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真实的巴菲特

慧思书房 慧思书房
2024-09-19
最近阅读了《巴菲特传》和《滚雪球》,发现真实的巴菲特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其中《滚雪球》是巴菲特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资料很详实,非常推荐这本书。同时,也建议大家在阅读致合伙人信和致股东信之前,先阅读《滚雪球》和《美股70年》,更有助于理解相关内容的背景。
         

 

(一)家有股神初长成
         

 

一、经商世家,从小熏陶
         

 

巴菲特的爷爷在奥马哈经营一家当地很有竞争力的杂货店,他经常在店里干活,耳濡目染。
         

 

他从小就着迷于商业,6岁开始上门向邻居们推销口香糖、可乐,跟父母度假时也会带着可乐售卖,这些举动都获得了爷爷的赞赏。
         

 

爷爷的“巨著”《如何经营杂货店和我从钓鱼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自己口述,让12岁的巴菲特来书写,哈哈。
         

 

13岁开始,早上4点起床送报纸,这是他最爱的零工。15岁用攒下的送报纸的钱买下一个农场,出租给一位农民。大学时期开始管理50名报童,同时还经营二手高尔夫球、弹子球等生意。
         

 

   
巴菲特的父亲毕业后做股票经纪人,但是在股市大萧条时期失业了,于是跟两个人合伙开了一家经纪公司,那时候巴菲特刚周岁。但是并不像很多自媒体文章写的,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惨淡。相反,他父亲经营得比较成功,主要做保守的低风险投资,出售公共事业股票和市政债券,生意越做越大。
         

 

小时候,巴菲特就很喜欢去父亲的公司,也喜欢去楼下另一家经纪公司,并帮忙在黑板抄写报价。10岁,父亲带他去纽约,进入纽交所参观,拜访华尔街最有声望的人——高盛高级合伙人温伯格,这位大人物问他:“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
         

 

受父亲影响,他很早就对股票着迷。12岁时,用5年打零工攒下的钱,跟姐姐合伙,买入父亲最喜欢的一家公共事业公司的股票。中学和大学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将来会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根据《滚雪球》,巴菲特建议年轻人,出道要趁早:
         

 

“我很早就开始滚雪球了,如果起步晚了10年,就完全没有现在这样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优势。所以,我建议学生们要蓄势待发——这样做其实非常简单,但结果完全胜过起步晚拼命追赶的情形……”
         

 

二、数学天才,记忆力超群
         

 

巴菲特的母亲拥有超高的数学天赋,巴菲特应该是继承了母亲的这一天赋,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    
         

 

他在沃顿商学院是神童的存在,记忆力超强,轻轻松松拿高分。
         

 

根据《滚雪球》,在会计科上,老师还没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他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记性好到能记住页码,还能纠正老师引用课文的错误。
         

 

这些听起来过于夸张,但是据伯克希尔高管们的讲述,巴菲特确实能很快说出之前汇报过的财报数据,而且心算的速度很快。
         

 

比尔•盖茨跟巴菲特是忘年交,但是无论他怎么劝说,巴菲特都拒绝用电脑,他对比尔指指自己的脑袋说,都在这儿呢。直到60多岁,他的好朋友——漂亮的女桥牌冠军才说服了他,但是他只是用来远程打桥牌、玩电脑游戏。
         

 

所以,巴菲特从来不按计算器,我们可不要太当真,如你我一般的普通凡人,该按还得按。
         

 

三、热爱阅读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花大把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10岁时,就被《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迷住了。
         

 

在爷爷家里,他消化了《新杂货商》里提到的每一个问题,看完了所有的《内布拉斯加日报》以及爷爷15年来积累下来的《读者文摘》,阅读了一系列关于商业领袖的传记。有一些书他读了又读,包括戴尔·卡内基写的《人性的弱点》,沃伦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本书。    
         

 

成年之后,阅读更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专注,万事皆复利
         

 

与其他天才相比,巴菲特的难得之处在于,他不仅非常勤奋和专注,而且对于重复、简单、熟悉的事情乐此不疲、从不厌倦。“念旧”体现在巴菲特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恃聪明的人,往往喜欢挑战未知、高难度、复杂的事情,但是巴菲特不是,他虽然知道自己智商远超常人,但是他天性谨慎、念旧,对风险很敏感,所以天然地抗拒未知、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巴菲特有一个排除干扰的诀窍,就是“浴缸式记忆”。
         

