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神奇叶子,“老海南”里他最懂
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将“国际茶日”设在5月21日,是考虑到中国的茶叶品种以绿茶、红茶为主,每年5月中下旬,大部分茶叶都已上市。
与以往三年的“国际茶日”只在国内举办活动不同,我国今年还在比利时、希腊等国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
五指山市水满乡的茶园春色浓郁。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岛茶文化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但有据可查的茶事活动不多尤其是“雅集”更是少之又少且主要见诸苏东坡的诗文
🌳
李德裕
———————
表弟派人带茶到崖州
唐朝宰相李德裕嗜茶如命,在长安时,不但寻找各地名茶、好茶,对煮茶的泉水也很讲究,有一段时间,他一定要用“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来煮茶,为此特设驿站,专程从江苏无锡递送到长安。
茶友皮日休(约834年—约883年)实在看不下去,在《题惠山泉》中,以“丞相长思煮泉时,郡侯催发只忧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等诗句,对他作了委婉的批评。
某日,有位僧人告诉李德裕,长安昊天观的井水与惠山泉相通。李德裕让人将水取来一试,果不其然,才撤掉送水的驿站。
因此,后世史学家曾对李德裕作出“嗜茶乱政”的评价。
当被贬到“鸟飞犹有半年程”、属于瘴疠之地的崖州(在今海口),李德裕就不容易喝到好茶了,而且还缺医少药。
好在有个别亲友从内地寄来或让人送来生活用品,让李德裕的日常得以改善,或许也使内心得到一些慰藉。
据南宋历史轶事笔记《宾退录》记载,李德裕一位当侍郎、在家排行十九(姓名不详)的表弟,不怕政敌打击,派专人给李德裕送来“衣服”“器物”“茶药”,让他“涕咽难胜”。
茶在成为饮品之前,最初是作为“药”存在的,有治病祛疫的功用。相信彼时李德裕收到“茶药”后,除了感激涕零,煮茶已经不再是为了解馋和享受生活了。
明代丁云鹏《煮茶图》(局部)。资料图
🌳
苏东坡
———————
晚茶三碗一夜无眠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煮茶的水要求极高,其中山泉水为上,江河水为中等,最不济的是井水。“老茶客”苏东坡谪居儋州后,自然难以获取山泉水,不过,儋耳大地水系发达,当时干净的江水、河水还是管够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苏东坡居儋所作的这首《汲江煎茶》,被认为是中国咏茶诗词中少见的佳作,诗中描述了取水、煮茶、饮茶的全过程。
陆羽曾经说过,即使是用江河水煎茶,也要取远离人迹的。苏东坡完全是按陆羽的“取水说明”操作,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临钓石取深清”,不但是深层的江水,还是流动的活水——“小杓分江入夜瓶”。
然而,一个人喝茶,还是在深夜饮茶,换来的往往是彻夜难眠——“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后世有人根据坡翁的《汲江煎茶》,画了一幅《东坡海南烹茶图》,金代进士冯璧观摩此画时曾赋诗一首:“讲筵分赐密云龙,春梦分明觉亦空。地恶九钻黎洞火,天游两腋玉川风。”
苏东坡并不总是一个人品茗。据《海南茶事》的作者陈德新先生考证,苏轼在海南的三年间,一旦收到亲友寄来的好茶,甚至是私藏的名茶,往往会与好友分享,其中至交赵梦得和学生姜唐佐便是一起“啜茶”的茶友。
苏东坡初往儋州,途经澄迈时,曾得到寓居澄迈的赵梦得的热情招待。赵梦得还时不时从澄迈赶到儋州,与苏轼住上一段时间,二人过从甚密。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份短笺,让苏过给赵梦得送去:“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龙焙”产自福建建安,是北宋御茶之一,也是名茶,应是苏轼在朝时被皇帝赏赐的。
苏东坡认为,珍藏多年的极品贡茶,若不是遇到适饮之人,茶也会有怨言;如果自己闭门独享,也会心生愧疚。坡翁对赵梦得,真可谓诚意满满。
在书信《与姜唐佐》中,坡翁写道:“昨日辱夜话,甚慰孤寂。示字,承起居佳胜。奇荈(荈,指老茶叶)佳惠,感服至意,当同啜也。”
🌳
白玉蟾
———————
最懂茶的海南先贤
“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南宋海南籍著名道士白玉蟾的这首七绝《卧云》,描述了自己弹琴、舞剑、饮茶的修道生活,可谓逍遥自在。
古代的僧侣道士,修行时往往离不开茶,著述《茶经》的陆羽,就是一名和尚。白玉蟾还写过一首有48句之多古诗《茶歌》,诗中还提到了唐代的卢仝、白居易、刘禹锡、陆羽和北宋的范仲淹、苏东坡等懂茶、爱茶、嗜茶的名人。
茶歌宋·白玉蟾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东风吹。
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枪旗,吐玉缀金先献奇。
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
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卷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
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蟹眼已没鱼眼浮,垚垚松声送风雨。
定州红玉琢花瓷,瑞雪满瓯浮白乳。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君不见,孟谏议,送茶惊起卢仝睡。
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
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
素虚见雨如丹砂,点作满盏菖蒲花。
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
赵州梦里见南泉,爱结焚香瀹茗缘。
吾侪烹茶有滋味,华池神水先调试。
丹田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采归来。
天炉地鼎依时节,炼作黄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白玉蟾画像。资料图
从白玉蟾的《茶歌》,可以看出他应该是古代海南最懂茶的人。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祖籍海南琼山(今海口),曾长期在福建武夷山修炼,自号“海琼子”。《茶歌》描写了他在武夷山看到的采茶、制茶、煎茶和喝茶的场面,以及他个人饮茶后的感受。
《茶歌》前八句用拟人化的笔法,描写春来茶树吐露嫩芽的形态,如“枝头未敢展枪旗”“雀舌含春不解语”;将茶叶采摘回去后,“蒸来细捣几千杵”,用的是“蒸青”工艺来杀青,然后再人工制成茶饼,“捏作月团三百片”,最后用文火和武火烘干,“火候调匀文与武”。
煮茶环节,用的是活火和新泉,茶汤的形态,在白玉蟾笔下是“蟹眼已没鱼眼浮”,声音则是“垚垚松声送风雨”。
接下来,用定州产的红玉雕花瓷器来盛饮,口感是“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饮后的感受是“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白玉蟾在《茶歌》中还提到了苏东坡在儋州汲江煎茶那档事,“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从中可以窥见,苏轼可能喜欢在酒喝高后,来一碗茶解解酒。
元明清三代,海南茶事活动见诸史料的不多。最有名的当数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回乡为母治丧时,在琼山和澄迈之间的羊山地区建亭赠茶,为赶路人止渴解乏的佳话,因此留下了一个地名“施茶”(即今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
明代文昌、琼山两地乡民还有喝“早茶”的习俗,但他们喝的不是纯粹的茶,而是在茶叶中加入茱萸、茉莉花、八角等一起烹煮。当时的临高举人、《琼台外纪》的作者王佐看见后,曾以诗句“藤钵晓茶吹樧末”进行生动的描绘。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编辑:林明洋值班主任:林晨音
推荐阅读
海南18岁小将林诗栋,获世乒赛混双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