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丨秀外慧中 英声美妙——2021年“大师公益”系列之李秀英独唱音乐会有感
2021年10月8日,上海音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受邀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她的独唱音乐会。这是上海音乐厅创办的公益音乐会品牌“大师公益”系列音乐会中的其中一场,李秀英携带她指导的几位研究生、本科生,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艺术指导、钢琴演奏家冯佳音合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荟萃中外艺术歌曲与歌剧选段的音乐盛宴。
对于李秀英来说,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她从大学生成长为职业歌剧演员用了十五年,从舞台归回讲台恰好亦是十五年。现如今,李秀英已是国内外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主演多部歌剧女主角,在国内外参演和举办了百余场音乐会和学术交流。因此这场音乐会是她三十年一步步走向国际、回归故土,再与学生携手走上舞台的最佳见证,更是献给恩师周小燕先生最好的礼物。
一
“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
1993年,李秀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解景田教授学习声乐,翌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接受周小燕教授的指导。1999年,李秀英考取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纽约曼纳斯音乐学院(Mannes College of Music),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露丝·弗尔肯(Ruth Falcon)教授钻研歌剧演唱艺术,获得表演艺术家文凭后在欧美歌剧界逐渐崭露头角。2001年起,李秀英签约于欧美多家歌剧院主演歌剧。2007年,李秀英因出色地主演了普契尼歌剧《绣花女》而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纽约歌剧院“斯坦利·托森杰出演员奖”(The Stanley Tausend Award);2008年,又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纽约歌剧院“最佳女主角奖”(Diva Award);她主演的歌剧《蝴蝶夫人》由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全美直播(Live From Lincoln Center),凭借此剧李秀英荣获第68届“艾美奖”(Emmy Award)。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李秀英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具有嘹亮的歌声,她饰演的少女巧巧桑精致细腻,声音非常具有表现力。”①“李秀英的演绎令人信服,她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她那强壮清晰、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很轻易地穿透普契尼庞大的乐队。”②
● 2000年,与女中音歌唱家瑞吉娜·莱兹尼克 (Regina Resnik)
● 2002年,在纽约饰演歌剧《茶花女》中维奥莱塔
李秀英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在本次音乐会中得以全方位体现,从曲目选择,舞台调度、导演到歌者形体动作,李秀英亲力亲为,展示出她娴熟、巧妙的舞台掌控能力。音乐会的编排由上半场的外国作品和下半场的中国作品组成,展现了中外作品不同语境的艺术魅力和李秀英教演多年的成果。从体裁风格上看,上半场外国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歌剧选段;另一类是意大利语与德语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精心选择了四位作曲家的不同风格作品。例如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的《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列昂卡瓦洛(Ruggero Leoncavallo)的《丑角》(Pagliacci)、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以及弗朗切斯科·齐莱亚(Francesco Cilea)的《阿德丽亚娜·勒库芙露尔》(Adriana Lecouvreur)。
● 2004年,在法国里昂歌剧院饰演谭盾的歌剧《茶》中的公主
相比歌剧选段作品偏重展现角色情感饱满和炫技的爆发,艺术歌曲的演绎更偏重人物的内心世界,讲求音乐与诗歌的协同统一。上半场的西方经典艺术演绎中,选取了三位作曲家的六首艺术歌曲。其中,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除了创作歌剧外,艺术歌曲也同样突出,并因此确定了他“意大利的夜莺”身份,《热切的盼望》(Il fervido desiderio)、《痛苦的费蕾》(Dolente immagine di Fille mia)、《尽情欢乐》(Ma rendi pur contento)均突显了他创作的细腻与浪漫。除此之外,还选取德奥艺术歌曲的两座高峰:舒伯特(F.Schubert)的《从塔塔罗斯来的人们》(Gruppe aus dem Tartarus)以及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万灵节》(Allerseelen)和《奉献》(Zueignung)。
