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这是我真正想在这里做的事 我的第一期音频,一定坚持
您好,这里是远山读者,我是小钟,与你相遇,是我的荣幸,我懂得不多,但会用心将自认为最好的内容讲给你听,分享和感受不同的理解,愿您也愿我能在此,有所得。
今天是我的首播。
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解读《沟通的艺术》。
作者罗纳德.阿德勒,这本书出版自2010年,豆瓣评分8.2,推荐给大家,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有个小标题,叫做“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既是本书所要讲的核心,那么是不是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当然不可能,这简单的两句话,是这本书强调的沟通艺术所在,它将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与之链接,一些看似毫无影响的事物,实际上联系紧密,它既有简单的案例可追溯,也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将观念建设在实践中,更具有参考性。
但是在本书中,我们也强调参考这个词,我推荐给您,希望能在众多讨论沟通的书籍中,做一些简化或引发一些思考,仅此而已。
第一次尝试做书本解读,某些观点上可能会有偏颇,希望大家能理解,小钟特别感谢正在收听的您,我会在这条路上坚持着走下去,与您一起慢慢前行。
那么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内容:
要了解沟通,我们得先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沟通,作者给了四个方向的解答,对应人在社会上的四种需求,他们分别是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和实际目标。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四种需求是如何对应我们的沟通请境的:
首先,什么是生理需求呢?有极端的例子显示,沟通甚至可以成为生死攸关之事,有这么一个例子,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他曾经是一名海军舵手,在一次航行中,他不幸在越南北部被俘虏,后来被单独监禁了六年后终于解放出来,他就描述,那段时间战俘们如何靠轻轻的敲击墙壁、费力拼出单词的方式,创造出一套秘密代码,以便能发送信息,囚犯们之间冒着风险仍保持和其他人沟通的,但是要知道暗地里的沟通,对于战俘来说,一旦被发现处罚是相当严重的,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严厉拷打,还有心灵上的打击,但即使如此,虽然每一个人都很害怕遭受酷刑,但是一个囚犯听到隔壁传来轻轻敲打墙壁的声响时,他们仍会对典狱人员说谎,因为在这里,残酷的拷打或刑罚,都不如长时间的孤独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对他们而言,孤独不亚于死亡。
从这个案例来看,沟通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的连接是毋庸置疑的,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列举了一大串因缺乏亲密关系而导致的威胁健康的事件:
比如说一份包含了近150项的研究,超过30万参与的综合分析显示,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们,其寿命要比社会孤立者,平均要长3.7年。
相较于拥有活跃社交网络的人,社交孤立的人,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那些离异的分居的和丧偶的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是有配偶的5到10倍。
这些结果证明了拥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了,就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再看认同需求,沟通的重要性,除了维持生存以外,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因为如果被剥夺了与人沟通的权利,我们将无从得知,我是谁?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都只有微量的,甚至没有自我认同感,我们是在别人诠释我们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是谁。
这个过程在我们童年时最最为明显,在这个阶段 他人的影响甚至会贯穿我们的一生,话说有一个小男孩在法国一个村落的菜园中偷蔬菜时被人发现,人们就惊讶,因为他的举止完全不像人类,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出一些奇特的哭叫声,虽然他缺乏社交技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缺乏身为人类的自我认同,正如作家罗格萨图克所写的,这个男孩没有任何成为人类的自觉,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和别人有连接的人,直到给予他慈爱的母爱之后,小孩才开始转变,他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人。
而社交需求来看呢,沟通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自我,提供我们和他人之间的连接外,它还可以满足我们更多的社交需求,这其中包含娱乐,感情,友谊,休闲和控制等等,在一份超过200名大学生参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最快乐的那10%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同时,这些非常快乐的人跟其他同学睡眠时数、运动量、看电视时间、宗教活动、喝酒量等等社会活动,在可观测数据中并没有明显差别。
最后一点为什么要沟通,就是实际目标了,简单来说的话,实际目标,它就像是一种命令,那比如说跟发型设计师说,你只需要稍微修剪发尾,或者与家人协商家务的分配,或者说服水管工人现在就来家里维修水管,诸如此类,能形成结果或完成目的的沟通。
好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而沟通,那么沟通,它的形成,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整样的原理呢?
