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移植与化学嫁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概念
移植与嫁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概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
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关键词:二十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移植;嫁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两个行”的重大论断揭示了科学思想在中国实践的成功密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发展,在领导中国发生历史性变革中结出了新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历史实践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经验证明,向外国学来的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适合本国实际的本土化转换才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强大生命力。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再创新辉煌的重要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人不当移植马克思主义的“搬运工”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演进的创新史,古往今来,不断推陈出新的思想创造结出人们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丰硕成果,历史长河筑起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精辟的财富宝库。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作为整体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以来世界上传播持续时间最长远、影响范围最广泛、思想伟力最强大的科学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来,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理论影响力和真理彰显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传统中国是一个思想创造的大国,中国人民贡献的中华文明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后,深刻影响世界的历史转折使中国遭遇了落伍时代的不幸,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严重抑制了中华民族思想创造力的发挥。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相抗争,一些先进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向域外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不懈奋斗。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入中国之前,各种各样的西方思想、方案、道路在中国的试验性实践都吞下了失败的苦果,就连辛亥革命这样一场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前途走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遭遇。
马克思主义取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嬗变,揭开了近代中国改变命运的历史扉页。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以新型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顽强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证明近现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无比正确。
人类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思想十分繁杂,但不是所有思想都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历史证明,凡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必定是对社会实践形成重大推动力的思想。马克思用“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的观点,揭示了思想供给与实践需求的内在关系,表明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是社会需求制造的产品,实践效果检验思想力量的强弱。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里,中国一批批仁人志士煞费苦心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最后选择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为思想旗帜,这本身也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社会需求的体现。从当时世界发展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具有思想的先进性,而且在西方国家确实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当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先进的思想拿到中国来实践时却遭遇失败的厄运呢?道理在于学习外国思想没有实现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水土不服”造成了先进思想的夭折。孙中山先生进行的实践最具有代表性,他的思想轨迹和遭遇的结果很典型。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思患预防”的思路使他提出过诸如“五权分立”“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与西方思想不同的观点,客观说并非完全没有一点对中国实际的考量。但是,作为欧美思想的崇拜者,孙中山先生执着地把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以及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的政治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实行,得到的结果是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而败下阵来。辛亥革命以建立中华民国为胜利成果,但“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统治却生成了“南橘北枳”的变异怪胎。如果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也曾因为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而掀起过思想波澜的话,那么,不适合中国国情则决定了它不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共产党超越前人的地方不仅表现在以科学理论为思想武装,而且还表现在形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从形式上说都是国外思想,只是阶级属性不同。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史实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有一个认识值得重视,即他们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启发,相信马克思主义也能够在中国实行。当时还发生过“问题与主义”的思想论战,马克思主义是否适合中国成为争论中涉及的焦点。正因为如此,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识,对科学运用先进思想保持高度的历史主动。
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作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建立以来走过的历程,指出:“我们的党,一般地已经学会了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斗争的武器”,“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实践中,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等人都曾有过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考虑中国国情的阐述,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也没有成为全党的思想自觉。自毛泽东以“民族形式”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后,坚持把科学思想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开始在全党树立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也因此而形成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既是实践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演进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从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到新时代伟大实践,不同历史方位、社会环境、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形成挑战,各种质疑、攻击、诋毁的舆论压力和实践阻碍始终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韧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思想僵化的错误,导致指导实践的失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条主义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因为照搬苏联模式,在较长时间里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遇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经历失败的磨难中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认识。
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表明,无论是把欧洲诞生的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实践,还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不能像搬运工那样进行简单的思想移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搬运工”。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牢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需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但不能搞教条主义、作茧自缚,不能鹦鹉学舌、食洋不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的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机械搬用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的实践创举。
二、马克思主义成功嫁接中国实践彰显思想伟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构成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发展的一条主线,不断深入推进的创新实践呈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后被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不断被激活,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不断得以彰显。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象地说做的是一件“嫁接”的工作。嫁接与移植是两个不同概念,“移植”的意思是指把某个东西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只是位置变化的物理现象。如同以上所说,做的只是“搬运”的事情,教条主义恪守“本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搬到中国来实行的机械性行为。因此教条主义就是“拿来主义”,它可以不考虑任何因素。“嫁接”的意思是指把某个东西与另一个东西进行合成,形成内涵变化的化学现象。嫁接是两个肌体的交融,需要考虑合成后能不能成活的多方面因素。“移植”只是原样的复制,而“嫁接”必须解决合成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毛泽东用“有的放矢”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遵循,就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主体性资源,把中国具体实际作为客体性对象,强调只有在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的具体实际弄清楚搞明白的基础上,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这其中就蕴含着“嫁接”的意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嫁接”中国具体实际的成功。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一方面,习近平继承党中央一贯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另一方面,习近平又指出必须“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习近平始终用大历史观揭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深厚底蕴,但同时又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版。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看,党的每一次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实现成功嫁接的结果。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创造性地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先后树立起来,体现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道路”,摆脱僵化思维的束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新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诞生于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蕴含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与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深度结合中达到一个新水平。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过程中形成的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标识的每一个成果,都体现了“嫁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如果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也不可能创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思想伟力彰显于实践。真理的科学价值决定了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为推动历史前进提供保证。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实践向世界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人什么势力进行攻击和诋毁就能够被否定和击垮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波动冲击,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国际社会逆流掀动,有人以“历史终结论”宣告社会主义将被送进博物馆,马克思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历史毕竟不是一些人嘴上说的儿戏,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历史终结论”彻底破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国依然屹立不倒,马克思主义旗帜依然在中国高高飘扬,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的时代特点,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意志,挺直腰板,顶住压力,击退逆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性实践中开创出一块新天地。
