚强地生存下来,而且继续发展,就像苏联当年经受住了卫国战争的历史性考验一样,是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飞跃的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实的飞跃。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十二讲》

本次转载来源:“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