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人瞒报行程? “正常化偏误”了解一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断有瞒报行程的行为爆出。本月,福建一男子以一己之力,致4000余人被隔离。——这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为何屡劝不止?

福建男子从武汉返乡赴宴,给地方防疫工作挖下大坑 |微博截图

作者 | 唐义诚 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除却因害怕、缺乏敬畏感、反社会等因素,“正常化偏误”正在影响一部分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正常化偏误(normalcy bias)”是一种在应激状态下常出现的行为决策偏误。指的是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发生,还以为一切都正常,这就耽误了挽回的最佳时机,导致了更加巨大的危险。疫情期间,发现了自己高烧不退,却不就医,就是典型表现。说白了,“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

911事件当中,飞机已经撞上世贸中心大楼了,这么不正常的事儿都发生了 —— 但是当时在世贸大楼里工作的人,居然还有心情跟亲友打电话闲聊。亲友说“我看电视新闻你们那儿飞机撞楼了”,他这边居然没当回事儿。接到疏散通知以后,有的人还在楼道里跟同事聊天,想先看看别人的反应再说,结果就没跑出来。

再举一例,庞贝古城是在一次火山爆发的时候,整体被火山灰淹没,全城两万多人几乎都死了。后来考察庞贝遗址,人们死之前似乎还在做日常的事儿,好像根本就没有反应时间。但事实是从火山爆发到火山灰抵达庞贝城,中间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几个小时内,庞贝城的大部分人居然都待在室内,没有赶紧疏散撤离!

《宅是一种责任》商量(浙江)

那为什么会有“正常化偏误”出现呢?心理学认为,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对于未来的事件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这叫做“达克效应”,又称“迷之自信”。有个著名的调查发现,90%的人都认为自己开车的水平是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平均水平”的定义是50%!

最近,由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公布的疫情期间公众心理调研发现:76.02%的受调者认为自己完全能做到“公共场合戴口罩”,而让同一批受调者评价身边人时,这个比例降到了39.94%,看来,每个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要优秀,运气好,坏事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会导致人们面对真实危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给自己一个正常化的解释,无论这个解释细想起来多荒谬——“也许是温度计坏了”、“没准抗一抗就过去了”、“我抵抗力强,怎么会得病呢?”

“正常化偏误”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面临危机时,“正常化”其实是人类一种原始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帮助我们面对危机时不至于立马崩溃,为我们接受现实争取一段时间。譬如:我们看电影里总有这种情节,主角听到亲人离世的消息后,往往不会立即痛哭流涕,而是在淡定地办理完后事之后,再让自己“崩溃”。然而,在面对新冠状病毒肺炎之类的需要及时反应的突然事件时,这种一时爽的“正常化”却会酿成长远的祸患。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化偏误”并不只在突发事件中有体现,日常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比如有一位来访者,41岁时与前男友“分手”,理由是前男友不同意结婚。但在这之前,她已经与前男友相处11年了。那些年里,她明显感觉两人的关系不太好,也察觉前男友不愿意结婚,但总想着“也许他会变好的”、“也许随着年龄增长,他就愿意结婚了”,结果日子就这么一直对付着过下来了。

第三,“正常化偏误”与认知灵活性有关,认知灵活性是人们调整认知和加工策略,以便适应无法预测的环境的能力,故而“正常化偏误”现象在认知灵活性较低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如,脾气比较“倔”的人,某些老年人等。

此外,处于焦虑情绪时,由于杏仁核高度激活,负责理性的前额叶功能被抑制,人们也很容易受到“正常化偏误”的影响

《快乐老头》节选 朱森林(天津)


“正常化偏误”绝不是隐瞒行程和病情的借口,而是让我们知道每个人身上其实都带着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基因”。为了抵御“正常化偏误”的影响,以下三条建议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1. 激活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发现自己有疑似症状时,不要独自面对,可以让重要亲人朋友知悉,来自亲友的支持会降低你的焦虑感,恢复理性判断,继而防止做出错误决策。

2. 预防“过度自信”。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度自信”是造成正常化偏误的原因,在疫情大势下,请将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严肃对待每一个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3. 做重大决策时,保持开放性。无论是面对疫情还是日常生活,做决策的时候,保证持有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以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意见,这会有效防止重大决策失误的出现。

作者 | 唐义诚 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内容主编
审稿 | 高文斌 中国科协“心理学科普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本文插图来源:“力挺江城 漫画站疫”活动,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主办。版权已得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授权使用。

文章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公众号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还想看
宅在家里不动,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从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来到人类世界的?
一文读懂 | 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药,和细胞试验那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