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琼州书香哪里有?海南这些古代藏书地,有颜有料!

海南发布
2024-10-22

唐代流传的典籍中

即有“海南无书”之说

📖


北宋苏轼居儋时期

亦时常为

食无肉,病无药

居无室,出无友

冬无炭,夏无寒泉的

处境所困扰


其实

他笔下的“六无”说的

仅是生活条件

那时海南还有“一无”

——无书可读

苏轼曾在《与程全父书》中说

无与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


《桄榔庵图》。刘运良 作


到了明代

这种现象也没有太大的改观

以致于出生于琼山的

明代武英殿大学士丘濬

也时常感叹海南书籍稀少


然而

琼州虽偏远

仍可蒙受皇帝眷顾

早在北宋庆历四年(1044)

琼州奉诏建立琼州学宫

并迎来海南第一批御赐图书

海南也第一次有了藏书机构

因为有了这些图书

海南的士子们

才得以借助书籍

了解外面的世界



01琼州学宫

📖收藏海南第一批御赐书

北宋仁宗为改善海南文教薄弱的局面,特命国子监博士宋守之为琼州知府,并于庆历四年(1044),下诏建立琼州府学。据南宋王象之著《舆地纪胜》和明万历《琼州府志》等书籍记载,庆历年间,提刑官彭次云巡历至琼州,鉴于海南无书,上疏奏请颁书,并派遣监书专门护送,皇帝予以恩准,特地从御府中抽出部分藏书赐给琼州学宫。学识渊博的宋守之常利用公暇时间亲自登坛讲课,成为历代流传的佳话。正德《琼台志》引旧志云:“庆历间,宋守之知琼州,教诸生讲五经于先圣庙(即府学孔庙),建尊儒亭,暇日躬自讲授,由是州人始知向学。”琼山学士陈孚师从宋守之,得到真传而后举进士,“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南宋《锦衣堂题名记》亦称:“仁皇命国子师为守,分东观书,当时之士,始知为学。”因此可以说,宋守之是推动海南文教进步第一人,仁宗皇帝的御赐书则翻开了琼州士子向学的第一页。

资料图:琼州学宫大成殿

元丰年间(1078—1085),琼管帅守李时亮重修府学时,曾一再为学宫奏请御书,还特地在府学建御书阁一座,珍藏御赐书籍。南宋咸淳二年(1266),史籍载原御书阁在府学庠门外,已有数十年,书阁腐旧且不易管理,丢书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教授蒋科移建御书阁于府学讲堂之北,并加强对图书的管理。

北宋时期创办的琼州府学,旧址位于海口府城文庄路的琼山中学校园内。李幸璜 摄

琼州府学御书阁是历朝御赐书籍的专藏馆阁,除御书阁外,琼州府还建藏书楼,专藏用府学办学经费购买的图书。至明代,琼州府学内藏的各种文献史籍,已具一定规模。

资料图:丘濬雕像

明成化八年(1472),丘濬在琼州学宫建藏书石室,将自己精选的图书收藏在石室中供郡庠生阅读,藏书石室的创建,对府学庠生的影响巨大。原府学学士、后来举进士及第的郑廷鹄在《刻〈琼台会稿〉后序》中称年轻时在藏书石室获读所藏书目,还发现学宫中丘公文稿的写本二卷。万历三十三年(1605),学宫明伦堂等多处建筑物圮毁于大地震。第二年,琼州知府高维岳复修,将藏书石室中的典籍移藏于复建的尊经阁,包括丘濬《世史正纲》《朱子学的》的遗稿及《琼台会稿》的墨版,惜今无存。宋、明时期是琼州学宫藏书最盛的时间段,后来尊经阁反复修缮,藏书楼的鼎盛期一直持续到清道光年间。


02王氏霜筠轩

📖薛丘二公于此观览名书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原籍安徽合肥的王惠因兄王志调任琼州而落籍琼山,在府城南隅购地,建霜筠轩。处士王惠师从明初儒学大师、琼州府学教谕赵谦,是赵谦的门人高足。他特别喜欢读书,家中藏书甚多。

