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生吧 文物丨古乐器中的“C位”,千年后仍“声声不息”

海南发布
2024-10-21



独特造型,浑宏声色

……

在一些重要时刻

经常“C位”出现的它

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本期《重生吧,文物》

带你认识这件

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

👇


奏乐、发送信号、指挥战阵、

祭祀、陪葬

……

鼓韵华夏,传承千年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汉代的北流型四蛙铜鼓,虽外表朴实无华,但作用可大!我不仅能奏乐、发送信号、指挥战阵,祭祀、陪葬等场合也少不了我。鼓韵华夏,传承千年。期待在21世纪,大家把我“奏响”的那一刻,铜鼓震天响,一起来看看关于我的故事吧。


古代作战

击鼓进兵,鸣钲则止

故称行进为鼓行


铜鼓是汉代军队

常用的一种作战工具


静静凝视

让人仿佛回到了

战马嘶鸣的冷兵器时代



出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

十月田镇的

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

2008年海南省博物馆开馆时

从海口市五公祠管理处调拨的



这面铜鼓高56cm面径100cm

鼓面宽大,边缘有垂檐

鼓面正中铸八芒太阳纹

三弦分七晕,弦纹之间饰云纹

鼓面边缘铸四只立蛙

铸造精良,形状规整,保存完好



圈带上的青蛙

则是极富特色的一种装饰

呈立体浮雕状


专家认为

对于稻作的民族来说

青蛙是益虫,可以保护庄稼

铜鼓上的青蛙

也反映了古人对蛙的崇拜


对海南岛来说

蛙类不仅是常见的两栖动物

还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出现在诸多的琼岛风物上


远到汉代的铜鼓

近到黎族同胞衣服上的纹饰

蛙纹成为海岛上

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甲骨文中的“鼓”字

左半边与崇阳铜鼓几乎一模一样

分为鼓冠、鼓身、鼓座三个部分

而右半边像是一只手握着鼓槌

正准备击鼓



现在的“鼓”字也可见这一渊源

由此可见

三千多年前,鼓的形制就已基本定型

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鼓不断演变


①从材质上划分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

土鼓、铜鼓、皮鼓等不同材质的鼓


“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

——《周礼·春官》


唐宋以后,皮鼓广泛流行

比如因仅一面蒙皮而得名的单皮鼓


单皮鼓,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②从作用上划分

鼓在古人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古代称鼓为八音之一

常被使用在乐舞、宴会和祭祀中


《诗经》记载了

鼓与钟、磬一起敲打奏乐的情景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

——《诗经·周颂·执竞》


鼓稳稳占据古乐器中的“C位”

《五经要义》中称鼓为“舞音之长”

一切乐器的敲击演奏与截止

都要听从鼓的指挥


“凡鼓瑟、鼓琴、鼓钟、鼓簧、鼓缶皆谓之鼓,以五音非鼓不节。”

——《五经要义》


鼓还经常应用于战争中

“闻鼓声而进”

古代行军,军队听到鼓声就冲锋陷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代战争中,鼓用来鼓舞士气





古时

铜鼓流行于广西、广东、

云南、贵州和海南岛等地


是秦汉至隋唐时期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

重要的青铜礼器、乐器


海南出土过多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铜鼓

它们对于研究海南青铜文化

特别是海南各民族迁徙历史及文化

有着较大的价值



铜鼓体现了海南岛与中原地区

在文化上的一脉相承

虽然冷兵器时代已经远去

但铜鼓所寓意的勇于开拓

一往无前的精神却永不过时

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具象的物质

更是鼓舞人心的文明力量


📱
打开“海南发布”对话框
点击“遇见文物”菜单栏
即可预约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往期链接: 重生吧 文物丨这个极简风的碗中,有点东西重生吧 文物 | 800多年前的“海底盲盒”,开箱!重生吧 文物 | 美拉德配色,早被黎族先民拿捏了!


来源:海南发布综合海南省博物馆、CCTV4国宝档案、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沛稼
海报制作:陈文珠
内容审核:林英翠
值班主任:史晓晖

推荐阅读



🤩三亚“树上熟”榴莲要来了
走啵,去海南村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南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