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共部门制造歧视,私营部门消除歧视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03-18
托马斯·索维尔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种族隔离法限制特定行业和职业中的黑人雇员数量,并且禁止黑人在这些行业和职业中从事超过一定水平的工作。
这种限制准入的法律和最低工资法,看起来是意识形态在主导,比如对黑人的仇视;在特定群体上,甚至打着关爱他们的旗号,例如未成年人。但是这些立法的背后动机,都是经济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将黑人排斥出竞争,白人劳动者由此享受免受竞争的垄断利益。
但是率先违反这项法律的,并不是黑人,而是白人。
南非白人雇主雇佣的黑人,远远超过法律允许的数量。一些较高工资率的高水平劳动,他们照样雇佣黑人,以至于特定类别的工作中,黑人数量超过了白人。而这些特定行业,雇佣黑人本身就是违法的。
在建筑行业,黑人劳动者大量取代白人,成为主力军。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再这么下去就会冲毁种族隔离的围墙。于是南非白人政府在1970年代发起了一场打击行动,导致数百家建筑企业因违反种族隔离法律而被处罚。
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建筑公司的白人雇主,与那些主导种族隔离立法的白人,有什么种族观念上的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也在心底里,同样以群体性的概括印象而厌恶黑人,但是他们却主动地在突破种族隔离的藩篱,开始进行个体性的识别,大量雇佣黑人。
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黑人相比于白人,在效率上更具优势,那么不雇佣黑人,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利润。放着高效的黑人不雇佣,就会将这个黑人推向竞争对手的怀抱,那就是自掘坟墓。
托马斯·索维尔写道:
竞争性市场中的制度激励和约束,与政治制度中的激励和约束是不同的……成本再次成为关键因素……南非白人投票支持鼓吹白人至上的候选人,无需付出任何成本;但拒绝雇佣能让自己的企业盈利的黑人工人,则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
对啊,掌权的人立法搞白人至上代价是由别人承受的雇主们如果白人至上,代价由自己承受这决定了他们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事实上,立法者如果不通过种族隔离的法律,反倒会在政治上付出代价因为当时只有白人才能投票,而白人劳动者希望得到保护,免受黑人的竞争,所以白人政客做出的选择就是,搞种族隔离,赢得白人的选票。
这清晰地揭示出,政客与大众的利益并不一致,他们最关注的并不是什么公众利益,而就是自己的选票和权位稳固。
那些南非白人雇主,可能在内心中并不喜欢黑人,道德上并不见得比其他人高尚。但是市场经济从来不指望谁道德高尚和胸怀广阔,市场依靠竞争和利润激励机制协调人们的行动,它评判一个人的,不是种族、肤色、种姓、阶级、性别,而是服务他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歧视得以消除。
市场经济,论迹不论心。
利润机制,才是最好的平等弥合剂。正因为追求利润,才让人们放下偏见,以一个人的生产力评价他,由此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局面。如果一个人总是心怀偏见,尽管那是他的主权范畴,但他却要付出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的代价。
托马斯·索维尔还写道,在南非,最严格地执行种族隔离法律的是哪些行业呢?是政府和“公共行业
道理同样是,因为他们没有利润机制的约束,不用付出代价。坚决执行种族隔离法律,不雇佣黑人,他们不会损失什么,自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代价由税金——即大众——支付。
市场经济的利润机制,迫使生产者服从于消费者的偏好,让一个人放下成见,将所有人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由此打造了一个温和有礼、平等友爱的社会。让商家们面对不同族群一口一个亲地叫个不停的、不断地推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并且还打折的,不是因为商家的道德水平突然就提高了,而是因为利润机制要求他们这样做。
一个不追求利润的机构是可怕的,就像国营饭店,不追求利润,那么它何必在乎消费者的感受呢?不随便打骂顾客就算不错了。
法律可以强制规定不准种族歧视,甚至像当今美国一样,禁止雇主审查黑人雇员的犯罪记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雇主会以群体性的印象——黑人犯罪率高——将黑人群体一律拒绝。这与道德无关,因为个别识别每一位黑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结果,伤害的恰恰是黑人群体中没有犯罪记录的那些人,他们失去了受雇的机会。
一个旨在保护黑人的法令,结果却令更多的黑人受损,这就是典型的目的与手段的背离。
这时候,干预递增效应出现,政府会进一步立法,实行种族配额,要求企业必须雇佣若干百分比的黑人雇员。
这种法律本身就是违法的。歧视,即选择性地区别对待,本身就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产权,不准歧视才是侵犯产权。雇主与雇员双向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歧视的过程。由此才保障了人们的选择权。否则,一家家政企业也照样可以说,你这个物理学博士,凭什么不接受我给你2000元月薪的工作?你是不是在歧视家政行业和家政从业者?
平权主义的反歧视法案,导致的结果就是强制性地将并不符合职业条件的黑人录用,放弃比他们条件更好的其他种族。一个荒唐的结果就是,波音公司在这种法案的强迫下,将高中文化的黑人招进来当工程师,谷歌公司将毫无计算机能力的黑人招来当程序员,以及大学将学业达不到要求的黑人招录,而放弃更高水平的白人。
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谁还敢坐飞机?白雪公主都变成了黑人。整个社会生产力必定下降,并且陷入一场怪诞的狂欢之中。
以群体划线的立法,其实才是根深蒂固的歧视。他们预设的前提就是,黑人不如白人,必须予以照顾。黑人这个时候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成了社会的寄生阶层,没有政府的照顾就难以生存,由此,变成了依赖福利的巨婴,给得少了就黑命贵打砸抢有理。
要依赖政府,那就得听政府的话。你必须投我的票,我才给你福利;我的其他事情再烂,你们也不要瞎比比,否则就停你的福利。所以这种法案的动机从来不单纯,它就是政客们操弄换取选票、控制他人的手段。
黑人群体就这样,在政客们的蛊惑下,喝下了一剂“甜毒”,他们不再自我奋斗,以可见的速度不断堕落。正如托马斯·索维尔说的那样:
黑人家庭挺过了数个世纪的奴隶制、数代人的种族隔离,但是,随着“自由派”所主张的福利国家的扩张,这些家庭已经瓦解。
以群体划线,也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想当然的“黑板”立法。人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并不是针对一个群体,而总是在现实的处境下针对具体的个人。因此这种立法完全是集体主义思维,忽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强制性的反歧视立法,从来不会消除内心的偏见。人们之所以表面上尊重黑人、甚至雇佣黑人,只不过是因为这样做相比于被罚款、违反政治正确而被道德上搞臭,在边际上损失更小。他们内心会更加看不起黑人,反感他们用恶法强制自己,由此歧视反倒会加剧。在立法机构看不见的领域,人们会变通、会杯葛,让歧视更加隐秘,造成的伤害更大,埋下了社会毁灭的种子。
法律当然也可以像南非那样设定种族歧视。但是同样地,白人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反倒会打破这种恶法,向平等迈进,让这样的法令形同虚设
如果没有观念的支持,任何强制的立法,都不过是一纸空文。
所以,真正能消除歧视的,就是市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消除了特权的人人平等的机制。它评价一个人的办法,从来不是肤色和身份特征,而是服务他人的水平和能力。谁要是充满偏见,自己会付出代价。由此,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平等相待的美好社会。
这也告诉那些被歧视的人群,克制自己的玻璃心,不要把任何事情想象为意识形态因素。而应当想一想,自己被歧视的原因,到底是由于什么。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要想赢得尊重,应当提升自己,而不是迁怒于他人,更不应当借助立法强制的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