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这份“绿色成绩单”,好养眼→

海南发布
2024-10-22

原标题:我省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绿图强谱新篇 


5月26日6时15分距离三亚市70海里水深500米的海域重达500公斤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被顺利放归大海

历经145天数百人接力参与救助只为让大鱼“海棠”重归家园生命的奇迹在海南上演
据悉
这是国内首次成功救助搁浅短肢领航鲸也成为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又一生动诠释

5月26日,志愿者使用无人机实时观察刚刚放归大海的“海棠”。





生态环境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


四年来,海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绿图强,持续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不断完善转化机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着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俯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山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01

坚守底线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年来,海南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而这个底线就是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海南优良天数比例和包括PM2.5在内的五项污染物浓度守住历史最好水平,其中PM2.5浓度保持在12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


同时海南生态家底也日益丰厚——截至目前,海南累计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1100亩,长臂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而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野生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濒危野生动物也重现踪迹,重回人类视野。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长臂猿采食花朵。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海洋,珊瑚礁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在持续展开,2022年《海南省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地方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截至去年底,海南已在琼海、东方、三亚等地新增修复珊瑚礁28.5公顷。


去年11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海南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不折不扣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56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第二轮督察44项整改任务完成43项,第三轮督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海南还首次成功申报“海南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打造热带陆海生命共同体修复新范式。


02

持续发力

六大标志性工程筑牢优势


博鳌东屿岛上,屋顶、栏杆、地砖都能发电,光、热、水、风皆化为绿电,书写绿色低碳转型的“海南实践”。


今年3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由住建部和海南省共同建设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提前完成改造任务,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认证,正式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俯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近年来,海南聚焦优势所能和国家所需,生成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从最初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等标志性工程,到“六水共治”,再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持续滚动打造。


一批标志性工程“重头戏”落地,既发挥出牵引、示范作用,更为海南生态筑牢优势。


近年来海南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逐年增加,去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已超70%,排名全国第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公布实施,勘界立标一期工作如期完成。


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去年海南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超50%、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二,意味着海南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也高达78.5%。


禁塑工作更是在源头管控、综合监管、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全省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已达80.2%。


“六水共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摸清治水工作家底,“六水共治”去年全口径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


03

和谐共生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四年来,海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新路径,向绿图强,汇聚更多优势为绿色发展之路加速赋能,在实践中探索答案。


去年底,海南首个年捕集利用6万吨二氧化碳项目落户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上迎来“捕碳高手”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它能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并实现循环利用,变“碳”为“宝”。


位于临高金牌港开发区的海南(临高)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检测试验创新中心。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近日海南多个海上风电场进入大规模安装阶段,也带动海南风电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目前全球最长的风电叶片在海南成功生产并顺利装船出海。


绿水青山的“身价”不断提升,海南专门出台了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去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度GEP核算结果出炉——由2019年度的2045.13亿元提升至2068.39亿元。


白沙“两山平台”成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引擎、五指山市永训村建立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见实效——去年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3个案例,引导各市县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首笔“GEP贷”落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南还在持续迈出新步伐,向新发力,向绿图强。




看见自贸港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顺畅运行

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从1.2万吨降至470吨


俯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场馆屋顶被可发电的光伏板覆盖。(资料图)


“快给我和这朵‘花’拍个照!”近日,在位于琼海市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来自巴勒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等多个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建设研修班学员来访参观。在一排不停旋转的花朵风机前,许多学员争相留下了合影。


这样的场景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很是普遍。自3月18日示范区启动运营以来,大批国内外调研团慕名而来。


“这些光伏板使用的周期有多长?”“这杯咖啡是如何实现零碳的?”……在参观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过程中,学员们不时提问,尤其对光伏板使用周期、花朵风机、零碳咖啡、碳魔方等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的示范项目,耗时两年建设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名副其实,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改造前的1.2万吨降到了每年约470吨,接近零碳。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是我们打造的最特殊的工程项目。”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数转科创部零碳工程师刘洪文告诉记者,“普通的项目在完成建设后就能产生价值,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建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还需要继续探索运营,做好零碳示范的后半篇文章,在展示中国双碳成果的同时,带动大家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理念。”


