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一师的“实事求是”

韩震武 导盲犬C
2024-09-22

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一)

“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1952年,毛泽东在与周世钊的谈话中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湖南师范馆,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培养了毛泽东、任弼时、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谢觉哉、张国基、萧三等大批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等280余名革命烈士。第一师范有一批师德高尚、学问扛鼎的师资,如孔昭绶、易培基、杨昌济、易白沙、黎锦熙、杨树达、方维夏、徐特立等,此后又有李达、匡互生、田汉等名师在此施教。

青年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的故事

“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材一般说“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刘德养成了良好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修古好学,实事求是”。但毛泽东究竟何时看到“实事求是”这句话,没有留下直接依据。多数书籍写的是: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从岳麓书院悬挂的匾额上看到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

◆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牌匾。

1914年起担任湖南工专校长的宾步程,将学校从长沙市河东城区迁至河西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他于1917年亲手题写“实事求是”匾额和“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对联。

1917年秋,蔡和森全家迁到岳麓山下的溁湾镇周家巷,租刘家台子一户属于宁乡人的民房居住。1918414新民学会成立于此。1920年底蔡和森全家赴法国勤工俭学,民房就退租了。新民学会成员以后聚集在潮宗街文化书社,这里是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和建团建党之地。

蔡和森读书时,经常去岳麓书院半学斋杨昌济的“板仓杨寓”。毛泽东与杨昌济、蔡和森往来密切。那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是否1917年或稍后在岳麓书院看到“实事求是”牌匾,才知道这四个字呢?

曾长秋在《党史博采》杂志的文章考证:蔡和森是1913年秋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而毛泽东1913年秋考入设在长沙荷花池的湖南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秋,湖南四师停办,师生均合并到一师。1913年在浏阳籍大儒孔昭绶校长主持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章程》出台,其中明确要求“凡我一师学生,皆要做到实事求是”。

该章程的第一章《教养学生之要旨》规定:学生要勤于体育、陶冶情性、富于美感、志趣高尚,“尊品格而重自治,爱人道而尚大公”,“为生利之人而勿为分利之人”。特别是第五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情状,实事求是。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按照“明现今”“察社会”“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要求,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917年暑假,毛泽东还邀萧子升像旧时的“游学先生”一样,“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一起调查长沙周边五县。192076日至10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召集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开了“蒙达尔纪会议”,将新民学会的宗旨更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1921723日(与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同一天)提议将“工读世界社”更名为“少年共产党”。因此,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他的妻子向警予是“唯一的女创始人”。

毛泽东、蔡和森等人走上革命道路,离不开他们所在的湖南第一师范这个平台。一师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在五四时期这所学校甚至可以与北京大学媲美。“伟人长于斯,必有其原因”。湖湘文化哺育了近现代湖南人的革命性,铸造了“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毛泽东、蔡和森入学以后,第一师范刚刚制定并公布了学校章程。学校要求师生们背诵熟记,身体力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努力做到“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语)。他们的成长经历,可谓——学校铺路,老师引路,学友同路。




编辑|郭小丽     责编|陈彦如     编审|项东民

导师采访| 辗转寻路健康城2
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积极生育,措施能管用吗?
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二)
重温陈云箴言1

陆兰秀烈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导盲犬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