从嫁接的视角认识,存活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嫁接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而且能够枝叶茂盛、花开鲜艳、常青常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表示决不能把他们的学说当作教条,做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地嫁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态度。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究竟用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破解的核心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使用过“死的”“活的”话语表达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曾使用过“假的”“真的”话语表达应该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但要讲出新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以不断讲出新话使其成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揭示的也是让马克思主义鲜活起来的道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成功嫁接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入发展。
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这个重要论述概括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六大特征,揭示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要旨,对这些鲜明特征保持高度思想和实践的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收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崭新成果的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三、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作出“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价,这不仅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丰功伟绩的充分肯定,而且也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提供了坚定“四个自信”和增强历史自信的依据,提供了接续奋斗、再创辉煌、谱写崭新篇章的动力。
新时代竖起的里程碑上铭刻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志性成果。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重点从十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创造的伟大成就作出详细论述,党和人民从中受到极大鼓舞。这些重大创造性成就,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收获的硕果。十年来,习近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围绕三大重大时代课题,一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新时代新思想的整体框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相同步,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创新实践,因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武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科学价值的真理,但却不是真理的终结,因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就是把真理凝固化。在真理追求中不断发现和揭示真理,在真理笃行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动力。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从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到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领导改革开放创新实践,再到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历史过程,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的演进过程。
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中结出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根同脉,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就继承而言,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党的理想信仰、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执政诉求始终不变、一以贯之决定了党的思想传承关系。就发展而言,时代变迁、历史演进、环境变化、方位转变推动实践不断变化,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及时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一次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对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局势和中国发展的现实精准审视和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替过程中形成,在新时代创新治国理政实践中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延伸,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进程通过不断实现伟大飞跃而实现跨越发展,一个党的指导思想的诞生总是表现为阶段性的理论成果,由此形成的思想历史链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发展的心路历程。从既有党的指导思想到新的指导思想的诞生,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思想的新历练,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发展中的新问题,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的动力。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创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伟大实践创造出来的最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团结带领人民昂首迈进新时代、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收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习近平以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的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中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两个确立”重大政治论断,把领袖统领与思想引航有机统一,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体现了当代中国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政治共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全党的、党中央的领袖把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就有了根本保证。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史就是党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发展史,理论不断创新和创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规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然定位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新内涵,则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创造的贡献价值。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新内涵。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国人民智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厚沃土,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在中华大地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紧密相结合,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提供了依据。
四、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要求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思想先行、理论引领,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传统和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奋斗必须不断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在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上作出新作为,形成新气象,收获新成果。
第一,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灵魂,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遵循。“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奋斗新时代新征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好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百余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最亮的一笔就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这些重大论断树牢了党领导一切的政治意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是总结的十条经验中的第一条经验;习近平提出新时代必须坚持的“五个必由之路”,揭示的第一条道路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和彰显的特色,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因此,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写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篇大文章。
第三,坚定“四个自信”,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艰辛奋斗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问题的两条正确道路:一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另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正确道路对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找到正确道路不容易,沿着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不容易。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要求全党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提出坚定历史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构成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要内容。
第四,围绕“两个结合”,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的深入发展呈现两条重要的演进路径:一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在艰辛探索中不断深化“两个结合”的认识,盘活马克思主义“嫁接”中国的本土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本国沃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高度重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空间,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五,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构成一部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长卷,勇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习近平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提出来,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通过进行伟大斗争而实现的。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的新形势,面对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动摇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缺乏敢于斗争的勇气,党和国家事业就难以迈出前进的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伟大斗争,战胜了各种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上、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始终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排除前进道路上一切障碍,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胜利前进。
第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到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创新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对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是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需要抓住的“牛鼻子”问题。如何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通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对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结 语
习近平指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传统,必须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文章来源:《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1期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