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图片,俯观海之南→
7月23日
光明日报刊登文章
《俯观海之南》
一起来看看
↓↓↓
曾经,有人让我描述家乡海南,结果我发现自己对家乡了解甚少。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镜头去聚焦和记录海南——这个祖国宝岛多元的一面。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海南人,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探索过程。
澄迈的这片水域有500多个深水养殖网箱。这些网箱可抗12级台风,全年产量达1.2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
文昌是著名的“排球之乡”。在这里,几乎村村都有球场,打排球如同穿衣吃饭一样常见。
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绵延不绝的群山挡住了水汽,使这里常年晴热,造就了最适合生产海盐的气候条件。
海南的疍家人生活在渔排上,渔排上不只有居住的房屋,还有规则排列的养殖网箱。家家户户的渔排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其中,就像一座海上城市。
这组作品全部以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完成,在创作的过程中,法国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鸟瞰地球》给了我许多创作灵感。他以精美的航拍作品讲述有关地球的历史、人文、地理故事,让我发现使用无人机拍摄家乡的可行性。
我用环岛的方式,带着航拍机器,围绕海南独特的人文文化和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创作。我以“岛土”“南洋”“琼魂”三个主题,试图向观者展现海南移除“旅游滤镜”后的真实状态;以航拍的视角,去观察海南“人与地”“人与洋”的关系。
在“岛土”主题中,我着重呈现了基于海南水多地少的地理环境,当地居民探索合理运用有限土地资源的方法。如今,土地资源的开发有了一定成效,高效利用沿海沙质土地、红土资源以及发展热带农业,使当地农业产能有了显著提高。在“南洋”主题中,考虑到海南岛大部分地区直面海洋,而大多数人的生活生产也与海洋息息相关,我希望展现海南人如何实现与海洋的互利共生。在“琼魂”主题中,我主要将镜头对准海南特有的民俗与习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海南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黎族的船型屋、疍家渔排、琼北古村落以及现代化都市交相辉映,这些景观互相融合成为今日的“海南灵魂”。
在环岛拍摄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是如何形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历史是如何悠久,同时也看到正在建设的环岛滨海公路,以及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旅游文化地标。这些或古老或崭新的景观让我觉得自己正在见证家乡快速蝶变的过程。
来源:光明日报
撰文/摄影:王育磊
编辑:俞玥
值班主任:肖秀燕
海南如何实践“浦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