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比较“鼠头鸭脖”,江苏高校发生的这种事特别是后续,更使我意难平

司马弼 南方时间 2023-07-03




本文首发于南方时间
文 / 南方特约撰稿 司马弼
编辑 / 南来风(微信号:nan2000fang)


“鼠头鸭脖”事件昨日终于水落石出,是鼠头而不是鸭脖,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撒谎。舆情并没有就此平息,网友问,老鼠身子到哪里去了?一群公职人员公然撒谎,是谁给了他们勇气?细思极恐。


“鼠头鸭脖”事件已经突破了一切的底线,而最近江苏扬州大学发生的一个事情特别是后续,更令人意难平。是的,事情事态升级了。



01 高校学术委员会将自己学生的抄袭论文判定为不抄袭



本文说的就是江苏扬州大学研招黑幕的事情的最新后续,事件详情见南方时间《原来不是你没考好?江苏高校两起研招黑幕事件震碎你三观》一文。而事情曝光、公众关注后,最新的后续情况让人再次惊掉了下巴。


有该校教职工投书南方时间,爆料发生黑幕事件的当事学院,召开学术委员会,公然为涉事申博抄袭论文洗白,判定抄袭论文为不抄袭。


这个学术委员会决议没有公布。但从申博学生经涉事学院评定成为优秀毕业生和该生报考该校辅导员已进入面试环节等后续情况来看,该院将抄袭论文判定为不抄袭,大概率是真事情。


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5月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以下简称《界定》)明确界定的剽窃行为是:“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


《界定》对观点剽窃的界定:“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观点剽窃。观点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等。

b) 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c)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减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d)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进行拆分或重组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e) 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增加一些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界定》对文字表述剽窃的界定:“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文字表述剽窃。文字表述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

b) 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

c) 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进行引注。

d) 连续使用来源于多个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标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文献来源。

e) 不加引注、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删减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

f)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g)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删减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界定》对整体剽窃的界定:“论文的主体或论文某一部分的主体过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应界定为整体剽窃。整体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

a) 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b) 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如补充一些数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分析等。

c) 对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进行缩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d) 替换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e) 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的结构、段落顺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f) 将多篇他人已发表文献拼接成一篇论文后发表。


申博学生的剽窃论文仅两页纸:



申博学生的剽窃论文,在观点、结构、文字表述诸方面甚至整体,存在全面的抄袭,主要抄袭《内蒙古师大学报》2013年第6期载范颖睿《连动句中连动项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的分析》等论文。


短短两页纸,抄袭面竟达90%以上。完全符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所说的剽窃。


申博学生剽窃论文与《内蒙古师大学报》范颖睿等人论文比对:


1.范原文“VP1与VP2之间有动作的先后关系,即VP1和VP2表示的动作或事件在时间上有先有后、互相衔接、接连发生。”吴文为“VP1与VP2之间有动作先后的关系,二者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先后顺序发生。”


2.范原文“VPI和VP2表示动作与其目的的关系,即VP1表示动作,VP2是该动作的目的。”吴文为“VP1与VP2之间分别表示方式与目的,VP1表示主语发出指令所采取的方式,VP2表示主语所要达到的目的。”


3.范原文“VP1说明VP2的动作方式,VP1后往往有‘着’。”吴文为“VP1表示动作方式,其后往往带着‘着’。”


4.范原文“VP1和VP2表示互补关系,两者互相补充、互相说明。”吴文为“VP1与VP2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件事,互相补充,强调同一件事。”


5.范原文“VP1和VP2表示动作或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一般是VP1表示原因,VP2表示结果。”吴文为“VP1与VP2前后两件事表示因果关系,VP1表示主语发出动作的原因或情况,VP2是指由VP1所引起的结果。”


6.范原文“从以上例句中可以发现,这些连动句的连动项VP1和VP2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比较单纯的。但通过观察大量的连动句,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连动句的连动项之间,其语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通常表现为一个连动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义关系。”吴文为“从以上的一些分类中可以看出:这些连动句中连动项VP1与VP2之间存在着单一的关系,然而连动句各连动项之间的关系并非单一化,其语义关系往往十分复杂,即一个连动句中各连动项之间存在两种及以上的语义关系。”