 

父亲、凯瑟琳格雷厄姆去世、苏珊离家及去世,还有很多事情,对他的精神打击很大,他的办法是,在意念中想象自己的头脑是一个浴缸,一旦他不再需要这些信息,塞子一拔,记忆就消失了。靠这样的意念,他真的排除了负面情绪的影响,集中精力朝前看,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和坚强。
         

 

在时间安排上也类似,如果日程安排增加了一些事情,他就会放弃另外一些,向来都不手忙脚乱。    
         

 

虽然他一直住在奥马哈,但是实际上由于工作原因,他是经常去纽约的,只是不愿意把家安在那里,他对于熟悉的事物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宁愿来回奔波。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觉得巴菲特是个世外高人,隐居在奥马哈,其实不是这样的。他的交际圈很广,经常做私人飞机去其他地方。尤其是有了名气之后,跟各大公司首席执行官交往密切,跟现任总统一起度周末,跟美联储主席一起开会,往来都是社会名流。巴菲特一直渴望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这些活动他都乐于参与。
         

 

他非常喜欢《华尔街日报》,有时钟爱到疯狂的程度,因为他总是很努力地寻找投资机会。
         

 

根据《滚雪球》记载,尽管这份报纸经常抨击他,但是他却从来都不排斥,“他与奥马哈地区的报纸派送人员达成了一致。每天晚上当《华尔街日报》送抵奥马哈时,有专人在巴菲特回家的路上等着,这样他就能在第一时间,也就是午夜时分看到最新的《华尔街日报》,而当第二天早上报纸开始发售的时候,巴菲特已经把当天报纸里面的内容全部吸收了。”
         

 

全家准备去非洲旅游时,也专门安排了送报事项,但是会延迟几天,又专门设置了网络,方便实时收到新闻。
         

 

股票也是喜欢买熟悉的公司,比如投资小时候送过的华盛顿邮报,收购刚工作时投过的盖克保险,收购合伙企业时投过的美国运通,还投了自己喜欢的可口可乐和DQ冰淇淋。    
         

 

万事皆复利。复利效应不仅仅体现在投资上,感情、信任、忠诚、习惯等,一样可以滚雪球。
         

 

(二)人无完人,莫苛求
         

 

在中学时期,性格小心谨慎、天资聪颖的巴菲特也成了让父母、老师头疼的不良少年,偷东西、调皮捣蛋,成绩垫底,所做的检讨刷新了学校的记录。
         

 

不过,在父亲威胁停止他的送报生意后,他凭借过人的天赋,成绩很快就好起来了。
         

 

少年时期,特别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糟糕的社交能力,特别时和女孩交往方面,一直是个失败者。他很认真地跟朋友练了一年健美,后来觉得自己身材条件一般,放弃了。
         

 

后来,他收集数据证实了卡内基的方法有效后,积极行动起来,报了卡内基公开演讲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没上完就追到苏珊了。
         

 

巴菲特在哥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在格雷厄姆合伙企业工作时,也经常抄老师的作业,搭便车。刚结婚的时候没车,借了别人的车,还回来也不加油。
         

 

当初收购伯克希尔是因为感情用事,因为西伯里说话不算数,一气之下就把公司买下了。
         

 

   
买所罗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古特弗罗因德,虽然这个行业是他一直抨击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他完全看错了这个人,最后两人走到了对簿公堂、反目成仇的地步。
         

 

早期的巴菲特更像一个普通人,锱铢必较,紧紧向“钱”看,恨不得每一分钱都用来滚雪球。
         

 

到了中年,赚到了足够多的财富,关闭合伙企业,开始追求生活、理想和财富的平衡,对家人开始大方,适度参与慈善。
         

 

到了晚年,对家人很大方,提出“卵巢彩票”(即人生而不平等),思考社会的公平性,乐善好施,开始大手笔散财。
         

 

关于子女教育,巴菲特管得很少,孩子们读公立学校,成绩也不好,大学都没读完。但是到晚年,他越来越关心和依赖子女,看到孩子们成熟了,开始放心将比较多的财富交给他们。
         

 

但是他依然不像圣人一样可以超脱于血脉关系。小儿子彼得的继女从4岁起进入巴菲特家庭,巴菲特负担了她的学费,但是并不认她为孙女,也明确表示不会给他财产,继女心理失衡,多次向媒体爆料,让巴菲特难堪。
         

 

(三)巴菲特的几种投资
         

 

一、烟蒂股、优质公司
         

 

   
关于烟蒂股的估值,巴菲特曾经在致合伙人信演示过清算法,但是2022年股东大会上回答估值的问题时,巴菲特没有再提清算法,而且当芒格提到“清算价值”一词时,巴菲特特地补充道,该词不是指关闭该公司、变卖资产可获得的价值,而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所以,是否可以认为巴菲特已经彻底抛弃了清算估值法?
         