王惠热情好客,在霜筠轩中接待琼州各地学者,并在此为生徒讲授性命义理之学。其师赵谦欣赏他学识博洽却不为名利所动的雅操,特作《霜筠轩记》,借“霜筠”之名鼓励和赞叹其坚持良好的品行。在赵谦的影响下,明初著名文学家、内阁首辅解缙和翰林学士刘三吾也先后为霜筠轩作记和题诗。在几位大儒的支持和推动下,霜筠轩俨然成为当时琼州的一处文化胜地。王惠卒后,家中无人能继其学,留下许多好书。他的女婿赵璟是一位安贫乐道且好读书的雅士,素与琼山优秀学子薛远、丘濬友善来往,并将这两位好友带到霜筠轩饱览群书。后来,薛远、丘濬先后于正统七年(1442)、景泰五年(1454)举进士及第。明代海南诗人王佐在《琼台外纪》中载:“璟尝与薛尚书继远、丘文庄仲深友善,时接谈笑,其声琅琅。然每伤其妻父王霜筠先生家多书籍而后无能主者。收藏宝蓄,用资诸人,以故薛、丘二公多得名书观览,皆起寒畯,而能以学识致通显,为海内名人,璟有助焉。”可惜,霜筠轩及其藏书已无存。王惠的著作《截山咏史集》《岭南声诗鼓吹集》也未见流传。


03“海南第一楼”

📖郭晚香海外传书香

为打造海南第一所新式实学学堂,清光绪十五年(1889),两广总督张之洞、巡道朱采仿广东学海堂例,在原苏泉书院西侧建学圃堂,学圃堂旁建有“海南第一楼”、观稼堂和五公精舍等。“海南第一楼”实际上起着藏书楼的作用。楼上用于祭祀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李光等五公,楼下成为藏书馆。为了将学堂办好,朱采先后聘请有从政经历的举人潘存担任苏泉书院山长,浙江名士、知名藏书家、出版家、举人郭传璞担任学圃堂主讲。《海南第一楼》。林光博 绘 “海南第一楼”藏有官藏书和郭传璞的个人专藏。官藏书主要是朱采用办学经费购买的经籍和张之洞从广雅书局调拨来的“广雅丛书”等书籍。郭传璞专藏是郭氏从浙江带来的私人藏书,计有8000多卷,它们的出现丰富了学圃堂藏书,与官藏书加在一起,使“海南第一楼”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卷书楼”。郭传璞雕像。陈雅如 摄 郭传璞,字怡士,号晚香。他在学圃堂讲学两年,光绪十七年(1891)春卒于讲院,终年七十五岁。郭传璞在浙江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藏书家,他收藏的珍本自是价值不菲,同时,他又是出版家,在浙江时已刊刻多种图书,他刊刻的《金峨山馆丛刻》是江浙一带先贤未曾刊刻的遗稿,非常珍贵。民国《琼山县志》卷二十三《官师志》载:“海外得见其书,珍同拱璧。”年迈的他将这些个人藏书都带来,可见其有终老海南之意。在学圃堂,他不仅将自己珍藏的图书分享给学生阅读,病重时,还常委托学者王国宪为其购买图书。他爱生如子,言传身教,不遗余力。此外,他还应知府隆斌之邀,对残损的道光《琼州府志》及该志缺失的部分墨版进行抢救式修复,经过80多天的辛勤工作,补刻了7万多字。我们现在能看到该志的完整版即道光《琼州府志》光绪十六年(1890)补刻本,要感谢郭传璞。王国宪发掘整理的《琼州府志》。资料图民国初,郭氏藏书移至五公精舍,后五公祠图书馆成立,专藏郭氏藏书;“海南第一楼”官藏书则随着苏泉书院迁至府城东南新址,而置于新建的藏书楼中,后被琼崖中学校(原琼台书院)接收,现在部分藏书分藏于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钤“第一楼官藏书 不准携带出院”楷字朱印。郭氏藏书则在民国时期不知所踪,海南老作家白苗称五公祠图书馆藏书在民国时期被军阀、政客等抢夺一空。海口五公祠内的五公精舍。蒙乐生 摄 
除了以上列举的藏书阁(室)外,琼台书院藏书和近现代学者王国宪传承的王氏经籍,经过数代积累,均达到2万余卷,声著于海南藏书史。现存琼台书院藏书分藏于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王国宪藏书仅有74种1280册藏于海口图书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王氏后人所赠,其藏书卷首多钤“琼雅堂经籍金石之章”“尧云珍藏”等印,此中亦有许多人文故事。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编辑:林明洋 实习生:孙林洁

内容审核:林英翠

值班主任:林晨音

推荐阅读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项专项规划通过评审


海易兑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超30亿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南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