7.范原文“一、连动项间先后语义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因此第(10)、(11)句是先后关系与目的关系并存的连动句。”吴文为“(一)VP1与VP2之间存在先后关系与其他关系……这是VP1与VP2之间的先后关系与目的关系并存的连动句。”


8.范原文“二、连动项之间方式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首先,以上连动旬中VPI与VP2之间存在明显的方式关系,‘去上学’的方式是‘骑车’……同时,这些句子的连动项之间还存在其他语义关系……因此第(15)、(16)、(17)句是方式关系与目的关系并存的连动句。”吴文为“(二)VP1与VP2之间存在方式关系与其他关系……这三句连动句中连动项存在着很显然的方式关系,如‘买菜’的方式是‘坐车’。另外,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其他的语义关系。(17)(18)(19)中连动项之间还存在着目的关系,即VP2是VP1的目的,因此这三句是存在关系与目的关系并存的连动句。”


9.范原文“三、连动项之间目的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首先,以上连动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明显的目的关系……同时,这些句子的连动项之间还存在其他语义关系。第(19)、(20)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条件关系,VP1是VP2的条件。”吴文为“(三)VP1与VP2之间存在目的关系与其他关系……在以上三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同时在(20)(21)中VP1与VP2之间还存在条件关系,即VP1是VP2的前提条件。”


10.范原文“四、连动项间因果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首先,以上连动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同时,这些句子的连动项之间还存在其他语义关系。第(23)、(24)、(25)、(26)、(27)句中的VPl与VP2之间还存在先后关系……也就是说,VP1与VP2之间有明显的顺序性。因此,第(23)、(24)、(25)、(26)、(27)句是因果关系与先后关系并存的连动句。”吴文为“(四)VP1与VP2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其他关系……从中可以看出,VP1与VP2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VP1与VP2之间又存在逻辑的先后顺序性……其余两句是VP1与VP2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先后关系并存。”


11.范原文“五、连动项间补充说明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首先,以上连动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明显的补充说明关系。“买房子”买的怎样?——“买贵了”;飞机“飞低空”结果怎样?——“飞得观众心惊肉跳”;而(30)、(31)、(32)是从正反两方面互相补充。同时,这些句子的连动项之间还存在其他语义关系。第(28)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先后关系……第(30)、(31)、(32)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条件关系,VP1是VP2的前提条件。‘放着家不回’的前提条件是‘放着家’、‘有家’……因此,第(30)、(31)、(32)句是补充关系与条件关系并存的连动句。”吴文为“(五)VP1与VP2之间存在补充说明关系与其他关系……在(26)(27)中,VP1与VP2存在着很明显的补充说明关系,‘写作业’写得怎么样啦?‘写困了’。‘哭泣’的状态是怎样的?‘哭得泪如雨下’。二者相互补充,互相说明。此外,第(26)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先后关系。第(27)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条件关系,VP1是VP2的前提条件。‘哭得泪如雨下’的前提条件是‘哭泣’,因此,第(27)句是补充关系与条件关系并存的连动句。”


12.范原文“六、连动项间条件关系与其他关系并存……首先,以上连动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明显的条件关系。‘买房子’的前提条件是‘有钱’……同时,这些句子的连动项之间还存在其他语义关系。第(33)、(34)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因果关系。VP1是VP2的原因。因为“有钱”所以才能“买房子”;因为“有时间”所以才能“收拾屋子”因此第(33)、(34)、句是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并存的连动句。第(35)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补充关系。VP2是VP1的补充说明。公民的权利很多,而在该句中,所拥有的权利是“发表言论”,“发表言论”是在补充说明有什么样的权利。因此,第(35)句是条件关系与补充关系并存。”吴文为“(六)VP1与VP2之间存在条件关系与其他关系……显而易见,以上的连动句中VP1与VP2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赢下这场比赛’的前提条件是‘有能力’,‘揭发腐败现象’的前提条件是‘有权利’。同时,第(28)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着因果关系,VP1是VP2的原因,VP2是VP1的结果。因为‘有能力’所以才能“赢下这场比赛”,可见第(28)句是条件关系与因果关系并存的连动句。第(29)句中的VP1与VP2之间还存在补充关系。VP2是VP1的补充说明。公民的权利很多,而在该句中,所拥有的权利是‘揭发腐败现象’,‘揭发腐败现象’是在补充说明有什么样的权利。因此,第(29)句是条件关系与补充关系并存。”


