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雷欣法则”及其乌龙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2024-04-09
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但其前提是政府对两种货币金和银的交换比率进行干预,使其偏离了正常的市场交换比率。这时候,被低估的货币,即良币,会被储藏起来;而被高估的货币,即劣币,会充斥市场。由此,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假如金和银的市场交换比率为1:16,这时候官方强行规定为1:15,市场上明明是16盎司银可以换1盎司金,你非要规定15盎司银就可以换1盎司金,那么就是银被高估了,金被低估了。这时候,劣币银,就会变多,而良币金,就会消失不见。
同理,美元兑阿根廷比索的市场比率假如是1:1000,但是阿根廷政府非要规定为1:300,这就是高估了比索,低估了美元。于是发生的结果就是,市场上都是劣币比索,而美元被阿根廷老百姓压在了床底。
因为这时候用比索交换,显然更划算,并且有了套利的空间——进口银回来换你的金,有利可图,现象就是市场上银很多,而黄金外流。当人们预期比索还会继续贬值的时候,那就像米塞斯写的《德国大通胀》一样,丈夫去工厂上班,工资按小时结,妻子就在工厂门口等着,丈夫把小时工资交给妻子,妻子飞奔着去商店,赶紧把马克脱手,换什么商品都行,因为不知道下一小时会贬值成什么样子。这时候,货币体系就崩溃了,人们会“逃离到真实商品”,即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所以一定要注意经济学原理的前置条件。格雷欣法则的前置条件就是政府强行干预交换比率。如果没有政府干预,自由市场当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是会相反:良币会胜出。
格雷欣法则其实是价格管制原理的一个应用。
当政府管制一种商品的价格——最高只能卖多少钱,使其低于市场价格——时,发生的结果就是,这种商品需求旺盛,而打击供给。较轻的后果就是,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排长队。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买不到,而需求并不迫切的人排长队购买并囤积。这是资源配置的严重混乱和浪费。
当价格管制到非常低时,较严重的后果就是,这种商品将直接从市场上消失,转入黑市——就像阿根廷人将美元压在床底,并在黑市上交易一样。又像疫情期间的口罩和布洛芬一样,看起来价格很低,但其实你是买不到的,那些真正急需的人,只有托关系走后门,在“黑市”以更高的价格才能买到。
因为价格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筛选和识别。价格衡量需求急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当允许价格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浮动,允许涨价,那么是需求最紧迫的人呢?那些愿意出高价购买的人就是需求最紧迫的人,否则他就不会掏高价购买。价格向市场发出信号这种商品目前比较短缺,因此价格上涨了,提醒生产者,要加大供给力量,缓解短缺;同时提醒需求者,应当推迟购买或者节约利用由此,达成供求的相对均衡,价格也会慢慢回落,直至达到市场出清,所有人需求都得到满足。
而一旦管制价格,就消灭了其筛选和识别功能,立即发生的现象就是供求失衡、排长队、想买的买不到甚至谁都买不到,资源配置混乱。
对应到格雷欣法则,就是,政府管制了金价或者美元价格,这时候金和美元从市场上消失,市场上出现的都是银或者比索。真正需要金和美元的人,按照被管制的价格,是换不到金和美元的,必须在黑市上按照黑市价格来购买。
黑市,是被管制的结果。凡是有管制的地方,就会有黑市,只有程度的不同。
比如政府规定60岁以上的人不能从事建筑业、未成年人不准去蜜雪冰城,那么这些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马上就变成了“打黑工”的。美国实行禁酒令,那么酿酒的作坊,就都是“黑作坊”。设置海关限制进口加征高额关税,那么进口石油就变成了走私,这些石油就是“黑油”。垄断烟草专卖,那么没有许可证、不从他们那里进货,就成了“黑烟”。
全盘计划控制体制下,啥都不准,那么你干啥都是暗中进行的,全是黑市。跳个交谊舞都必须偷偷摸摸,冒着被以“流氓罪”抓捕甚至处死的风险。
黑市是被毁容了的市场。由于管制严苛,风险极大,参与竞争不足,因此必然质次价高。但黑市仍然是市场,在发挥着市场功能有黑市,就能够满足需求紧迫的人的需求,比没有要好花高价能够买到,比看起来价格低却买不到,还是要好很多。
当管制取消,黑市自然消失,它就变成了正常的市场。
黑市,就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救生艇。条件很差,但是能保命。不要击沉救生艇。
最后谈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关于格雷欣法则的一个乌龙。
现代经济学普遍认为,格雷欣法则是英格兰的托马斯·格雷欣爵士于1559年呈交给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个备忘录中首次提出的,这个备忘录叫《理解交换之备忘录》。后来在1560年,皇家调查委员会宣布并予以确认。
第一个乌龙是,这个备忘录,绝对不是一个主张自由市场、自由价格制度的小册子,而是当时英格兰重商主义的文献,它提倡国家对外汇市场的严格管制,禁止黄金的外流。歪打正着的是,它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英格兰金币短缺的原因是对于黄金价格的低估。
第二个乌龙是,托马斯·格雷欣爵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重商主义者,他是一个统计学家,是都铎王朝垄断特权的设计者。和所有重商主义者一样,他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增加国王的收入,实行国内产业的卡特尔化,限制自由贸易,通过提高进口关税保护国内产业,禁止黄金外流(即限制进口)。以及,一切罪恶都是人的贪欲和懒惰,必须实行强制劳役、即增加就业,打击人的自利心——这样才有利于国王的收入增加和地位稳固。这些政策,当然都是完全错误的。
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乌龙是,格雷欣法则,并不是格雷欣提出来的,而是另一个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史密斯爵士。现已证明,《理解交换之备忘录》并不是格雷欣撰写的,而是托马斯·史密斯于1554年在玛丽女王统治时期撰写的。史密斯爵士是货币减值——即剪币——问题的激烈反对者,但他同样是一个重商主义者,他反对这种行为的一个荒唐理由是:国王自己是货币减值问题引起的高价格高通胀的受害者。
但我们都知道,国王恰恰是货币减值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胀的最大受益者,他可以从中收取铸币税,在价格尚未上涨时购买财货,由此将民间财富通过货币减值、掺假的方式洗劫一空。

以上,都是抄的、改写的。原始版本来自穆雷·罗斯巴德的《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现在已经出版,书名叫《通胀真相》),以及《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有兴趣的朋友,建议阅读原著,因为我抄都不一定能抄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