走进东屿岛,你会发现岛上新增了不少近零碳打卡点。为了让游客更清晰地了解碳是如何在岛上“清零”,博鳌东屿岛旅游度假区将这些打卡点纳入讲解路线,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讲解介绍。


在新闻中心的休息区“走近零碳bar”里,几台名为“东屿岛碳魔方”的机器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当你投入了一个塑料瓶后,屏幕上显示:回收一个塑料瓶节约的碳能量可供一盏25瓦的电灯照明4小时,回收一个易拉罐节约的碳能量则可以让一台66瓦的冰箱连续运行3.5小时。“我们希望能借力技术加强大家对零碳的感知,让市民游客知道,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在助力让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刘洪文说。


尽管经过改造,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仅为约470吨,但想要把“470”变成“0”,并非易事。“未来我们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改进,持续丰富近零碳场景。”刘洪文表示,中远海运博鳌将继续完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营,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打造成为继博鳌亚洲论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后的第三张东屿岛名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探索提供优秀样板。






出彩人生


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数转科创部市场策划和品牌推广经理姜萍:

让近零碳看得见摸得着


“早上一边吹着河风,一边跑步真的太治愈了!”每逢周末清晨,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环岛步栈道上,总能看到姜萍的身影,6月2日清晨也并不例外。在乐美湖畔,一只白鹭停落枝头,姜萍慢下了脚步,驻足欣赏。


眼前这个充满活力的辽宁姑娘是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数转科创部市场策划和品牌推广经理。自2022年来到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后,她便与“近零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2年,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建设。为了做好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建设运营,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启动了“启明星”计划,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专长研究绿色低碳、旅游度假等人才。姜萍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之前的工作中接触过绿色低碳环保的项目,但对于‘零碳’的了解并不多。”对于姜萍来说,“零碳”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快速学习,并不断输出。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前夕,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在即,姜萍和团队也在不断摸索如何让“近零碳”更加可感可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8大类18个子项目都是在硬件上进行改造,对于嘉宾和游客而言,零碳的感知并不直观。”姜萍说,如何让博鳌近零碳这样的硬概念,转化为人们低碳环保的“软”理念成为了该部门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的小伙伴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学习研究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乌镇互联网大会等国内大型活动的绿色办会经验,并结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实际进行创新升级。”姜萍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成功在2024年年会前打造了“走近零碳bar”。


说话之余,姜萍拿出手机打开其部门开发的一款碳普惠的小程序,并通过“碳币”点了一杯拿铁。身旁的无人咖啡机里的机械臂开始“舞动”,不一会儿,一杯热拿铁做好了。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我们真正意义实现一杯零碳咖啡。”姜萍解释,咖啡豆是通过碳中和认证的供应商生产的,纸杯使用了可降解、可回收的,咖啡机用的电是岛上产生的绿电。


当然,如果留意观察,你会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里发现更多零碳小细节。在走近零碳bar的展台里,展示了几款设计精美的书签,书签上介绍了零碳示范区的改造项目。“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书签,它还是太阳花的种子纸,放在水里可以开花结果。”姜萍说,游客可以通过低碳行为获得碳币,并兑换这样一份小书签,“我们希望游客们知道,每一个微小的低碳行为都有意义,最终可以开花结果。”


在研究如何让近零碳更能可感可知的同时,“零碳”的概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姜萍的生活。“现在我到哪里习惯性带上保温杯,既健康,又环保。”姜萍说,以前会时不时喝矿泉水,但从来没有意识塑料瓶子会产生碳排放。深入接触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后,她慢慢改掉了不少“小毛病”。


尽管工作很忙碌,但姜萍仍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与会嘉宾、市民游客在参观了解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后,真正走近零碳生活,践行绿色理念。




编者按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这项重大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年来,海南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奋楫逐浪——海南自贸港建设系列观察”6月1日起推出,并配套刊发跨版特别报道“切片观察”,全方位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粟蕾
内容审核:林英翠
班主任:林晨音

推荐阅读



为海南这座千年古城“支招”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调试工作有序开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南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