● 2008年,在美国纽约歌剧院饰演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
● 2014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歌剧《一江春水》中的于素芬
下半场中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的选择同样颇有讲究,所选作品均出自于上海音乐学院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从建校之初的青主(廖尚果)、丁善德,到当代声名显赫的桑桐、王建中、赵季平(上海音乐学院名誉教授)等,曲目铺陈俨然一幅历史画卷,从一个侧面回顾和展示了该院艺术歌曲创作的历程。自“五四”运动起,中国呼唤着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经典,随之诞生了大批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要求相近,讲求“诗乐相容”,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五声音调相结合,既保持着艺术歌曲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本土文化精神和艺术个性。
歌剧与艺术歌曲一样,随着西学中用的风潮来到中国,目前也成为时代号角的主旋律,体现着家国情怀、人生百态。李秀英选曲《伤逝》和《一江春水》中的歌剧选段,两首作品吸收了戏曲、民歌等传统元素,妥善处理了腔词关系,无不体现了中国歌剧气韵。
整场音乐会,可以用“情”字当头作概括。
1
情之于“盼”
”
音乐会开始,随着钢琴声描绘出贡多拉船在水面荡漾的场景,几位翩翩少女陆续缓步登上舞台,巧笑嫣兮,音色曼妙。演唱的一曲《美丽的夜》(Belle Nuit)选自《霍夫曼的故事》,这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船歌,描绘出夜色的美丽与爱情的欢乐。歌剧中原本的二重唱此处叠加为六人演唱,音响层次更为厚重,歌声伴随着钢琴伴奏逐渐摇曳向上,弥漫着愁思万千。随后,李秀英一袭红衣登场,演唱了以善于写作气息宽广、婉转美丽旋律著称的贝里尼的几首艺术歌曲。《热切的期盼》是一首单三部结构的作品,转调的频率如同那份激动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展现强烈戏剧张力的同时,也衬托出李秀英对音色的出色把握能力,每次的延长记号似乎都是情感抒发的关键点,感情之火使人内心无法平静,如同久违的拥抱,灿烂且饱满。
如果说贝里尼的歌剧是华丽的旋律衬托着浪漫、梦幻意境的话,那么其艺术歌曲的创作则更加强调贴近个人的情感变化,更直观地对心理和情感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与表白。《尽情欢乐》同样是表达期盼之情的作品,冯佳音的钢琴伴奏增加了乐曲旋转、流动的自由情绪,李秀英的歌声包裹着这份情绪娓娓道来,温馨的氛围渲染着深沉的爱意。贝里尼是用旋律抒情的天才,李秀英则发挥她大抒情女高音的特长,演唱起来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完好地表现出贝里尼艺术歌曲的细腻与浪漫。每曲终了,都会赢得满堂喝彩。
上半场压轴曲目,李秀英亮出拿手好戏,选择了歌剧《蝴蝶夫人》中女主角巧巧桑(Ciocio San)出场时的第一首咏叹调《蝴蝶夫人入场婚礼咏叹调》(Ancora un passo or via)。“蝴蝶”之音再度唱响,在女声合唱由远及近的衬托下,李秀英缓缓从舞台后方走来,一个满怀欢欣和自信的“蝴蝶”逐渐清晰于观众眼前。李秀英的歌声从浅吟低唱到高音爆发,两者之间的游离渐变是女高音水准的完美印证,观众被她饱满的歌唱带入剧中情景。
李秀英演唱中国作品之精湛,得到大家的赞扬和好评。在她看来,只要用心、用情,肯于在中国民族艺术的灵魂深处进行探索,西洋美声同样可以完美地演唱中国作品,用“美声”唱“中国歌”,不是简单地用西洋技法演唱本土音乐,而应该是在有质量的声音状态中尽情展示中国音乐的本色,不应该把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洋美声艺术僵化地对立着看待。李秀英演唱歌剧《伤逝》选段《欣喜地等待》,丁善德早年作品《爱人送我向日葵》以及赵季平的《关雎》时,大到对整首作品风格的掌控拿捏,细微到每个字句的咬字发音、行腔走韵的讲究,气韵生动,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演唱与细腻的钢琴伴奏相得益彰,其精彩诠释非一个简单的“情”字可以概括。
2
情之于“忆”
”
李秀英表示,这场音乐会其中一个情缘是对恩师周小燕先生和她留学美国时的专业导师露丝·弗尔肯教授的感念和追忆。作为学生,用经过她们指导的歌声送上心中的思念,是最亲切、独特的一种方式。
● 1998年,与恩师周小燕在家中合影
●2016年,于纽约与露丝·弗尔肯夫妇合影
《痛苦的费蕾》是一首充满痛苦和哀伤的作品,通篇宁静忧郁,娓娓道来,表达了主人公在爱人墓前痛哭并承诺永远爱她的悲痛情绪。和贝里尼的其他艺术歌曲一样,《痛苦的费蕾》同样以疑问的方式开始,李秀英用温柔期盼的语气诉说着哀思,钢琴伴奏简朴,给予声乐充分的发挥空间,三处延长记号带给听众意犹未尽的停滞感,铭记这失去至亲的悲痛。
过往的人与事并不会随风消逝,只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理查·施特劳斯《万灵节》,渲染了这种安静而虔诚的氛围。李秀英的歌声起于弱拍,用饱满的气息控制声音,表达出内心深处对逝去之人的无限眷恋。歌者的三次呼喊:“如同从前的五月”,犹如与逝者的对话,感情至深、如泣如诉。
民歌改编是中国作曲家创作锦囊中的一件法宝,既要保留民间乡土韵味,又要显示作曲家卓越的创作能力。听李秀英唱丁善德根据云南民歌编曲的《想亲娘》,能真切感受到她对母亲般的恩师的思念之情。民歌的直白抒情在丁善德的改编下更具层次感,歌唱家则凭借强大的气息支撑,带着情绪流动向前,将这种感情不加任何掩饰直截了当地呈现出来。