13.范原文“连动句中连动项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连动句研究的重点……对连动项之间多种语义关系并存的语言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对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认识。”吴文为“连动句中连动项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连动句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连动项中到底存在几种语义关系,学界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加强对连动项之间多种语义关系并存的语言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对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认识。”


鼠头鸭脖结论大家等了17天,而江苏扬州大学研招黑幕事件处理结果师生等了九九81天,等到的是这样不摇碧莲的结局。


“这照片里的是你吗?”
“我说这也不是我,可他们偏说这是我。”


同鼠头鸭脖事件一样,涉事剽窃论文的鉴定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一个稍有文化的正常人就能看出;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把关已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良知。


大学学术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本来是要守护住大学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的。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为什么江苏高校发生的这件事特别是后续,比鼠头鸭脖事件更为严重?因为,这直接动摇了高等学校存在的做人诚信、学术诚信、实事求是、求真向善、教书育人、尊纪守法的根基。


研招黑幕事件涉事师生,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论文还被学校洗白;剽窃学生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被学校安排进辅导员招考面试,大概率会留校一边担任辅导员老师,一边成为在读博士生。


自大学产生,大学不仅是知识和学术的中心,还是思想的中心、追求真理的中心,是要给全社会提供示范的。


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后的底线。如果大学这样子没人管,以后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不敢想像。当然,已经有答案了,就是没有任何底线和羞耻感的会混世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02 学术委员会师生涉嫌严重学术不端



这个学术委员会唯一的跟剽窃论文专业有关的张姓成员,据说会上竭力为剽窃论文辩护,而剽窃学生就是张某任学科带头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张某之前就曾经爆出过剽窃同事学术成果,以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大量抄袭的事件。


a、省职称考试用书为剽窃作品?

张某曾经邀请一位朋友兼同事共同编写《古代汉语》教材,说是以同事为主,他自己为辅编写和署名;全书除“语法“一章由他自己负责,全部由同事编写。出版由张某联系。


张某之后利用自己送交清样的机会,将两个人编写的教材署名变为他主编,同事为副主编。



而在高校,除主编,副主编是不算作科研成果的。


就这样,张某将别人的东西占为了己有。同事跟他交涉时,张某承认不当,说只印了400本,将全部收回不再面世。


而这本教材之后成了江苏省人事考试用书,加印了若干次。张某竟以主编身份,负责多年省人事厅职称古代汉语考试命题。

由于张某古代汉语很多东西都不懂,每次命题,就请已退休的古代汉语教授帮忙。而这些,同事一直被蒙在鼓里。


b、可能这是学位论文最大的瓜

下面是更令人惊愕的事情。下图是部分张某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查重报告:




限于网文篇幅,先列举两篇。去除论文作者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都超过七八十了。张某历年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二三百吧?学位论文能从题目到内容,几乎不加更改地进行抄袭?


都说张某作为学科带头人,每次研究生双选都是暗箱操作,挑的研究生个个才貌双全,为什么论文都这么写呢?

据说张某学生论文的问题是因张某自己告密同事学生时被反查发现的。


03 余说


江苏扬州大学研招黑幕事件及其后续,令人感到羞耻。报料的该校师生反复强调网文不要出现该校的名称,留给他们作为校友的最后一丝尊严。

而此次事件从头到尾,相关院系、涉事师生有没有羞耻感?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人的良知、正义感、同理心等美好品质,都因羞耻感而涌现。”


人若懂得羞耻,则处世为人有底线,有所应为,有所不为。

中国经典《诗经· 鄘风 · 相鼠》云:“人而无止(耻),不死何俟。”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陪审团”判处死刑后,他决然地放弃了逃跑,选择饮下毒酒。只因他对自己的做法感到羞耻。这些都说明中外都以有羞耻心作为做人的底线。


· END ·


近期荐读



原来不是你没考好?江苏高校两起研招黑幕事件震碎你三观


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


当老实人又举起了屠刀


“学术妲己”事件背后的三个矛盾


震惊!所谓的全民打针,压根就没有批文?


专家:我国理科课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内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识




关注南方时间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