 

后来,巴菲特逐渐由烟蒂进化到优质股为主。很多人,包括巴菲特本人,都说这是芒格的功劳,标志性事件是收购喜诗。但是在笔者看来,巴菲特在此之前就开始投资优质公司,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他自己逐渐改变观念,演化过来的,别人只是助推而已。
         

 

在收购喜诗之前,他就已经投资过盖克保险、美国运通、迪士尼(1965年,5%)、数家头部广告公司、华盛顿邮报等优质公司,获利都很丰厚。
         

 

转型之后,巴菲特在一些特定时期仍然会做烟蒂投资。比如1987年股市崩盘、911事件、韩国金融危机之后。《滚雪球》记载了他筛选股票的方法和对宏观问题的思考,他没有再使用清算法:
         

 

“2004年的一天,他从经纪人手里接过一本厚厚的书,有几本电话号码簿订起来那么厚,内容是韩国股票的详细列表……开始一宿接一宿地翻阅那本大部头的书,研究一列一列的数字,一页一页耐心地钻研。……
         

 

掌握了基本内容后,他开始了筛选工作。……他从几百页的数字中挑出了一些重要的数字,研究其中的关联性,很快就从几千只股票中精选出一些可用作比对选择的股票;经过进一步在黄线拍纸簿上标记研究,最终确定出为数不多的几只可选股票……    
         

 

精简出来的列表非常简练,一页标准打印纸就可以全部列出。和一位客人坐下后,他拿出了那张最多列着二三十家公司的纸,上面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属于全球大公司——但多数都是很小的公司。
         

 

‘……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在一点点学习。……
         

 

这些公司都非常不错,而股票价格依然很低。股票比5年前低,但是业务却更有价值了。……他们生产基础产品,如钢铁、水泥、面粉和电力,都是人们10年后依然要购买的东西。这些公司在韩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其中的一些公司向中国和日本出口产品。然而,出于一些原因,这些公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看,这家面粉公司拥有的现金超过其市场份额,销售额是收益的3倍(注:应该是指3倍PE)。我不会买许多,只是持有少数股票。还有一家,是乳制品行业。我个人的投资组合中可能会全部都是韩国证券。
 
其实我不是外币方面的专家,但是我觉得现在持有以韩元为单位的证券是不错的选择。
         

 

主要风险,也是股票之所以便宜的原因就是朝鲜。朝鲜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如果朝鲜入侵韩国,全世界就会陷入灾难之中。中国、日本、整个亚洲都将陷入战争,结果简直不堪设想。朝鲜很有可能拥有核武器。我认为朝鲜就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国家。但是我可以保证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都不会在短期内让局势恶化到朝鲜利用核武器攻击韩国的地步。’”    
         

 

结合《美股70年》,除可口可乐外,巴菲特投的公司很少是同期的热门行业、大涨板块,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股神。
         

 

巴菲特交际广泛,他很早就接触了intel的创始人,后来更是和比尔盖茨成为忘年交。他也会问比尔盖茨很多问题,但是他仍没有投资微软或其他相关公司。
         

 

在2022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到自己的估值方法时,只讲了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他认为:
         

 

1、最重要的是待在能力圈里,这样才能判断一家企业10年或20年后的情况。谨守能力圈比安全边际更重要。
         

 

2、确定性对估值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一家非常熟悉的公司,非常确定能够获得8%的回报,那么另一个可能8.5%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就不具有吸引力。
         

 

3、他使用无风险的、期限较长的政府债券作为折现率。
         

 

通常折现率会取市场平均收益率,即宽基指数的收益率,但是笔者的理解是,伯克希尔的资金过于庞大,连买入指数基金都不可行,所以选择将长期国债作为折现率。
         

 

但是如果某公司的预期收益率是国债收益率的2倍,他也不会出手的,因为折现率只是方便他进行比较,实际的决策依据是机会成本:    
         

 