简单来说,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收者,即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或者写字的人与看字的人。信息在从说者传递到听者那里,整个过程其实居然包含至少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递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比如说东东向丽丽表达出我想你的这种信息,可以是肢体、言语或表情)。
第二个环节,发送者将所要发送的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语言或者符号(东东将对丽丽的思念转化成一具浅显易懂的话:丽丽,我想和你见一面)。
(把这句话说出来)就形成了第三个环节。
发送的符号传递给接受者(也就是丽丽)丽丽接受到这个信息,就构成第四个环节。
到了第五个环节,丽丽将接受到的信息翻译成具有某种意义的可理解的内容(比如丽丽可能会将这句话翻译成:他想见我,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给我说)。
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发送者(也就是我们的东东,他需要得到丽丽的回应,丽丽可能会说好的,也可能说最近比较忙,东东根据这些反馈来确认信息是否被丽丽准确的接受。
以此就构成了一段沟通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呢。我们可能会受到噪音或背景的影响而导致我们沟通过程或结果出现变化。
背景,它可以是家境、性格或者知识面等等,而噪音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外在的噪音(比如说音乐、吵闹声等等),第二种生理噪音(比如生病,疲倦,失聪等)和第三种心理噪音(心情差、生气、郁闷等等)都作为噪音,成为影响沟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总而言之,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所处的背景或噪音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说完了为什么而沟通,及沟通的过程和影响,我们再来看看,沟通的五个特性:
首先,沟通具有独特性,对我们相处很久的死党或好友一起吃饭,我们可以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和刚刚接触的相亲对象一起共进午餐,我们是一定不会说,欸,你个吊儿郎当的家伙,怎么这么不客气,那同样的场景,我们就可能对坐在我们对面的相亲对象说:和你相处起来很轻松,我以为会尴尬之类的话,我们会根据接收对象的独特性,给出一套专有的沟通方式,这就叫做沟通的独特性。
沟通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是因为有独特性的产生,所以它又使每一段关系都变得无可取代,在你的人际网络中,你永远没有办法让你的同事取代家人的给你的感受,你对父母的沟通方式无法替换使用在与领导的沟通中。这就是沟通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个特点:沟通具有相互依存性,在一段人际关系中,你和对方的命运是相连的,你夸她可爱,是因为你觉得她可爱,如果你不存在,那么她在别人眼里就可能并不可爱,如果她不存在,那么你便不会表达出可爱觉得可爱的话语。同理,某人是领导者,是因为有人愿意被他领导。
沟通的第四个特点,一定的公开性,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分享彼此的感想,很多时候会大声的表达欢快,有些时候时候也会表达负面、私人的感受,比如生气之类的,这些都属于公开的信息。
沟通的第五个特点,它追求内在的回报,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课,与想要购买二手车的买主交谈,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通常并不是为了发展私下的关系,而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成交,这是外在的回报;我们花费时间和朋友家人相处,因为我们知道这段时间是值得的,对我们来说,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关系本身,这就是内在的回报。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确定一下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原则和有什么是可以帮助我们达成沟通的。
沟通既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行为,如刚刚所说的,我们和二手车买主交谈是为了达成最终成交的目的,我们和爱人或家人沟通,则只因为段关系于我而言是重要的,为了沟通而沟通,这是第一个原则,有目的和无目的的差别。
其次是在人际关系中不沟通,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行为,就会发送出信息,无论你选择是说出口,还是保持沉默,是面对。还是逃避,你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送给了对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像不曾关闭的发送机,不断的在对外输出信息。
还有就是,在沟通中,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我们也不太可能创造出一模一样的事件,怎么说呢,意思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改变,每一天都是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别人的感觉也在随时改变,即使我们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但当我们处于不同的时间、空间上时,沟通过程及结果也会不一样,这个原则,称为沟通的不可复制性。
沟通中最后一个原则我们要记住,所有的沟通,都拥有着不可逆转性,就像俗话说的好,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无可挽回的。
那么为了避免沟通中的一些差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沟通的“迷思”思考的思,首先就是,沟通的越多,不见得沟通就越好,两个人已经对一个问题沟通的十分透彻了,继续讨论就只是原地打转,并且如果沟通是消极的,那么消极的沟通越多,带来的消极的结果只会更多,两个猎人在打猎时,瞄准了同一只猎物,并且同时开枪,一个人打中猎物的脑袋,一个人打在猎物的胸口,他们经过一番协商那就一人一半分了就好,但这时打中头的猎人嘀咕了一句,按理先打死的人得到猎物,致命伤肯定是我这边的,然后另一个猎人就不舒服了,照你这么说,我占你便宜咯,好吧,那我们就再来谈谈怎么分吧。
那么接下来的场景,相信大家也可以想象到了,到最后他们甚至可能就此大打出手。
当然了这个例子举得是比较夸张的,借此例子想告诉大家,沟通中,注意适当性,在某些有关利弊场合中,考虑沟通向下发展的情景,在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上,学会见好就收,或者及时止损。
