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百科|《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机器翻译”

黄国平 翻译圈
2024-09-09




01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发布了黄国平博士撰写的“机器翻译”词条。现转录如下,以资交流。


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分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949年,W.韦弗发表《翻译备忘录》,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标志着机器翻译进入了初创期。标志性事件是1954年美国乔治城大学与IBM公司合作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翻译系统,实现了俄译英翻译。该系统只有250条俄语词汇,6条语法规则,可以翻译简单的俄语句子。随后十多年里,机器翻译研究在国际上出现热潮。1956年,中国把机器翻译研究列入了科学工作的发展规划,成为其中的一个课题: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翻译规则的建立和自然语言的数学理论。在这一阶段,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机器翻译的概念,并且已经意识到可以利用语法规则的转换和字典来实现翻译目的。但人们乐观地认为只要扩大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在不久的将来机器翻译问题会比较完美地得以解决。但因为当时的硬件水平实在有限,只能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因此译文质量远低于人工翻译。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ALPAC),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并于1966年11月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调查报告,宣称“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机器翻译遇到了难以克服的语义障碍”,机器翻译从此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迷期。不过,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仍然坚持着机器翻译研究。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开发实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为目标的语言工程技术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翻译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开始复苏。1982年,欧共体通过了被认为是当时最雄心勃勃的机器翻译计划Eurotra项目。1984年,日本机器翻译专家长尾真提出了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


从1993年IBM公司提出统计翻译模型开始,机器翻译开始了空前的发展期。2006年,美国谷歌公司(Google)发布了首个互联网机器翻译系统,标志着机器翻译技术有了重大飞跃。随后,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相继推出自己的机器翻译系统。


2014年,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问世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国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先后上线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产品,商业落地也渐成气候,标志着机器翻译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经过70年的发展,典型的机器翻译方法有规则法、实例法、统计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RBMT)包含了转化法(transfer-based)、中间语法(interlingual)及辞典法(dictionary-based)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examp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EBMT)模拟相似度最高的例句译文完成翻译。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被统称为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SMT);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被统称为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智称NMT)。




02

作者简介


黄国平,博士,腾讯翻译负责人,腾讯AI Lab专家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长年专注于交互翻译的研究与应用,在ACL、AAAI、IJCAI、EMNLP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与TASLP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03

文献来源


原文发表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欢迎各位学者阅读、分享。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翻译圈公众号旨在为读者提供名师和专家对口笔译的真知灼见,CATTI考试和MTI入学考试信息,翻译等语言服务就业资讯,以及口笔译学习资源和知识,希望在翻译之路上,为大家助上一臂之力。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为我们提供建设性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转载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转载编辑:李姗姗

审核:Ethan、吕欣潼


资讯推荐


只要一分钟!直接了解完翻译技术极简史!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CATTI和MTI资讯

语言服务就业信息

翻译名师真知灼见

翻译学习精品课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