“如果政府债券利率为2%,……如果他们是4.75%,……我们仍然想得到更多。……我们想要足够的回报率,……如果利率再上升100或200个基点,我们仍然对我们买的东西感到满意”。
         

 

“在现实世界中,你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想要做出决定的依据。”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巴菲特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内心的最低预期收益率其实是不低的。
         

 

二、控制类
         

 

到合伙企业晚期,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控制类越来越多(下图来自1968年致合伙人信),再加上套利类投资,所以收益率呈现出稳定增长,跟大盘的关联越来越弱。
         

 

         

 

   
明白这一点,普通投资者就不应再苛求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公司,再加上套利机会越来越少,那么收益率跟随大盘起起伏伏,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控制类以及其他能施加影响的公司,除非自身扩张的收益率比较高,否则巴菲特都会要求压缩资本开支,尽量把钱都分出来,好让他拿去滚雪球。
         

 

四、保险浮存金做杠杆
         

 

这是巴菲特原创,刚开始摸索的时候,也有一段低迷期。当时旗下保险公司出了不少乱子,但是巴菲特并不会经营保险公司,雇的人也是新手,直到后来雇来合适的人才,情况才扭转。
         

 

巴菲特的管理方式是重言语鼓励、轻物质奖励,充分信任,除了资本配置外充分放权,但是在专业方面,能够给予的指导和支持比较少。因为他本人的长项是资产配置,很多具体业务他也不懂,他听取汇报的方式就是每季度阅读财务报表。
         

 

所以他的管理层主要是自身能力很强、自驱力很强、热爱相关事业的专业人士。典型例子如巴菲特非常欣赏的阿吉特,不仅能力强,而且是个工作狂,还有布鲁姆金太太这种一年到头都不休息、销售能力超强的。
         

 

五、优先股/可转债
         

 

优先股类似于可转债,这是巴菲特比较喜欢的一种投资工具,要么赚高息,要么转股、赚股票收益。    
         

 

但是即便如此,巴菲特在优先股上也数次失利,一次是美国航空,还有一次是所罗门公司,要不是巴菲特、芒格搭上自己的声誉和人脉以身入局,所罗门很可能就倒闭了。
         

 

所以优先股跟股票一样,最重要的还是公司的质地,在真正的风险面前,所谓的保护条款也很脆弱。
         

 

六、海外投资
         

 

巴菲特曾经投资中石油,他讲了一个勤俭国和浪费国的故事,认为随着贸易逆差和美国国债规模越来越大,美元会贬值。为了对冲这一风险,他认为应该买入海外公司,但是可惜中石油不能买太多。
         

 

后来还有在韩国、日本的投资,但是海外投资部分的比例一直比较小。他还是更倾向于投资熟悉的国家,而且美国仍然很强大,有很多优秀公司。
         

 

巴菲特对于宏观问题有很多思考,对他的投资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七、其他
         

 

巴菲特在致合伙人信写过不少关于套利的内容,这部分投资会加杠杆,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套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1987年股市崩盘,巴菲特买进了大量垃圾债券。长期资本陷入困境时,伯克希尔差点成为联合收购方之一,后来还被巴菲特引为最大的遗憾。
         

 

巴菲特还会用衍生品对冲大盘下跌的风险,在合伙企业时期就开始用了。
         

 

巴菲特的投资,了解得越细,就会觉得越复杂、烧脑,难怪很会有人说:
         

 

“太阳”(巴菲特)虽温暖,但他过于专注了,并且他的头脑反应很快,同他谈话会被“晒黑”的。“我的头脑太累了,”一个朋友说,“我必须等恢复了脑力以后才能去见他。”一位曾经的员工说:“和巴菲特一起工作,会感觉大脑好像整天都被敲打着一样。”
         

 

好了,关于巴菲特的传记就分享到这里,致合伙人和股东信的信息量更大,以后再慢慢分享吧。

         

 

投资工具要备齐,就像文具盒,铅笔、水笔、卷笔刀、尺子都得有,说不准啥时候就用上,投资工具也一样,A股、B股、港股、美股,都得开通,说不准啥时候机会就来了。
         

 

券商有和慧思书房合作的超低佣金开户途径,有需求可私信。
     
欢迎点击关注,在投资的路上与我携手同行:

         

 

声明:本人所发布之文章均仅用于记录个人投资、学习思考,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点击“赞”和“在看”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慧思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