其次,沟通还有一个很大的诟病,就是沟通很多时候,它不是字面意思,很简单一个例子,一个人问你最近怎么样吗?但是这个人内心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具体问题,他的内在意思可能是:你此刻心情怎么样或者压根就是客套话。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我们必须承认,沟通并不表示彼此就是理解的,面对一些有内涵的话术,刻意的模糊回应,可以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当你的朋友问你最近怎么样,你可能会隐晦的回答:还好的,而不是纯实清楚的回答:老板安排了一堆活给我,心累,干什么都没劲。一旦这样说了可能会引起朋友的不知所措,如果朋友是正向的,那么你应该会守获一些鼓励,但是如果朋友是负面的,那么你们会一起抱怨,将负面情绪互相影响加深,在沟通中,我们不能总是第一时间表现积极,但是我们可以主动的避免消极,正面的模糊回应,也相当于善意的谎言。
在沟通情景中,尤其是处于下风的沟通情景中,我们还需要牢记一点,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当然,这句话与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没有关联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参与一个沟通场景来看看:
某个熟人在你面前一直重复说着一个笑话,可能是有关歧视或者性暗示的笑话。
而这让你觉得被冒犯了,为了回应这个笑话,就有几种方式可以采取:
第一种,你可以保持沉默。
第二种,可以要求第三方提醒说笑话的那个人,让他注意言谈间的攻击意味。
第三种,你可以暗示说笑话的人,让他感受到你的不舒服。
第四种,你可以开个玩笑,希望能借着幽默,缓和你言语上的攻击性。
第五种,你可以坦白,自己不太喜欢这个笑话,要求朋友停止谈论这个笑话,至少不要在你身边说。
第六种,你也可以直接叫她不要再说了。
在这个场景中,除了沉默和暗示,其他四个方案都是可选项,因为如果你只懂得保持沉默,或永远只会暗示,并且持续下去,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将会减少很多,甚至你会因此吃很多亏。
沟通还需要谨慎的一点,是他人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决定:
和一个非常敏感和局促不安的人相处,我们需要非常谨慎,与一个值得信任的老朋友相处,我们可则以放松说说心里话,沟通对象的社会地位、国别、信仰、性别、年龄等等与认知关联的特点,都会影响你的交流方式。
为了进行更加恰当的沟通,我们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循序渐进的培养构建同理心的能力和适时的自我监控。
同理心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理解起来也不难,只是实行起来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就是如同对方那样去感受与经验,对方的处境,同理心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以至于有些学者都认为,拥有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
那么自我监控呢,也就是字面意思,观察自身的行为,并适当调整自身行动的过程,在沟通中。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用过这个能力,我随便说一个例子:当我们和客户或者女朋友交流时,脑袋里忽然冒出一种想法说:“我看起来好像一个白痴,根本就不像我自己啊,嗯这个方案还不错,下次继续使用它”诸如此类的语言,会在你的脑海里面实时呈现,自我监控,在沟通中具有建设性,可以不断地让我们质问自己,我做得怎么样?如果发觉答案是不积极的,就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正向的运用它,无论私人场合还是正式场合都是比较适用的。
在认知影响沟通的情景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跨文化沟通,在不同文化的不同背景中,他人做出的手势与你相隔的距离,甚至视线接触的时间都可能都蕴含着另一层意义,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学习和了解,你愿意沟通这是一个重要的起步,愿意去容忍模糊的文化背景,愿意开放心胸,才能收获更多机会,也才能有所成长。
最后,做一个总结,今天我们收获了哪些信息
首先,我们得记住,沟通在很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它除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有效的沟通还能增进生理及心理健康,建立自我认同,满足社会需求等等。
其次,沟通的过程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模式,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沟通发送方和接收信息的一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时会被背景因素或各种类型的噪音所干扰,有外在噪音、生理噪音、心理噪音这三种。
再有就是沟通的五个特性和人际互动原则,沟通中的每一段人际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一定公开性,并且追求内在收获回报的,这是沟通的五个特性。
在人际互动原则中,第一点,沟通是可以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
第二点,人绝对不可能不沟通。
第三点,沟通也无可取代,无法复制。
第四点,沟通的不可逆转性,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此外,关于沟通的迷思,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越多沟通不见得越好,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因为会沟通,而让老师将我们60分的试卷改为90分,正视自己沟通中的不足,正确的学习和运用。
沟通中的高手,不仅拥有各式各样的行为反应方式以供选择,还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下表现出最合宜、成熟的行为,不仅能够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还能带着同理心作出回应,并且还能在沟通的过程中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在跨文化沟通时,需要具备合理的动机,忍受信息的模糊性,开放心胸,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沟通无碍。
沟通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光有想法而不实际行动,没有多大用处,一味的抄袭模仿,完全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与风格,也不是一条长远的可行之路,愿意花时间陪伴,而不是敷衍应付,乐意倾听对方说话,而不是只顾自己说,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在倾听对方的意见后,能够以开放的心胸去调整自己的看法,才能在人际交流这条路上,渐行渐宽。
好了,以上就是沟通的艺术,第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了,书中的内容我并没有全部选取,我把我认为最重要的内容讲给您听,希望您有所收获,我也把这本书《沟通的艺术》推荐给正在聆听的您。
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没有一件事情是徒劳的,期待并且相信着,我们会从孑然一身走向人世繁华,在美好中相遇,感谢您的收听,这里是远山读者,我是小钟,很荣幸,与您,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