桑桐的处女作《林花谢了春红》曾是周小燕先生演唱的曲目。这首别具一格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了瓦格纳“主导动机”的手法,抛弃方整性结构而代之以非规整的结构和多变化的节拍,音乐构思细密,李秀英的歌声随着节奏辗转变化、音色美妙,一份对恩师的敬仰与思念之情弥漫在歌曲的字里行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四幕歌剧《一江春水》的点睛之笔,也是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李秀英是这部歌剧中于素芬一角的首演,周小燕先生曾无微不至地给予她指导。《我和他》是剧中于素芬临终前的长段咏叹调,李秀英以其厚实的声音,将剧中角色悲痛中不失对美好的怀念与想望,绝望中不忘保持一个善良女人尊严的状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地表现了出来。演唱此曲时,李秀英同样带着一众学生共同登台,与上半场《蝴蝶夫人》巧巧桑出场咏叹调贯穿一致,首尾呼应。
二
“教师是一份更加崇高的职业”
舞台上的李秀英曾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荣誉,讲台上的她同样优秀。2006年,回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的李秀英便一直铭记着周小燕先生的教诲:“秀英,做一名好的歌剧演员是个人的成功,但做一名好的老师会影响很多学生,甚至几代人。教师是一份更加崇高的职业。” 回国任教以来,李秀英三十多次出访国外歌剧院和国际艺术节参加重要演出,在国内参演和举办了一百六十余场音乐会及学术交流活动。担任诸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重大赛事的评审专家。录制出版了《欣喜地等待》《爱人送我向日葵》等多张个人专辑。虽工作任务繁重,但她潜心教学,乐在其中,回国至今,李秀英已教授近七十位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
教学中,李秀英非常重视教演相长的理念和实践。她说:“跟学生们说一百遍不如领他们上一次舞台,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很直接、很重要。”身披荆棘才能成长,这曾是周先生对她的教诲,也是如今李秀英对学生们的嘱托。面对演出前紧张的学生们,李秀英想起了周先生当年带她讲学、演出的经历,她回忆道:“先生就坐在身边,一个眼神就能给我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传递。所以,我现在要把这份力量传给我的学生们,看着学生们的成长,这种角色转换的幸福是高于单纯做歌剧演员的。”③虽然每次舞台演出都会有一份作为演员的欣喜和欢乐,但带领着学生们共演,更多了一份做老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将舞台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教学成果推上舞台,这是李秀英坚守舞台和讲台的执着与追求。她说:“舞台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我很幸运作为一名专业老师能经常在舞台上歌唱。我会把舞台上点点滴滴的演出经验带回课堂。”这场音乐会是舞台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个实例,同时,也让李秀英更加体会到周先生所说“教师是一份更加崇高的职业”的分量。
周小燕先生曾经专门写下三句话勉励李秀英:“不要多吃,不要多睡,不要太可怜自己。”④李秀英把这三句话奉为座右铭,她理解少吃、少睡是让自己保持律己、刻苦向上的学习于工作状态;不要太可怜自己是在调侃中隐喻着知难而上、永不言弃、挑战自我的厚望与鞭策。以周小燕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前辈们,通过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教学与探索,培养了大批优秀歌唱家与教师团队,为中国声乐的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当代声乐教育群体中的一份子,李秀英时刻谨遵导师教诲,尽心尽力地培育声乐新苗,传承和发扬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秀声乐学统,带领着学生们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与攀登。
●2021年10月,“大师公益”李秀英独唱音乐会
至今,李秀英已走过三十年歌唱艺术生涯。前十五年,她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是美丽的“蝴蝶夫人”。后十五年,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舞台和教室均成为她的主场。李秀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她的力量来自恩师的教诲、传承以及做一名教师的担当;她的魄力来自教、演多年的自信与追求;她的快乐来自学生们的爱戴与信任;她的洒脱来自于同事的协助与家人的支持。在李秀英看来,歌唱有一股力量,让她坚守梦想。
注释:
①② 转引自李华盛《心驰神往处 不渝追寻路——访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歌唱艺术》2018年第12期,第5页。
③ 音乐会后笔者对李秀英的采访内容。
④ 李秀英《感悟老师的话》,《歌唱艺术》2016年第5期,第21页。
*原载《人民音乐》2022年第三期
杨婷婷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审核 绳长杰
(排版 宋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